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有效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由于文言文和當前的白話文有著較大的差距,學生基于當前白話文的生活環境背景下學習文言文是較為困難的。因此這就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在開展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時候,制定有效的策略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效果。其中比較閱讀法作為新時期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比較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相應的參照文章對文言文的內容把握更深入。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進行相應的探究,以期通過比較閱讀優化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比較閱讀;文言文
入選進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國五千年文化智慧的結晶,對新時期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滲透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據目前來說,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甚至談文言文色變。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當前學生所處的白話文環境有著較大的差別,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文言文的學習,教師采用文言文比較閱讀的教學方式開展文言文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一定的標準,在相似的文言文篇章當中找出它們的一種異同,以探討事物的本質與規律為手段進行文言文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內化和遷移,提高教學效果。
一、當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盡管比較閱讀教學法是當前相對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的職業能力和教學素養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這種教學方法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ㄒ唬E用比較閱讀
由于文言文閱讀是近年來中考中出現的一個重點題型。因此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都非常重視文言文的閱讀教學,這就使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加重視比較閱讀法的教學。但是初中課本當中有一些文言文并不適合比較閱讀法,但是很多教師仍舊牽強的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刻意在兩篇原本關系不大的文言文篇章當中尋求可以比較的內容,過分的追求比較閱讀,實際上卻達不到任何教學效果,從而使得比較閱讀教學舍本求末,反而降低了文言文教學質量。比如很多教師會將文言文當中的寫作順序、文學常識等進行比較。如教師用《馬說》、《愛蓮說》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說”這種文體,實際上這種文學常識的比較完全沒有必要,顯得畫蛇添足[1]。
(二)比較的內容不合適
文言文的比較閱讀必須要選取恰當的內容才能夠使得比較閱讀更有意義,比如在比較對象方面是對文中主旨的比較、文體的比較、寫法的比較都要有一個明確的選擇和規定。但是很多教師在進行比較閱讀的時候,只是廣泛的讓學生對兩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并提出較為廣泛的問題,如:請比較這兩篇課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這種問題往往會讓學生不知所措,在閱讀的時候由于范圍較大,反而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目標和比較方向,讓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從而導致比較閱讀得不到預期效果。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有效方法探析
在明確當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存在的問題之后,相關教學工作者必須要立足于文言文教學目標以及比較閱讀教學的價值制定有效的措施,凸顯出比較閱讀的效果。
(一)有選擇的開展比較閱讀
盡管初中語文文言文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但是教師也不要“有病亂投醫”,而是要有選擇性的開展比較閱讀。比如教師要將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深入的分析這兩篇文章是否有可比性,有沒有比較閱讀的意義,通過選取有比較意義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教學,才能夠凸顯出比較閱讀的價值。比如《與朱元思書》和《小石潭記》這兩篇文言文進行比較閱讀,在比較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從這兩篇文章當中都描寫了“魚”,兩者在寫作手法上有何不同進行比較。這種從小處著手找,準切入點的比較閱讀,才更能夠讓學生在比較閱讀當中了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內涵,把握好文章主旨,也才更有利學生的文言文學習[2]。
(二)注重實際意義的比較
實際意義的比較更比廣泛的比較更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也能夠引導學生挖掘文言文的真實內容。因為比較閱讀的最終目標是在于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比較的側重點是被比較的閱讀對象,因此就是要真正地看到比較閱讀的意義,用比較閱讀引導學生總結和探究文言文的重點。比如在教學《小石潭記》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與朱元思書》這一篇文言文進行比較,在這兩篇文章當中,《與朱元思書》是作為《小石潭記》的比較材料,學生的學習重點是通過與《與朱元思書》的比較來探究《小石潭記》中的重點內容,只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石潭記》當中的某一個知識點,而借助《與朱元思書》進行比較閱讀。這樣的比較閱讀才是立足于學生,立足于最終的教學目標的,也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比較閱讀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科學、有效地利用比較閱讀法開展文言文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言文重點,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冬年.厚積薄發 知識遷移——淺談如何應對初中文言文比較閱讀[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9):139-140.
[2]呂惠平.異中求同 同中求異——初中文言文比較閱讀復習策略[J].科技信息,2012(15):333-3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