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初三的一年,如何立足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成為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诖?,本文就對初三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初三語文;教學方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69-01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下,素質教育落實于學校教育之中。剛升入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處于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更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好時機??墒菍τ诔跞膶W生來說,由于越來越臨近中考,教師的教學目標就越來越向考試成績靠攏,因此,素質教育的踐行效果并不如初一、初二明顯,并且造成了初中教育階段的改革裂縫。
一、初三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ㄒ唬嶋H的教學方法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
要求
目前,雖然我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并沒有全部完成,仍然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成績還是教師、家長等關心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常常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家長則剝奪了學生看課外書以及電視節目等的權利,這不僅造成了學生壓力,阻礙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而且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效果也不顯著。其實,我們應該到意識到,語文與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不同,并不是通過大量做題就能提高成績的,語文課程的學習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1]。
如學生已經掌握了語文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大量優秀寫作內容的積累,學生一樣寫不出優秀的作文。因此,初三語文學習的關鍵,就是教師的教學既要符合中考的考試要求,也要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ǘ┊斍暗目荚u機制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
提高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花費的時間多、獲取的成效小,因此,語文學習更需要學生不斷的學習、大量的積累,最終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切實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量以及文化素養。我們都知道,中考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范圍是非常廣泛的,而這一部分考查內容的掌握更是需要學生不斷的積累才能有所成效。但是,在實際的初三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并不會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進行知識的積累,而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模擬考試等來掌握這部分知識,教師總是認為考得越多,學生就記得越多。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學生疲于應付考試,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反而對學生語文素養以及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沒有顯著的效果。
二、初三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
?。ㄒ唬﹦撔陆虒W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在中考的緊張壓力下,如果學生只是把語文學習看做是應付考試的需要,而沒有產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那么不僅語文學習成績難以提高,而且學生也會在語文學習中感覺到痛苦。這是因為興趣是一種最積極的、最活躍的內在力量,它不僅能推動學生主動學習,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要求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逐漸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2]。
?。ǘ┘訌娮陨淼膶W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
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以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而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作為一名初三語文教師,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開拓自己的視野、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自如地處理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不僅能夠通過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將語文中考的考試要求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繆宇萍.教改背景下初三語文教學困境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8(12).
[2]文玉珍.初三語文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J],江西教育,2017(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