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息技術在中職農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重點闡述分析信息技術在中職農學教學中的應用,從深挖網絡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利于層次化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完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理論知識相結合、展開實踐教學活動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技術在中職農學教學中的應用效率。
【關鍵詞】職業教育;農學;信息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53-01
在中職農學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調動中職生學習農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切實提升中職農學的教學質量。為此,相關教師需給予信息技術高度重視,通過切實可行的方式,將其含有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保證中職農學教學水平,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做鋪墊。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在中職農學教學中的應用,具體如下。
一、深挖網絡資源,創新教學模式
網絡世界中有諸多同農業有關的知識,教師能夠將這些信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擴充教材內容,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深挖網絡資源,有效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不但能夠全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還能切實實現教學目標。將網絡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教師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不受教材限制,選擇更加優質的教學素材[1]。
此外,網絡世界資源豐富,學生能夠依據自身喜好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此種自主式學習,還能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實踐證明,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于層次化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需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足夠重視,結合學生特點展開層次化教學。在農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層次化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中職學生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等都有很大不同。為此,對他們的教學需嚴格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教學,深挖學生潛能。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諸多學習資源,為個別輔導奠定了堅實基礎。學生可以應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并在平臺上實現同教師互動。在該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等皆能得到有效提升,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2]。
三、完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能打造良好的教學課堂。立足于信息技術,突破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熱情,更快的達成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夠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整合教學素材,制作趣味十足的多媒體課件,形象的展示農學重難點知識,利用動畫或是圖表直觀展示理論模型,加強學生理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農學教學中,能夠使抽象的農學知識形象化,將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點,在屏幕上模擬出來,讓學生對農業發展規律有一個更加充分的認識,切實調動他們學習農學知識的積極性。
四、理論結合知識,展開實踐教學活動
農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教學是該學科的核心構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科技創新腳步的加快,農學學科對中職生的創新性與思維邏輯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而實踐教學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诖?,農學專業課程布設需立足于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同當地農業產業體系相結合,通過合理分析崗位能力,依據作物生長規律對各技能模塊進行組合。但農學專業同普通課程有所不同,不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還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當自然條件受限時,在某種程度上會嚴重阻礙農業實踐活動開展。
此外,布設農學專業的目的就是它的實效性,但當前的教材理論知識過多,同本地區生產實踐聯系較少,無法滿足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學生學習興趣也漸漸喪失。而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就能夠切實轉變此種農學教學現狀,讓教學突破時空限制,便于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對中職農學教學來講,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勢在必行,其不但同中職生綜合素養有關,還同中職學校農學教學質量有關。基于此,中職農學教師需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力度,把其存在的價值與作用最大化發揮,以期將中職農學教學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參考文獻】
[1]郭桂英,劉光然,詹青龍.信息技術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2(01).
[2]鄭潔.多媒體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湖南農機,201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