音色在小提琴演奏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色是指聲音經過傳輸、整理后音頻信號的保真度。本文針對小提琴的音色分類進行剖析,通過研究音色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學中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提高表演者演奏水平,增加小提琴演奏的受眾人群。
【關鍵字】音色;小提琴;琴弓
【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提琴自誕生以來,其音色之美受到聽眾的廣泛喜愛。表演者通過精湛的表演技巧,借助小提琴音色變化和音色效果對感情進行細致表達,進而引起聽眾的精神共鳴,滿足聽眾的審美要求。
一、小提琴的音色分類
小提琴的音色可以分為“冷色”“暖色”“中間色”三種類型。[1]“冷色”是指小提琴在演奏中表現出悲傷、憂郁、難過、凄慘等情緒特征,通常利用小提琴慢弓、長弓、中弓來表現。在演奏過程中,表演者減輕琴弓上的施加力度,借助輕柔的力度來體現“冷色”。“暖色”是指小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展現出開朗、激動、歡快等情緒特點。在演奏過程中,適當增加琴弓的受力,加快琴弓拉動頻率,表現出“暖色”的各種變化?!爸虚g色”介于“暖色”與“冷色”兩者之間,泛指帶有噪音特點的音色類型。在演奏過程中,“中間色”主要用于表現過度難過、瘋狂式怒吼、噪音類呻吟等情緒特征。所有音色類型都是表演者對作品深入理解表現出的風格特征。
二、音色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ㄒ唬├脡毫ν瓿砂l音
進行小提琴教學時,需要準確把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小提琴音色變化技巧,可以通過改變琴弦壓力釋放音色。例如,在進行《奇異恩典》教學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述作品背景,《奇異恩典》最初是基督教圣歌,后因曲調祥和、莊重,成為祈求和平的經典曲目。表演者需要準確把握琴弦的按壓力度,達到音色變化的目的。練習該曲目時,可以選擇改變琴弦施加力度和改變拉琴施加力度兩種方法來演奏悅耳的音色。改變琴瑟施加力度是將手指放在琴碼附近,手指在琴弦上施加不同壓力,契合曲目中節拍的變化,使發出的音色富有變化,提高曲目的動聽程度。改變拉琴施加力度是將手指放在琴碼附近,在拉動琴弦的過程中,改變琴弦上的施加力度,達到曲目音色變化的目的。通過兩種演奏方式,適當改變琴弓速度和琴弦上的施加壓力,可以幫助演奏者改變原有小提琴音色,增加美妙音色的釋放,使曲目更具層次變化,增強小提琴演奏的感染力。
?。ǘ├们俟睦瓌宇l率完成發音
在進行小提琴演奏教學時,除了利用壓力釋放音色外,還可以借助琴弓拉動頻率來展現音色。[2]例如,著名曲目《天鵝》,是圣桑為自己創作的曲目,部分旋律引用了其他作曲家曲調,曲目的主要旋律基本沒有采用任何裝飾,但簡單的旋律更能凸顯天鵝本身的高貴,以體現出天鵝本身的美學。在進行曲目練習時,表演者可以將手指放在琴碼較遠的位置,與琴弦發音點保持一定距離,在進行發音時,表演者輕輕拉動琴弓,結合曲目中節奏變化,將曲目中的樸實感展現出來。除此之外,表演者可以將弓速與琴弓拉動相結合,改變琴弓拉動時的受力度,使弓速保持在合理范圍,使整首曲子的演奏風格契合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向聽眾細致傳達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增加聽眾的審美體驗。在進行小提琴音色練習時,通過掌握琴弓的拉動頻率,不僅可以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而且可以塑造專屬的演奏風格。
?。ㄈ┢渌饔锰卣?
在進行小提琴演奏教學時,除了上述兩種音色演奏方法外,還可以應用其他的演奏方法。部分表演者想要借助層次分明的音色向聽眾表達自己對作品的音樂看法,但表演者造詣未達到該層次,無法熟練拉動琴弓將其體現。對此,表演者可以采用混合式的演奏技巧進行曲目演奏,以達到預期的演奏目的。例如,在進行《夢幻曲》教學時,部分表演者無法熟練掌握拉弓技巧,對此可以采用混合式手法進行曲目練習。表演者可以將手指靠近弓弦位置,拉弓的速度盡量放慢,使音符的層次感變得鮮明,滿足聽眾的審美要求。除此之外,在對歡快類曲目進行演奏時,表演者可以將琴弓放在距離琴碼較近的位置,在進行演奏時快速拉動琴弓,綜合利用運弓手法,使曲目展現出熱情四射的歡快景象。如表演者在學習《慶豐收》曲目時,可以采用此方法增加音符的變化頻率,向聽眾傳遞喜氣洋洋的音色,增加聽眾畫面感構建。表演者依據曲目的不同特點,采用恰當的演奏手法,不僅可以增強作品的魅力,而且可以增加觀眾的聽覺享受。
三、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ㄒ唬┠7侣曇?
