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中“品”盡那份“孤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一篇課文的“文本內容”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一樣的。文本內容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真實流露。而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又有一個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互相對話的過程。
關鍵詞 核心內容;思維發展;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139-01
一、課堂再現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每逢佳節倍思親》片段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師:學習課文題目的時候,我們知就道“佳節”的意思是美好的節日,這節中的哪些描寫讓你感受到重陽節的這種美好呢?
生:扶老攜幼,說明一家人都去了。
生:我從興高采烈感受到大家玩的都很開心。
生:我從登高游玩體會到節日的美好。
師:這樣的日子里,王維為什么“更加”思念親人呢?
生:街上都是一家人團聚著登高游玩,而王維卻是一個人孤身在長安求學,“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那么,大家這樣的幸福王維有過嗎?認真讀讀課文的下面一節,找找看。
生:有,街上人“扶老攜幼”,王維也和兄弟們一起“手挽著手”。
生:我也找到了,街上人“興高采烈”,王維是“歡聚在一起”。
生:街上人“登高游玩”,王維也去“登高遠眺”。
出示: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
手挽著手歡聚一堂登高遠眺
指名學生讀,齊讀。
師:一樣的重陽節,一樣的快樂,同學們發現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上面是王維看到的,而下面是王維想到的。
生:上面是現在,而下面是過去。
師,對了,上面是看到的別人的現在,而下面是王維想到的自己的以前。那現在的王維和家人呢?找找文中的有關語句。
生:他們現在是天各一方。
生: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家鄉的兄弟也一定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
師:這兩年里,僅僅是重陽節王維“倍思親”嗎?當然不是,下面同學們同座位討論一下,完成下面的片段練習。
出示:一年一度的 又到了,人們 。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生: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人們張貼春聯、吃團圓飯,開開心心的拜年。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人們吃著月餅,歡天喜地地賞著月亮。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生: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人們猜著燈謎,吃著元宵。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
二、教學反思
(一)吹盡黃沙始到金——聚焦核心內容。一篇課文的“文本內容”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一樣的。語文教師要具有將“文本內容”轉化成“教學內容”的能力——即摒棄文本“線性排列”的自然狀態,抓住文本核心內容將其聚合成一個“塊狀結構”,讓教學從“線性推進”走向“塊狀聚合”。在這個教學片段中,作者就是圍繞“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這三個詞語所組成的核心內容來展開教學的。在這個片段中沒有呈現的課文的導入部分是這樣的:通過預習課文,我們都知道了課題中的“佳節”是指重陽節,那同學們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相機出示這一組詞語,還是指向核心內容,在上下詞語相比較的教學中,依然指向核心內容。讓學生在比較中“品”盡那份孤獨。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思維發展?!皩W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的教學不是只讓學生“欣賞”,最終是要通過學生的個體的體驗、內化、吸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在這個片段教學中,教師就非常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神奇的“發現”之旅?!按蠹疫@樣的幸福王維有過嗎?”這一問題就是一個很讓學生“燒腦”的問題,培養了學生在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而在兩組詞的從求同到求異的教學中,“一個是看到的現在,一個是想到的過去”,則是由文本內容到言語形式的一次華麗轉身,將兩者進行了一次完美的整合,真正做到了“言意兼得”。在寫的片段教學中,也無疑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一直用腦,思維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ㄈ┙^知此事要躬行——聚焦學以致用。語文教學,就應該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品味語言,關注表達,習得方法遷移運用,做到“學以致用”。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寫的環節就很好的做到了“學以致用”?!耙荒暌欢鹊?nbsp; 又到了,人們 。王維看見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個寫的片段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他扎根于文本內容,既是對文本內容王維“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理解的升華,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一次絕妙實踐。讓學生獲得“內容”和“言語”的雙豐收。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就不難發現,學生語言得到發展,思維得到提升,情感受到熏陶,也真正的走進王維那“孤獨”的內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0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