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孕育了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古圣先賢的智慧閃光,也是歷代勞動人民思想精華之所在。作為優秀思想理念的集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教育有著不容小覷的重大意義。本文基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習熱潮這一大背景,深入探究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當代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方式方法,創新高中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希望能夠豐富高中音樂教育內涵,為促進高中音樂教育層次的提升提供助益。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課;傳統文化;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化教育功能已被日益關注,音樂對于學生德育美育的熏陶更是不容忽視。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將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融入音樂教學,深入探索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新理念,具有時代意義。
?。ㄒ唬┘訌姼咧幸魳方逃c文化傳承的緊密融合。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內容包括了從原始時期到明清時期,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的中國古代音樂和中國近代音樂的欣賞部分。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既是歷史和人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繼承過程。對于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的高中學生來講,把音樂鑒賞課與文化傳承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加以提煉和升華,從而擴大傳統文化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影響范圍和影響力度,達到豐富音樂教育內涵的目的。
?。ǘ┐龠M知識的傳達與人格的完整構建。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將知識傳達與學生的心靈凈化、人格構建相結合,對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有直接的作用。在音樂欣賞中傳達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思想的核心價值理念,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社會需求進行對比分析、有機結合,起到潛移默化溫潤學生心田的作用,以期實現健全學生人格、完善道德修養,強化音樂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ㄈ崿F藝術欣賞與精神追求的共同發展。音樂欣賞是一種通過聽覺、視覺等感官給人的思維、情緒等潛在精神層面帶來影響的過程。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結合所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詞曲作者生平介紹,激發高中學生對高尚道德精神的詮釋、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熱愛。在課堂上積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堅毅的品格,達到藝術與精神的融合,使得高中音樂教育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
(一)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彰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
?。?)欣賞各類傳統藝術,提高傳統音樂理解力。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樂藝術,數量眾多,形式廣泛,文化底蘊深厚。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問題,許多民族音樂藝術無法得以良好的保護與傳承,優秀的傳統音樂陷入欣賞、傳承困境,甚至瀕臨滅絕。另外,部分傳統藝術形式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推陳出新,無法引起青年一代的興趣和關注,正在逐步走向衰亡。從教學實踐來看,鑒于高中學生的年齡層次和欣賞水平,他們對戲曲音樂和民間說唱音樂等傳統藝術形式的欣賞是完全能夠理解和駕馭的。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增添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學習和欣賞,有助于青少年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保護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
?。?)欣賞民族器樂和樂曲,感受民族藝術魅力。中國傳統民族器樂形式多樣,別具一格,任何一種器樂都有經典曲目流傳。從樂器本身來看,獨奏能夠將樂器本身的聲音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而合奏則盡顯多種樂器的組合音效之妙。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民族器樂世界,讓學生在對民族樂器的發展流變形成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更多地了解民族器樂,欣賞這些民族器樂演奏下的傳世經典曲目。唯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熱愛傳統樂器,感受民族藝術的巨大魅力。在樂曲欣賞環節,要著重對《高山流水》《廣陵散》《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樂演奏的經典傳統曲目進行欣賞,并進行深入講解,加深學生對民族樂器的理解,并加深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
