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幼兒成為音樂游戲的小主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追求游戲化的因素,關鍵在于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情緒體驗與規則意識為教學目標,強調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有效形式。幼兒自主探索來源于經驗與興趣、情景與體驗、選擇與創造。通過采用無規則與有規則的游戲形式,在教學中滲透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注重對幼兒良好品質的培養,來引導與激勵幼兒的自主探索。
  【關鍵詞】幼兒;音樂游戲;自主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游戲是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的基本形式?!昂脛?、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是幼兒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典型特點[1],因此音樂課程游戲化是對幼兒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發展智力的良好手段[2]。然而,所謂的游戲化教學不應只是展現“音樂游戲”這一別致的成分[3],因為被游戲化、為游戲而游戲,對幼兒學習素養的培育必然形成負面效應。事實上,游戲化教學的實質是提高音樂教學過程的游戲化水平[4]。這可用“游戲精神”一詞加以詮釋,即游戲人員在活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開放性與更新性,追求以“我要學”取代“要我學”。對教師而言,以“兒童自身的學習目標”取代“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幼兒游戲化音樂教學最為核心的價值[5]。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追求游戲化的因素,關鍵在于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情緒體驗與規則意識為教學目標,強調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有效形式。
  一、幼兒自主探索的來源
 ?。ㄒ唬┙涷炁c興趣
  在音樂游戲《劃船》活動中,為培養一定的節奏感,調動起愉快的情緒,先讓小朋友們自由分散在教室內,音樂開始后做劃船動作,每小節劃兩次。唱到“船兒水中飄呀飄”和“兩岸一片靜悄悄”時就停止劃動。從歌曲的后八節開始自然演唱,根據歌詞內容小朋友們相互對看,從而將歡快的情緒調動起來。需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的是,劃船時不能相互碰撞,并要劃出一定的韻律感。劃船時,他們能夠自由、大膽地想象。音樂游戲中的情節動作讓幼兒的激情得到釋放和滿足。
 ?。ǘ┣榫芭c體驗
  對于中、大班的小朋友,可以選擇三個音,如1、3、6(開始音高的跳躍可以大些),告訴他們分別唱“哆”、“咪”“啦”,并讓他們聽辨音高。有了初步的音高感后,通過游戲來提高小朋友們感知音高的敏銳性。比如,最后落音在“1”上,就做走的動作;最后落音在“3”上,就做鳥兒飛的動作;最后落音在“6”上,就做開飛機的動作。
  游戲開始,老師在琴上任意地反復彈奏這三個音,最后落在琴鍵上是哪個音,請小朋友們聽辨后做出相應的動作來(也可在鋁板琴上敲出三個音)。為感受音區變化,老師彈奏開汽車的音樂,小朋友們隨音樂節奏“X X  X X”做開汽車的動作(雙手握方向盤左右轉動),上身隨音樂向兩邊擺動,同時兩腳做小跑步向前,以示汽車在行駛。當旋律在中音區彈奏時為“綠燈”,“汽車”可以向前行駛;當旋律在高音區彈奏時為“紅燈”,“司機”必須剎車,“汽車”停止行駛。
 ?。ㄈ┻x擇與創造
  在學習歌曲《小熊鉆圈圈》時,通過比賽來培養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鞏固已學會的節奏音型。準備好小熊頭飾兩頂、體操圈四只、長竿一根,寫有節奏音型的硬卡片若干條。用四只體操圈連環扎在長竿上。長竿兩頭固定,使四只體操圈垂直于地面。游戲開始的時候,兩位小朋友在音樂聲中,走到前面各自戴上頭飾,并站在圈圈兩側。老師不要手把手去教動作,小朋友們可以自主創造不同的方式,選擇鉆哪個圈圈,看誰鉆圈的節奏與拍手的節奏相符,并聽音樂回座位。這個游戲的動作十分豐富,幾個小朋友的動作相聯合就能組成一個舞蹈,使幼兒能夠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二、幼兒自主探索的激勵方向
 ?。ㄒ唬┎捎脽o規則與有規則的游戲形式
