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課堂中“低階思維”現象及其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針對當前英語課堂中仍存在“淺層學習”“被動學習”問題,教師應避免課堂中“低階思維”現象,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思維含量,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思維潛力,真正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課堂 低階思維 設疑 活動 練習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郅庭瑾提出“為思維而教”,談到教育是作用于思維發展的決定因素,合理的適當的教育措施,把握客觀諸因素的辯證關系,能挖掘兒童思維品質的巨大潛力,并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要以啟迪學生的思維為目標,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總結規律并掌握規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然而,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很多課堂仍存在“淺層學習”“被動學習”問題,學生思維長期處于低階水平,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課堂上哪些環節存在低階思維現象呢?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下。
  一、設疑環節
  曾經有人統計過,某位英語教師一節課總共問了200多個問題,其中130多個是yes or no或者ok等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經過精心預設,起不到服務于教學目標的作用。事實上,這類情況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并不少見。
  設疑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力潛能,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性,促進學生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疑從何處來?從問題情境的創設而來。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和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創設情境,由“境”發問,提出問題。
 ?。ㄒ唬┰O疑要有時間節點。導入時可以設疑,為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困惑時可以設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探究欲;結尾時可以設疑,為了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深度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欲。
  (二)設疑要富有實效性。設疑時應抓住學科的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可借助各種直觀的手段,如原版英文影片、外語新聞、實物、圖片等提供真實的或模擬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最大效能地激發學生聯想,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是可以應用到現實情境中的。
  (三)設疑要有漸進性。設疑應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來進行,學生的認知過程遵循著由形象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規律,所以,設疑時應注意問題的梯度,讓學生拾級而上、循序漸進,從封閉型問題到發散型問題。
  (四)設疑要有多樣性。幫助孩子建立英語思維通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Memory and Comprehension(記憶和理解),第二個階段是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評價(Evaluation)、創造(Creation)。我們的問題設置不能只停留在第一階段,如Who?When?Where?What?更要往第二階段發展,如How?Why?Why not?因為后者更能培養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思維能力。
 ?。ㄎ澹┰O疑要有互動性。設疑者可以是教師,更可以是學生。朱熹云:學貴有疑。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應鼓勵學生多生疑、有疑必問,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使學生在質疑中“學問”,完善認知結構,并逐步形成學習能力和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一位來自世界頂尖音樂學院的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說道,中西方教學差異給他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國學生比西方學生學習更加刻苦,但是質疑精神幾乎沒有,教師讓他怎么彈他就怎么彈,而西方學生經常會問教師Why。
  二、活動環節
  課堂活動是教學設計主要環節之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但是現在有許多的課堂活動形式卻不盡如人意:有些教師課堂上很喜歡采用“開火車”的方式,下一個輪到誰,要做什么,其實學生早已有數;有些教師課堂復習形式過于單一,不是看中文默單詞,就是看中文背詞組;有些教師總愛讓學生齊讀,情感上不指導,錯誤處不糾正,甚至對話也只讓學生照本宣讀等。還有小組活動,原本應該是最有效的活動形式,但有些教師為活動而活動,只重形式不重意義,課堂變成一個活動堆砌的舞臺,只剩下熱鬧。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步驟。低起點,高要求,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并逐步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訓練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實際應用。比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Speak up》,我布置學生進行兩兩對話時,除了要求他們把課本對話進行演繹之外,也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網頁上還能出現哪些按鈕?分別有什么功能?既鞏固了課本知識,又能與自己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一下子變被動為主動。在進行小組活動時,也應按學生的性別、性格、興趣、能力和學習成績等因素進行合理搭配,確保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及小組之間合作競爭的公平性,從而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能力和愛好特長的小組成員在合作中相互激發,各展其長,共同受益。
  三、練習環節
  每門學科都需要各種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訓練運用能力,檢查學習效果。然而有些練習的設計卻存在著隨意性,要么練習針對性不夠,重難點不突出;要么練習靈活性不夠,大量的簡單重復;要么練習量過大,時間把握不科學等。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除了夯實基礎,還要盡可能地開闊學生思路。首先要緊扣教材,研究考綱,明確重難點,精心選題編題。其次要了解學情,學生基礎有差異,能力各不相同,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分層,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降低難度,注重雙基訓練,提高他們思維的條理性和全面性;對于優秀的學生,要充分發掘他們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探討、多方式表述,啟發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由于英語學科擁有其不可替代的人文性和交際性特點,因此口語練習絕對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大量增加學生口頭訓練量。
  真正的思維課堂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有做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邊實踐邊思考,本著教書育人的初心,不斷探索解決之道。
 ?。ㄗ髡邌挝唬航K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 )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0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