?。?)欣賞多樣化的民族歌舞,感受多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民族眾多,傳統民族歌舞形式多樣,漢族有秧歌、竹馬燈、跑旱船等等;維吾爾族有木卡姆;苗族有跳月;藏族有囊瑪。不同的民族擁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彰顯著本民族獨有的文化特色。在音樂欣賞課中,將不同民族豐富多樣的民族歌舞展現出來,增進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為民族間的文化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播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又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增進學生對民族音樂家和音樂作品的了解,感受音樂情懷。在傳統音樂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音樂名家輩出都是不爭的事實。民族音樂家將音樂情懷付諸于音樂,不但豐富了音樂作品內涵和形式,還演奏了一個個時代的絕響。中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有孔子、師曠、伯牙、蔡邕、蔡琰、嵇康等;中國近現代有聶耳、冼星海等,在這些音樂家不懈的努力下,一批經典音樂作品才得以長盛不衰,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音樂家對音樂的堅定追求和高尚的音樂情操,都能夠深深地感染和教育高中生,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和追憶民族音樂家的事跡、生平,欣賞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同樣具有教育意義。
?。?)解讀傳統音樂思想,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傳統音樂思想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諸子百家、各家各派對音樂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儒家的“禮樂思想”、“樂教思想”,道家的“大音希聲”等,都是古人智慧的映射。不同的音樂思想中體現了中國古人兼容和辯證的思考方式,能夠充分認識這一點,對于青年一代學習中國傳統音樂、促進自身思想健康成長大有裨益。中國傳統音樂思想同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互有滲透,因此,深刻領悟傳統音樂思想,對于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ǘ┰诟咧幸魳疯b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禮”。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內容中,大量涉及到“禮”。周代的“禮樂”制度;出土文物中大量的禮器、樂器;欣賞曲目中的“六代樂舞”、大型的“禮樂”樂曲;中國樂曲創作中嚴謹有序的結構;古人在演奏樂器時所表現出來的禮節等等,無不是“禮”的重要體現?!岸Y”在多個方面均有所體現,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禮”的影子,傳統音樂中同樣也有“禮”的存在。在西方的音樂中,“禮”的內涵和意義也隨處可見,如交響樂表演時的密切配合和演奏環節的嚴正有序、表演的禮儀等等。在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區別二者的不同之處,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禮”的元素形成更深刻、更透徹的理解與把握。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仁”。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將隱含的深刻思想內容進行挖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仁善”思想,把握隱藏于音樂作品背后的音樂家的情感體驗,走進音樂家豐富的思想世界。為了更好地進行此類教學,教師可以重點講解經典作品。例如:《陽關三疊》中體現的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學堂樂歌中強烈的愛國、自強情懷;交響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歌曲《我的祖國》、合唱《黃河大合唱》等等,飽含對祖國的深情和熾熱的愛;《命運交響曲》等表達直面艱難人生的堅持和勇氣等。當代流行音樂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帶有粗俗、暴力的音樂元素藏匿在勁爆的旋律背后,給思想并不成熟的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鑒于此,將“仁”這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抵制不良音樂對他們的侵襲。
(3)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詩”。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詩”也獲得了集中體現?!对娊洝贰冻o》、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都以詩的形式加以呈現,并輔之以音樂,無論是朗誦還是吟唱都相映成趣。在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中,《詩經·小雅·蓼莪》《詩經·小雅·鹿鳴》、宋代的自度曲等,都含有豐富的“詩”的元素,都可以吸納進學生吟唱的曲目中。在流暢婉轉的樂曲聲中,意境優美的詩詞從學生的口中吟唱出來,使音樂欣賞教學充滿詩情畫意。學生在更好地領悟詩歌獨特韻味、體會音樂與詩歌融合之美的同時,也會進一步感受到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和”。 在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中體現傳統文化元素“和”,可以構建學生“美美與共”“各美其美”“天下大同”“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和”為主線的文化思想和多元的文化思維方式。中國傳統音樂在創作中注重內容與自然的“和”;在表現方式上力求體現審美標準與形式之“和”;在演奏過程強調各部分配合之“和”,如樂器之間的配合,人與樂器的配合等等。凡此種種,都是“和”元素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體現,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應該側重加以體會和領悟。
結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無論是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還是對于民族精神的弘揚都存在亟待改進之處,傳統文化教育方向不確定、教育目標不清晰、教育內容不科學的情況比較突出。在一些課程中,過度宣揚西方文化、漠視傳統文化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大大削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制約和掣肘作用。在中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更新高中音樂教學理念,深挖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實現傳統文化優秀元素與中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接軌,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高中音樂鑒賞課活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依蘭.藝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Z].2014.
作者簡介:趙永山,甘肅省臨夏回民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民族民間音樂;張學芬,甘肅省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職園林及音樂與園藝教學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