  游戲在英語中可用兩個單詞來表達,即“play”和“game”。事實上,這兩個單詞已把游戲分為兩類,從翻譯上來區分,“play”譯為“無規則游戲”,“game”譯為“規則游戲”。顯然,“play”最突出的特征是無限制,即在游戲的內容、方式、人數上都是自由的?!癵ame”強調的是規則,即必須對游戲的內容、方式、人數做出一些規定。
  在幼兒游戲化音樂教學中,游戲主要是指“game”,這就意味著音樂教學應該是“好玩的”,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沖動。如音樂游戲《要下雨了》旨在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準備一個“雷公公”的頭飾,并請一位小朋友戴著頭飾站在場地中心,其余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們分散在場地四周。扮演“雷公公”的小朋友原地站立,右手伸至身前上方,掌心朝向地面。其余小朋友們一邊唱歌一邊走向“雷公公”,到其身邊時各各伸出食指點在“雷公公”的掌心上。當唱到歌曲中最后一小節的“啦”音時,“雷公公”的右手掌即刻抓取點在他掌心上的食指,而此時點“雷公公”掌心的小朋友要迅速收回食指并逃離。如果“雷公公”一個食指也沒抓住,那么就要去抓逃離的小朋友,否則不必,下一輪游戲就由被抓的小朋友扮演“雷公公”。這個游戲的規則主要在于兩點:第一,“雷公公”一定要在歌曲中最后一小節的第一拍時,才能握掌抓取;第二,若“雷公公”同時抓住了兩個小朋友的食指,則由這兩個小朋友相互猜拳,負者在下一輪游戲中扮演“雷公公”。
 ?。ǘ┰诮虒W中滲透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例如在音樂游戲《對唱小動物》中,首先讓小朋友們聽音樂,之后與老師進行一問一答式的互動,這樣能夠使小朋友們準確地接上老師的節奏與旋律。每個字音都要像打哈欠那樣張開口腔歌唱。引導小朋友們微笑地歌唱,有表情地歌唱,真正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大自然。如在調音練習中,每個音都要唱成彈跳的感覺,就像小朋友們平時玩的彈跳球那樣,彈出去又彈回來。引導小朋友們不要唱得很連貫,聲音不要太大,要用腰和小肚子的力量去推動歌唱,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好好感受一下。   (三)注重對幼兒良好品質的培養
  例如《扮家家》是一首頗具表演風格的歌曲。在這一音樂游戲中,小朋友們各司其職,學會在家庭中盡義務、負責任,從小養成互助互愛的好品質。在標注“X”的地方,沒有音符,只要按照節奏讀出歌詞就可以了。要模仿爸爸媽媽平時說話的語氣來演唱,并配上適當的動作,充分表達出自己已經長大了,變得更懂事了,能夠幫助家里做事情了,從而將這些表達內化為個性品質。
  三、幼兒自主探索的實錄與分析:以幼兒園原本課程“樂樂游戲——音樂表演區”為例
  實錄一:投放多媒體設備并應用AR技術
  在“樂樂游戲——音樂表演區”的活動中,小朋友們特別喜歡跟著音樂伴奏來歌唱。下雨天這個區域被設置在音樂廳,有許多媒體設備,如話筒、音響、藍牙設備等,可支持手機直接連接,還可播放AR動畫,這恰恰為小朋友們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音樂體驗。有時候小朋友們想唱什么歌,老師可以立馬用手機下載并播放,以利于他們突發奇想。有些小朋友比較喜歡唱一些在幼兒園里學過的歌曲,這往往能夠引起共鳴,激發小朋友們在音樂表演活動中的興趣。但是經觀察發現,隨著游戲的深入,小朋友們并不滿足于在幼兒園里學會的歌曲,還想把自己的表演讓更多的人看到。如一些小朋友提出要唱自己在課外聽到過的歌曲,這樣AR動畫和藍牙設備等便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實錄二:使用打擊樂器激發幼兒興趣
  現實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當一些小朋友在表演,其余小朋友是當觀眾還是積極參與進來呢?經觀察,小朋友們發現事先投放在奧爾夫音樂活動中使用的打擊樂器時,興趣一下子就來了,他們借助這些樂器為臺上表演的小朋友們伴奏,從而使自己也參與其中。
  在音樂表演區活動中,老師在為小朋友們創設音樂游戲大環境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他們的實際需求,適時投放他們所需的活動材料。投放打擊樂器并不是盲目的,前提是在音樂活動中小朋友們對這些樂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通過創設游戲化的物質環境,幼兒參與音樂表演區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學習效果也越來越好。
  實錄三:讓道具和幼兒對話
  “樂樂游戲——音樂表演區”提供了掛件、頭飾、紗巾、面具等裝飾物,可讓小朋友們自由選擇裝扮來進行表演。但經觀察發現,有些小朋友并不滿足于老師所準備的飾品,更多地想嘗試親自制作漂亮的屬于自己的裝飾物。于是,老師與小朋友們進行商量并決定設置“幼兒自由創作吧”。在音樂游戲《獨特的我》中,小朋友們便戴上了親手制作的發飾上臺表演。
