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思想品德體驗式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體驗式教學越來越多的被教師使用,但目前體驗式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情境脫離學生實際,不恰當的創設情境以及缺乏感悟的體驗,造成學生體驗時出現“無情無意”冷漠的觀看教師個人體驗。然而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必須改變簡單告知對與錯的方式,必須改變教師單方面的說教,走向雙向平等的交流與開放的對話,必須讓學生進行指向教育價值的體驗,傳遞核心素養的踐行,通過自主判斷、自主選擇,主動、經常去“做”,在真實情境中培養正確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體驗;教育價值;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82-01
體驗式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更是一種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內化為自身的行為。那么,體驗式教學就不能缺少“真實”,缺少“個性化”,既然體驗式教學已經得到認可,指向教育價值的教育就不能不跟著一起行動。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被動”的體驗變為“真實、個性化”的體驗呢??梢詮囊韵氯齻€階段入手。
一、體驗中彰顯人文性
這是感受階段??涿兰~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這種直觀感受必須來源于生活,且是學生的
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中就包含著人文性這一特點。關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既是人文性這一課程性質的體現,也是新課程的基礎。所以在上課前,必須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實際情況。
如在上《人生當自強》時,展示的自強代言人都是霍金、司馬遷等中外古今的名人。結合展示,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本學校本班級大家都知道的自強之星,他們哪里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是熟悉的,大家都開始關注身邊自強的人,既感受到自強的重要作用,本身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樹立一個學習榜樣。
二、體驗中提高理解力
這是感知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只是有一點印象。根據感受的直觀體驗,小組進行合作交流,提煉出新的認知,構建新的理解。精制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向他人解釋資料。而學習金字塔理論也同樣認為學會了教會別人,能記住90%的內容。所以在這一階段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學習體驗,通過組內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如在上《走向自立人生》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制作美味,帶到學校共同品嘗;在交流中,學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體會到自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回報父母的一種方式。也了解到自立不是別的,就在生活中點滴小事中。正是真實、個性化的體驗,換回的是本課知識層面以外的理解。這既是本節課意外的收獲,更是思想品德課的魅力所在。用朱小曼的話說,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必須改變簡單告知對與錯的方式,必須改變成人單方面的說教,走向雙向平等的交流與開放的對話。
三、體驗中提高認同度
這是感想階段。體驗是從直觀開始,從物境開始的,此時要把學生引入到情境、心境、意境。在體驗中要想學生認同教育價值,必須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突顯思品課的人文性。在此,小組合作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要選擇具有思維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如可通過情感落差、道德兩難等方式進行,這是優化體驗教學,提高認同的重要環節之一。讓學生原有的模糊情感和意識在這里進行交流和檢驗,進而促進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生心中的認同度。
如在上《遭遇險情有對策》這課時,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逃生演習和同學們的反應,提出“當時學生是什么表現,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表現,這樣的表現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由發揮。讓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探討中進行“自我教育”。
學生在這樣的體驗下有意識無意識的得到一些暗示,在內心當中埋下了一顆信念的種子,啟迪了人生的智慧,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所以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在于體驗式教學以親切感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因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學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