模仿聲音是小提琴音色的基本要求。在進行提琴演奏時,表演者通過改變按弦或拉弓技巧,模仿出各種類型的聲音,以此提高曲目的欣賞價值。例如,著名曲目《梁山伯與祝英臺》,該曲目以民間故事為背景,結合越劇曲調,采用奏鳴曲的方式,向聽眾講述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在故事開始階段,通過長笛和雙簧管的配合營造出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景象,小提琴獨奏的加入,利用輕柔的語調營造出富有詩意的愛情生活;在銜接階段,小提前與大提琴交替發聲,表現出祝英臺矛盾害羞的心理,向聽眾傳遞愛情萌芽的羞澀感;在曲目結尾部分,兩人不再受到世人阻攔,化蝶而去,此時小提琴利用舒緩、細膩的音色,向聽眾展現此時兩人在一起的歡樂,強調曲目表達的愛情主題。通過模仿聲音,使聽眾可以跟隨小提琴音調變化,感受主人公內心感情的變化情況,提高了曲目的感染力。
?。ǘ嫿ㄇ榫?
通過音色變化可以構建曲目所描述的情境,使聽眾快速了解曲目中隱含的深層情感,提高聽眾的情感共鳴。例如,著名曲目《流浪者之歌》,該作品主要講述吉普賽民族的側面性格,吉普賽民族屬于流浪民族,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該民族世代過著困苦的生活,但該民族非常積極樂觀、多才多藝。在進行第一部分演奏時,由小提琴奏出充滿傷感的旋律,讓聽眾領悟流浪民族生活的不易;在第二部分演奏時,小提琴旋律發生變化,借助泛音和優雅的左手撥弦向聽眾表達具有美感的憂郁,使聽眾逐漸接受這一事實;在第三部分,整體旋律進一步減慢,小提琴演奏出更具傷感的旋律,將曲調中的悲傷情緒推向頂點,使聽眾對吉普賽民族的生活產生濃濃的憐憫之情;在第四部分,小提琴旋律突變,曲調變得歡快,利用右手的快速撥奏和高音區滑音增添曲調的歡快感,聽眾的內心在此得到釋懷,讓聽眾體會到吉普賽民族不畏困難、勇于面對的優良品質。表演者通過改變音色的處理技巧,使曲目的內心思想得到充分展示,為聽眾帶來絕佳的聽覺享受。
?。ㄈ﹤鬟f情感
小提琴表達的情感可以分為中庸之美和剛烈之美。中庸之美是演奏者采用合適的演奏技巧,展現出小提琴清雅、浪漫的風格。例如,著名曲目《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一樂章的主題是生活的樂趣,借助民間音樂明朗悠揚的曲調,展現出俄羅斯歌曲歌唱生活的快樂氣息。表演者借助和緩、輕柔的音色,向聽眾傳達樂曲的淳樸和厚重,聽眾通過簡單的音色,迅速進入樂章構建的環境當中,傾聽著表演者講述的故事,感受著樂曲帶來的中庸之美。剛烈之美是借助主和弦與和聲之間的配合,表達出樂曲深層次的含蓄情感,體現出音色的陰柔美感。
四、結論
綜上所述,音色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表演者根據樂曲表達的情感,借助揉弦、運弓、施力等技巧,使小提琴釋放出滿足樂曲情感表達的音色,幫助聽眾快速領悟樂曲帶來的情感體驗,增加樂曲演奏的感染力,加強聽眾的思想共鳴。
參考文獻
[1]賈蕊.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重要性研究[J].北方音樂, 2018,38(10):49.
[2]黃夢思.小提琴演奏的音準與音色探析[J].大眾文藝, 2018(8):159.
作者簡介:史昀冉(1990—),女,河南平頂山,信陽師范學院,小提琴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助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