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將比較閱讀進行到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運用比較式的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引,以比較的思維指導閱讀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辨別鑒賞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比較【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00-01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語文部編教材所選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每個單元的編排又是經過反復推敲后精心設計的。特別是將相同題材,相同主題的文章編排在同一單元,更趨科學性、系統性和典型性。所以盡管同一單元中每篇課文的學習的內容各不相同,但如果把這些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聯系起來,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這種聯系可以延伸至單元、課堂之外。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比較閱讀,既可以是同一篇課文前后的比較;也可以是不同課文之間的比較;甚至還可以拓展課外文章的比較。但這也不是說所有的文章都可進行比較,比較必須是有目的性的,沒有目的的比較就是盲目的比較。而以教學目標來指引比較的方向和內容才能在語文學習中真正發揮有效的作用。以下就將通過教育部部編教材七到九年級語文教科書中收錄的講讀課文為例,來談談比較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一、以感受語言特色為目的的比較我們經常用“推敲”二字來形容人們對語言的至善追求,但追根溯源,賈島在選擇“推”或是“敲”的時候其實進行的就是一次語言的比較,那么我們要想真正體會到文章語言的魅力也必須“推敲”一番:通過轉換或刪除詞語的方式進行比較,以體會文章獨特的語言魅力。如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圍繞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和表現力這一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環節:請同學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并說明理由“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兒一串(挨、接)著一串,一朵(接、靠)著一朵,彼此(挨、推)著,(靠、擠)著,好不活潑熱鬧!”讓學生通過比較語意上的細微差別來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這種比較不僅描寫類文章適用,各類教學目標為體會語言特色的都可以嘗試。這種比較閱讀的方式靈活,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基本適用于各種類型文章的語言鑒賞學習。二、以把握文體特征為目的的比較在講解景物描寫在散文和小說中的不同作用時候,我也會進行比較,例如將《紫藤蘿瀑布》中“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钡囊欢尉拔锩鑼懪c《植樹的牧羊人》(部編七上)中“山坡上鋪著一塊一塊的小麥田和裸麥田;狹長的山谷下,草地開始吐綠。才不過八年的時光,整個高地便煥然一新,散發出健康富裕的光芒。”的這一段景物描寫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通過分析,歸納,把握散文寫景之于抒情的作用和小說寫景之于情節和人物的渲染烘托作用。在此基礎上,把握不同文體之間的差異,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三、以把握文章中心主旨為目的的比較當然,比較閱讀也適用文章主旨理解的教學過程中。又如:在《紫藤蘿瀑布》一文的教學設計中,我就嘗試通過讓學生比較作者宗璞在遇見紫藤花前后的兩種不同的態度,來把握文章對美之本質的深刻追求,對生命意義的執著拷問,以及對歷史長河迂回曲折而終將前進的無限感慨和對生命永恒的感悟這一主旨。這遠比老師照本宣科,泛泛而談來的有說服力得多。類似的比較閱讀還有鄭正鐸的《貓》(部編七上)中通過比較作者對待不同的貓不同態度來直面人性的善惡美丑;通過朱自清筆下父親的幾次“背影”(部編八上《背影》)的比較來感受作者對父親復雜而又真摯的愛;以及比較《阿長和《山海經》(部編七下)中魯迅對待長媽媽的不同態度來體會作者對長媽媽這一人物由厭惡到喜愛,直至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中所表現的真誠惦念的思想感情。四、以情感體驗為目的的比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說的就是作家筆下的物象或多或少都帶上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同樣面對的是紫藤蘿,在季羨林的眼中是“愚氓滅美”下的“魯殿靈光”(摘自蘇教版語文八上《幽徑悲劇》),是親眼目睹被毀以后的“吊死鬼”,繼而引發的悲憫痛悼之情催人淚下,借此表達了對無端毀滅自然和生命行為的痛恨,抒發關心、熱愛自然和生命的感情;而宗璞筆下的藤蘿就像是“瀑布”一樣的奔騰不息,催人奮進。暫時的不幸并不能阻擋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要抒發的是對生命長河的贊嘆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情懷。這些都是由作者的個人經歷、時代背景、人生態度決定的,因此將兩篇文章對比著學習,相信學生會對“一切景語皆情語”有更深入的體會。此外同寫白帝城至江陵三峽風光的《三峽》(酈道元)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悲一喜的比較;閻伯理仰慕仙人熱愛山川勝跡的《黃鶴樓》與引動懷歸旅愁的崔顥《黃鶴樓》之間的比較都基于此目的,通過這樣的比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惹起他們的“萬斛閑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以飽滿的情感去感同身受,對話作者,以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五、以分析人物形象為目的的比較在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教學中,我依然習慣于比較,例如在講授《孔乙己》(九下)這篇小說主人公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時,將之與《范進中舉》(九上)中的主人公范進進行了一次隔空對話。雖然兩者都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但是在人物形象上還是有差異的:范進是一個雖屢試屢敗,卻能屢敗屢試,死不甘心,最終叩開了功名富貴大門的成功者的形象;而孔乙己則是屢試不中,窮困潦倒,卻自命清高,最終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的失敗者形象。通過人物不同形象的比較,讓學生明確分析文學人物應該是從形象的典型性和個性化角度去切入,并指導學會反思不同人物形象身上所折射的社會問題。所以,將語文的比較閱讀進行到底,讓學生在比較中真正體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比較中逐步培養起創造性、批判性的思維,也讓學生在比較中切實提高語文閱讀的能力。參考文獻[1]王國維.《人間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2]溫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洪宗禮.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