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教學基礎技術中的常見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提琴演奏教學是我國小提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提琴演奏教學基礎技術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演奏者兩手之間的姿勢問題,這些常見問題直接影響小提琴演奏教學的質量。本文就小提琴演奏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教學;基礎技術教學;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許多學生持琴姿勢的問題直接影響小提琴演奏教學的進度和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以放松的心態進行小提琴學習及姿勢的掌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協調放松的學習體驗環境,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練琴進度和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小提琴演奏教學的質量。
一、小提琴演奏教學基礎技術中常見的問題
?。ㄒ唬W生水平參差不齊
在進行小提琴教學前,學生的小提琴基礎水平是不同的,一些學生由于家庭和兒時基礎的原因已經有了一定的小提琴基礎,而一些學生則是零基礎入學,教師在教學時容易造成教學尺度把控不準確,太難的課程,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容易理解,而太簡單的課程又使學生失去興趣,降低課堂質量。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沒有基礎演奏姿勢的學生往往影響整體的教學進度。
在基礎技術中,這些水平較差的學生在持弓的正確手型上往往因為較緊張的肢體動作而過于用力,無法將小提琴演奏把控好一個良好的接觸位置,使演奏效果不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還存在著整體持琴手臂較為僵硬的問題,無法靈活地支撐運弓和換弦等基礎操作,并且僵硬的手臂會影響到手腕力量的運用,使許多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動作較為僵硬,經常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重音,影響演奏質量。
?。ǘW生的興趣不足
小提琴教學需要一個入門的過程,是學生自發地從內心產生對小提琴演奏興趣的過程。而一般的小提琴課堂學生參與度較差,不單是因為小提琴教學理念不夠先進,還有著教師課堂模式僵化的原因。教師作為主導地位的模式太過刻板,學生單一的受到知識的灌輸,導致吸收效率和課堂興趣度低下。在小提琴基礎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良好的耐心,幫助那些姿勢不規范的學生及時進行調整,以更為輕松的心態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二、小提琴基本弓法的訓練要點
在練習大分弓的時候,學生要注意弓速的調整,要將整個身體的上部分形成一體。通過協調放松的姿勢調節整體的運弓狀態,讓整個身體變成一個靈活有彈性的彈簧。
在練習頓弓的過程中,要緩慢地將弓靠近弓尖處進行發音練習,并聆聽發音過程中是否出現斷音。
在練習跳弓的時候,要注重手腕與下臂的聯動,整體手臂要配合好弓桿做出一個類似招手的動作,并利用不斷加速的弓桿發揮整體的彈性。
在練習下半弓及弓根部位時,要根據設計演奏狀態不斷調整肘部高度,與弓桿形成一個良好的水平面,使手腕在演奏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垂直動作,形成輕松協調的演奏姿勢。
三、提升小提琴基本技術教學質量的舉措
?。ㄒ唬娀寄芘c知識訓練
在小提琴演奏能力培養中,學生的樂理知識是基礎,是學生構建內心小提琴世界、理解和消化外來小提琴元素的重要前提。在小提琴課程教學中,樂理基礎知識是小提琴演奏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理解小提琴和鑒賞小提琴的根本。在小提琴演奏教學方式中,主要培養學生對不同風格、不同音階的演奏,從根本上鍛煉學生的基本演奏技能。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提琴基本技術教學的一大重點是左右手協調能力的教學。教師要保證學生運用右手可以進行持弓和運弓,通過右手的整體協調運動控制弓的力度和進行發音,并進行分弓、跳弓、頓弓等基礎手法的鍛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左手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持琴姿勢,為演奏構成一個良好的框架,并通過手指的調節控制小提琴的音準,通過身體左半部的協調運作建立基本的小提琴演奏框架。
?。ǘ┨岣咭魷逝c節奏感知
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音準和節奏感知能力的訓練,在小提琴教學中,分辨不同種類的音準和感知節奏的能力是小提琴教學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內省小提琴聽覺感知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旋律、和弦、調性等方面的培養,并加強學生感知小提琴的張馳度,以此鍛煉學生的小提琴感知能力。
在小提琴音準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小提琴的音域進行劃分,低把位的音域要高,高把位的音域要低。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學生在接觸琴弦的過程中,不同琴弦位置和不同力度的變化帶來的音準變化是巨大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以更為協調放松的姿勢和心態進行音準練習,并通過視唱練耳的方式正確認識到小提琴音高的一些基礎概念,從根本上提高小提琴基礎技術的教學質量。
?。ㄈ┩晟普n程理論教學
小提琴課程教學具備良好的互動性,主要課程應分給小提琴理論教學和小提琴鑒賞教學。學習小提琴的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首先,教師要做好小提琴理論課堂教學,小提琴教學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類課程,需要理論和實踐并重。在理論教學中,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不能只強調學生的小提琴技巧教學而忽略了學員的人文素質教學。
?。ㄋ模├靡恍┬屡d的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小提琴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效率低下,每名學生對小提琴動作和藝術類理論都有自己的理解。為強化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和每個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在新時代的大網絡背景下,優秀的網絡技術的發展讓教師和學生得以在網絡上進行師生互動交流。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予教師在授課、研究等方面巨大的便利,同時也把師生關系的交流帶入到整個大網絡環境中。在實際的小提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新興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給予學生更直觀的小提琴觀賞體驗。
(五)轉變教學思想、優化教學評價
轉變思想是進行小提琴教學課程改革的先導,目前,在大部分小提琴教學課程中,任課教師往往以小提琴訓練的一些專業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而忽略了對學生小提琴綜合能力、藝術類人文素養的培養。小提琴課程培養應該將培養學生小提琴技能與培養他們正確的藝術類觀念置于同等的位置,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類興趣、意識、習慣、觀念,在素質教育的宏觀目標下,實現學生的全面提高。在小提琴課程素質教育培養下,要明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小提琴課程培養模式。在以學生為核心的小提琴教學培養模式下,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完善教學活動的有效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改善學生的課程學習進步,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
四、結束語
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基礎技術教學是決定小提琴教學進度與質量的重點教學部分。因此,教師要從改良教學布局、更新教學理念、采用新型教學技術等方面入手,強化基礎技能的相關訓練,以此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演奏框架、控制好小提琴的音準和節奏。將小提琴的基礎技術與樂器表現力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
參考文獻
[1]聶曉.小提琴演奏教學基礎技術中的常見問題[J].戲劇之家,2018(5):159-160.
作者簡介:李姣楠(1978—),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本科,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