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學習中開啟音樂欣賞之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02-02
比較,就是把內容或形式同類,或有一定聯系的事物彼此接上關系,來辨別異同或高下的一種思維過程。比較學習是指通過比較的形式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音樂教育專家吳斌老師曾用“比較是最有效的欣賞教學方法”來形容,可見比較性學習在欣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音樂欣賞中,恰當地、有效地運用比較性學習來組織欣賞教學活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從而有效地提高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一、巧用比較法,深入音樂要素
音樂的精髓透過音樂要素來傳達與表現。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認真分析教材,通過對比音樂各要素,充分發掘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
1.聚焦音色對比,辨別音色之異同。
音色的對比欣賞可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在欣賞中通過音色特點進行對比欣賞,不僅能增強音色的可比性,又能達到欣賞效果。
在鑒賞《龜兔賽跑》時,以 “森林運動會”為主線,引導學生找尋“哪些樂器高手表現了故事里的主角”。通過比較聆聽后,學生能很好地聽辨出兩種樂器音色,感知兩種樂器所代表的音樂形象。
2.著眼旋律對比,畫出旋律之走向。
旋律在音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旋律的變化表現了音樂的情緒。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可找些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對歌(樂)曲旋律的走向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走向的旋律有著不同的表現力。
3.突出節奏對比,敲出音樂之特色。
節奏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用好節奏對比,能促進學生掌握節奏的特點,激發欣賞音樂的興趣。
欣賞“比賽開始了到兔子睡著了烏龜努力追趕”這一片段后,師提問: 剛才在比賽中小兔子在干嗎?小烏龜在干嗎?然后請學生選擇合適的節奏隨音樂表現兔子、烏龜。
二、活用比較法,注重比較技巧
?。ㄒ唬┻x擇比較的方法
1.專題比較法
教材在安排欣賞作品時,基本上都是將兩首或兩首以上有一定聯系的作品放在一起,教師可直接帶領學生進行單元專題比較欣賞。運用專題比較法,教師課前因根據作品列出具體的比較項目,對不同的音樂作品逐項進行比較,這樣能更全面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
2.歸類比較法
在欣賞中把相似、相近或相反的作品進行歸類,通過分析、比較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
在欣賞《我的祖國》時讓學生列舉同主題作品,在與《我的祖國》進行比較時學生都能說出這些歌曲的共同點是以歌頌祖國為主題。
3.關聯比較法
在音樂欣賞中根據教學需要,聯系熟識的、有共性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以助理解新接觸的音樂作品。
在欣賞賀綠汀的《搖籃曲》、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時,可用學生很熟悉的舒伯特的《搖籃曲》作關聯比較,讓學生通過已知的音樂知識,去了解和認識未知的音樂知識,使其更好地理解新的音樂作品。
?。ǘ┐_定比較的方式
1.異中求同
不同的音樂有它特定的特點。不同的作曲家或作曲家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都會有所差異。在欣賞中,可在不同作品間通過比較分析找出相同點,并借助這個比較分析的過程來促進欣賞活動中的再創作,以達到理解作品的目的。
(1)不同音樂表現形式的比較
選擇主題音樂相同,表現形式不同的幾種版本比較欣賞,讓學生了解到同一首歌曲(樂曲)用不同的手法表現,其風格、情緒也各不一樣。
在欣賞《小放牛》時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中國味十足的嗩吶演奏,還領略了二人轉表演、流行歌曲形式的《小放?!罚ㄟ^不同版本的欣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文化的碰撞。
