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改革開放進程中,城鄉二元分立日益嚴重,尤其在基礎教育領域尤為顯著。信息技術時代,利用新的教育方法,結合先進的教學技術,有助于彌合城鄉教育的鴻溝。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借助翻轉課堂的操作,改善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從而有效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服務鄉村地區的語文教育事業。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翻轉課堂;小學語文教學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偉大成就,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困難與問題。其中,政策原因造成的城鄉二元對立成為推進城鎮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社會流動與人才培養發揮著尤為顯著的作用。但是,由于城鄉發展不均衡導致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滯后。這其中包含了政策導向、師資水平、學生來源等多方面的原因。面對這一困境,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城鄉一體化基礎上實現鄉鎮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提升就成為當前的主要議題。本文擬從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微觀層面入手,分析其現實困境,思考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手段,改善鄉村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
一、鄉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
當前鄉村地區教育落后的問題,是長期城鄉二元分立的結果。隨著鄉村教育投入的提高以及教育硬件設施的改善,鄉村基礎教育得到很大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更為此后的教育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2001年以來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出于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規劃教育資源的考慮,實施集中辦學的資源優化舉措,但也造成邊遠農村地區兒童入學的困難。為了緩解這一困境,2012年以來,鄉村辦學結構開始調整,“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逐步改變了以往的‘大范圍撤并’和一味追求‘集中式辦學’,部分地區開始轉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布局模式?!碑斍瓣P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即立足于這樣的鄉村基礎教育結構背景。
選擇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切入的路徑,基于新時期“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改版,以及公民必須具備語文能力和保存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2017年教育部頒發的《教育部國家語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是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養國民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增進國民文化自信的重點領域”,農村地區由于受制于文化資源和教育條件的限制,尤其需要通過加強學校語文教育,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改善農村地區的文化環境,從而提升文化自信。
?。ㄒ唬熧Y水平的有限
良好的教師隊伍是確保教學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隨著師范教育的發展以及特崗教師計劃的實施,農村學校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普遍提高,但是農村地區教師水平依然提升緩慢。主要原因是受到環境和待遇的限制,師范院校優秀畢業生缺乏扎根農村地區的從教愿望,部分農村教師也時時抱有回到縣城的愿望,無法安心從教。與此同時,即使有教師全心執教,由于環境的限制,農村教師缺乏足夠的職后培養。
?。ǘ┙虒W方法的單一
另一方面,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有限,無法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只能停留在課本教學與教學大綱,無法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教學方法方面,農村小學教師多數延續傳統授課方式,“一支粉筆一本書”,單純以知識單向傳授為主,語文教學方面強調死記硬背,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難以發掘學生潛力。雖然隨著硬件設施的改善,電教設備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但是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和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師在利用信息資源方面仍然屬于消極被動,在教學設計、教學方面未能有顯著的改觀。
此外,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小學學生主要以留守兒童為主,家庭教育層面嚴重缺失,難以配合學校教學,也為農村學校教育的發展造成了障礙。為了有效改善以上問題,就需要立足新問題,提出新思路,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入技術的力量,積極改進和提高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二、翻轉課堂的引入
城鄉二元對立情境下鄉村教育的困境,造成基礎教育層面的結構性失衡,語文教學方面亦是如此。一方面,有限的教師隊伍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辦學條件相對有限和教學方法的單一也是語文教學無法得以改進的原因所在。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引入翻轉課堂,更新鄉村教育模式,就成為改善鄉村教育的有效途徑。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通過登錄互聯網在線觀看網絡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完成任務清單中學習任務,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答疑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主體,增加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并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設計新思路。
?。ㄒ唬┱n堂教學方法的改善
傳統課堂,教師主要借助教材和板書進行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內容的擴充。即使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條件,課堂實踐應用停留PPT課件的呈現,未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資源,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沒有得到引導。新型翻轉課堂的教學條件下,教師除了具備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能力外,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具備制作教學素材和電子課件、通曉網絡發布技術以及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可視化教學的能力。教學結構的方面,傳統課堂“知識傳遞”是在課堂完成,復習掌握主要由學生在課后自己完成。這種傳統教學結構效率低下,同時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低下。借助于翻轉課堂,教師得以轉換角色,教師不僅成為知識的傳播者、講授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在課堂上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點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具體操作方面,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組織的能力,開展個性化學習。由于每一位孩子的關注點各不相同,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前學習與課時互動,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與課堂的效率,在正確的范圍內引導學生自由發揮。
?。ǘ┙虒W內容的擴充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傳統側重于讀寫方面的知識和內容。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及提升文化建設與文化自信的需要,語文教學承擔了更多傳統文化學習與現代科技知識掌握的職能,要求學生不僅僅停留在簡單讀寫的層面,而且需要從更為深廣的方面加以探究。較之于城市,農村地區受到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限制,教育資源有限,所能接觸的新知識、新事物相對匱乏,而以城市生活為導向的教育內容,疏離于農村生活情境,造成農村地區學生的學習困難。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和翻轉課堂的應用,可以從教學內容方面對語文教學形成有益的擴充。利用既有的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的知識文化,可以通過教師的設計,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引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以生動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彌合由于經濟文化制約造成的知識鴻溝?!啊ヂ摼W+’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已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從而消除因地域、校際、師資導致的教育資源上的鴻溝,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公平,推動農村中小學學生通過教育實現社會階層的流動?!币虼?,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翻轉課堂在農村語文教學領域中的有效應用,可以改善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三、結語:操作與反思
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包含了經濟的發展,政治的進步,同時也要求文化方面的自信。隨著城鄉差異的進一步改善,運用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手段有助于從教師、學生、教學等層面解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也是實現農村文化改造的主要手段。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作用和價值,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加以思考,從而順利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改善和提高。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家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導致教師完全采用翻轉課堂開展語文教學具有很大的局限。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學習制作優秀的教學視頻與資源,增加了教師的備課壓力。脫離實際將新知識與新技能硬性強加于教師身上,不但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更會因為打破了習慣性模式而導致教學困難,效果參差。雖然認識到以上問題,但是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教法,仍然需要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與農村學校教師之間良性互動的過程中加以深化?!靶畔⒒夹g也是農村教師提高專業素養的一個有利方式,農村教師也應該及時地跟進時代發展的要求,對于一些信息技術要有一定的掌握,并且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搜索相關的教學資源,不斷地促進自身專業素養的發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能,幫助教師適應語文新課改需要,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成為新型語文教師。學生方面,農村學生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動探究學習能力較弱,不足以支持翻轉課堂的有效運作。因此,根據農村小學語文教育特點,新型教學模式為了提高翻轉課堂的利用率,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現行翻轉課堂教學在基于農村背景的實際情境中加以調整?;诂F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融入翻轉課堂。但并非直接將翻轉課堂生搬于普通語文教學過程中,而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在情境教學與問題解決的基礎上,融入翻轉課堂,完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趙丹.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統籌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經濟評論,2018年第4期:66.
[2]蔡寶來,張詩雅,楊伊.慕課與翻轉課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設計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85.
[3]宗曉.“互聯網+”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7):3.
[4]彭莉華,顏紅.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18(10):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