  道具是音樂表演區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材料,它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欲望,提示幼兒在一定的游戲情境中進行表演。但有時候老師準備的材料會使小朋友們感到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大齡段的小朋友并不滿足于成品,更需要一些自然物和半成品。小朋友們與所投放的材料相互對話,創造性地使用這些材料,才能感受到音樂表演區帶來的快樂。
  實錄四:主題教學活動與音樂表演區相結合
  在主題活動背景下開展的音樂游戲《我是中國人》中,小朋友們特別喜歡《龍的傳人》這首歌。一聽到打鼓聲,他們就會站起來跳舞;一聽到小鈴聲,他們就會拍手。于是,為迎合小朋友的喜好,老師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鼓類與金屬類樂器。小朋友們很快發現了這些新來的樂器,一開始玩得很隨意也很無序,引入相應的音樂之后,他們來了靈感,能夠持續地跟隨音樂打擊這兩種樂器,并且能夠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繹。
  正如艾里克森所說:“促進幼兒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目標性和探究性是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前提?!痹谡麄€音樂表演區活動中,小朋友們能積極投入,成為活動的主體,在愉快的情緒中表達、表現、想象、聽辨、規則等多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所投放的鼓類與金屬類樂器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思考和表現。
  實錄五:讓幼兒成為自己游戲的主人
  在音樂表演區活動中,游戲應該怎樣更好地開展呢?經觀察發現,有些小朋友已經有了明顯的主觀意識,想要表達自己、表現自己。老師和小朋友們經商量確定了音樂表演區的工作人員,如小小主持人、號碼牌管理員、催場管理員、服裝管理員、道具管理員等等,目的在于把游戲還給小朋友,讓他們自主自愿地表演,而不是簡單無聊地重復。老師也可嘗試加入小朋友們的表演,以各種角色身份直接參與其中,一方面能對他們起到榜樣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從中指導,啟發他們的創造性表現,并給予表揚和鼓勵。在小朋友們投入表演之后,老師可自動退出,以便觀察他們的活動。
  分析:實踐中發現,小朋友們并不局限于現有的表演方式,而更愿意自己決定怎么表演,同時也非常喜歡和老師一起游戲。老師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引發幼兒的興趣。因此,老師以游戲伙伴的身份參與活動,不僅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更有益于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行為。老師的參與并不意味著對幼兒活動過多的介入與干涉。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一些問題,遇到一些困難,往往解決不了或處理不恰當,自己還意識不到時,老師就可通過觀察施以指導,并參與幼兒活動,指出現象,提出問題,與幼兒共同探討解決辦法。這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提高了幼兒的表演水平。當游戲開展順利,幼兒興致正濃時,老師則不要介入和干涉,應在旁觀察,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活動。
  參考文獻
  [1]陳淑琴.幼兒游戲化教育特技教師教案集[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宋巨瑤.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7(3):145-147.
  [3]陳淑琴.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幼教版)[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4]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發展與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5]程英.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問題的檢視與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科學教育版),2012,25(12):141-144.
  作者簡介:陳宣羽(1989—),女,浙江建德人,本科,研究方向:幼兒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