?。?)不同風格同體裁樂曲的比較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把不同風格同一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來作為欣賞的教學內容。
在一堂主題為《走進舞曲》的觀摩課中,教師選擇了《小步舞曲》、《馬刀舞》、《青春舞曲》這些同體裁作品重組在一起進行比較聆聽。
?。?)不同體裁同種類作品的比較
不同地區民歌體裁的比較、不同民族音樂風格的比較等等。如通過民歌體裁的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的比較,感受其各自的特征等。
2.同中求異
與前者比較方式相反,要在欣賞過程中對相關作品進行差異性的比較,找出不同之處。通過這樣的比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對作品的深入理解。求同與存異本身就是對立統一的,通過比較在求異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相同點,在此闡述的求同與求異只是側重不同的面。
?。?)相同音樂題材的比較
在以“芬芳茉莉”為主題的欣賞課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民歌的特點,將河北民歌《茉莉花》作為比較對象,與中國南方《茉莉花》作了簡單的對比。聽后讓學生分析這兩首作品的異同,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相同點都表達了姑娘想摘花,又擔心受責罵。不同點: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柔美,比較含蓄;河北民歌《茉莉花》旋律多跳進,曲調剛直干脆。
?。?)同類樂器不同題材的比較
在第四冊中有大提琴獨奏《天鵝》和小提琴獨奏《蜜蜂》這兩首樂曲,把這兩首同類樂器演奏的樂曲放在一起比較欣賞,能讓學生清晰地區別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及所表現的情緒特點。
?。?)同一作品不同音樂主題的比較
在聆聽《三個和尚》時,先讓學生說說心中三個和尚各自的形象特點并進行模仿,再讓學生聽聽三個音樂主題,從其音色、速度、旋律、節奏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對比,使抽象的樂曲聽起來就像聽故事那么容易理解了。 三、妙用比較法,獲得審美體驗
在欣賞作品時,循序漸進地使用比較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在欣賞教學中,設計了比較“四步曲”,讓學生從比較體驗入手,從而品味音樂的特色與情感。
第一步:樂句比較,把握主題——觸摸音樂的性格
每首樂曲都有幾個樂句組成的主題旋律,主題旋律會在樂曲中重復出現或變化出現,往往學生很難感受到。因此在欣賞時,可讓學生找出這些相似的樂句進行比較。
在欣賞《草原巡邏兵》時,在學生初步感受了整首樂曲后讓學生找出主題旋律,跟鋼琴哼唱主旋律,感受蒙族音樂特色;熟悉主旋律后讓學生完整聆聽通過對比感受主題音樂的變化重復。
第二步:知識點比較,理解新知——感悟音樂的情緒
音樂知識點的學習最枯燥,在講授音樂知識時學生常似懂非懂。如果在欣賞中將知識點進行區別比較,那么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能更好地感悟樂曲情緒。
樂曲《草原巡邏兵》在力度、速度上的變化很多,最典型的是開始帶有馬蹄節奏的主題音樂由弱到強;尾聲部分力度明顯地弱了下來,馬蹄節奏的音樂漸慢、漸弱,并漸漸消失。讓學生對比開始部分和尾聲部分的音樂,對漸強漸弱有了直接的體驗,并能感悟樂曲情緒。
第三步:樂段比較,體會內涵——挖掘音樂的深度
欣賞曲目有很多都是幾段體構成的,每一樂段都有各自所表達的內涵。因此在欣賞中,應讓學生在講解之前先比較樂段之間的不同之處, 思考每個樂段所表達的思想,這樣做能讓學生真正體會樂曲的內涵。
在《草原巡邏兵》的欣賞中,主要是通過樂段比較讓學生來感悟樂曲內涵。聆聽全曲后先讓學生填序號,再進行分段體驗。
第四步:完整體驗,激發共鳴——體驗音樂的情思
音樂需要學生在聆聽的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將音樂作品的形象與熟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體驗和表現音樂的意境、情思。在這一階段教師可通過想象和探索讓學生拓寬思維,豐富情感體驗,完善學生對音樂意境美的體驗。
“最美的音樂對非音樂的耳朵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不是對象?!彼砸箤W生具有“音樂的耳朵”,必須學習和掌握進入音樂的鑰匙。合理恰當地運用“比較”來欣賞音樂,能為學生開啟一扇進入音樂的大門,讓音樂那動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強大力量震撼每一顆稚嫩的心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