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讓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落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各個學科的學習目標,培養目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重在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共同提升,實現學生綜合方面共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素養之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95-01
  一、整體把握語言,感知語言節奏,提升語文
  素養
  在課堂教學時,如何引領學生對整體進行感知,關系到核心素養培養的成敗。教師可以從用詞與句式以及語氣等進行調整,進而對語言節奏進行把握,以此充分感受語言的運用特征。為達到預期的培養效果,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反復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產生語感,體驗文字美,語言美,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感覺與素養。
  《對韻歌》是一篇韻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韻文的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從中體會到漢語言的音律節奏美,從而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產生學習語文的渴望與激情。文章重點除了生字詞的講解之外,主要在于教師對于課文誦讀的引導,讓學生反復誦讀這首《對韻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韻律,只有體會到了韻律感、美感,文字的意境才能體會出來。因此,通過誦讀開展深度學習,不僅僅停留于字詞句的理解,重點在于文章的“神”的把握,重在意境的感受,在此過程中,實現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對文字的體驗與認識,情感的陶冶,品格的塑造,實現了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升。
  二、鼓勵學生表達,促進學生交流,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語文課程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語言交流應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交流表達能力是每一個學生生存與發展必備的能力,也是每一位學生獲得長足發展的基礎,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根本,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夠促進小學生更好地發展,同時其社會性也能獲得提升。
  因此,語文課堂中,勢必要加大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實施,促進學生語文語言素養的提升,達到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樹和喜鵲》這篇文章從一棵樹與一只鳥的“孤單”,再到許多樹與許多鳥的“快樂”,讓學生懂得了什么叫“孤單”,什么叫“快樂”。但是讓學生從文字上了解“孤單”與“快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在此處插入活動,相互交流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有了朋友,有了同學,有了老師,一起玩耍,一起游戲,一起享受快樂的日子,內心充滿了喜悅,用這些經驗作為交流活動的素材,讓學生講一講,說一說。師生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并感激生命中出現的人與物,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從而實現了語言交流表達的鍛煉效果,促進學生語言交流素養的提升。
  三、注重文化品位,實現文化傳承,提高語文文化的素養
  語文是一種文字的學習,也是文化的傳承。文化是語文的精髓,也是我們民族的根本,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注重文化的滲透,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傳承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通過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途徑實現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抖宋玺铡芬晃牟粌H讓學生感受民族文化,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愛國故事,同時還體驗老人渴望親人團聚的期盼。因此,語文的學習從文本到思想,到情懷,再到民族文化,逐層提升,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包粽子的過程,了解屈原的故事,體驗感受老人對家人團聚的渴望的一些視頻或者圖片進一步深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神,從而在有形的粽子中,屈原的故事中,愛國的情感中獲得更深的民族情感、文化。從文字中逐漸地體驗,從具體的形象中逐漸感受,循序漸進地讓文化深入學生的內心思想,逐漸影響學生的言行與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素養的提升。
  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而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具體的學情,明確學習內容,從學生語言的感知、文本的品味、語言的應用、思維的培養、文化的滲透等幾個方面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實。語文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尋找學生感興趣的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品質化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