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改革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職業教育是一種以適應就業崗位,培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形式,是專門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應用性教育。中職學生多注重專業課的學習,而輕視包括語文在內的其他基礎課程的學習。鑒于此,調查分析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探尋一條有效而實用的道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娟P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改革策略【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34-02職業教育是一種以適應就業崗位,培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形式,是專門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應用性教育,它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比較強,專業課在學校整個教學中的位置比較突出,在課程設置上更是能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中職學生多注重專業課的學習,而輕視包括語文在內的其他基礎課程的學習,加之學生基礎薄弱,課時明顯不足,教法單一等因素,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鑒于此,調查分析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探尋一條有效而實用的道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2017年5月,為了解文山州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我們對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主要圍繞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的現狀,學生學的現狀,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學生對語文課的訴求三方面展開,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文山州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如下:一、教師“教”的現狀教師的教學主要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主要以閱讀課文為主。原因主要是:首先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師生雙向的,而且花費的時間較多,有限的教學時間很難做到;其次,學生基本素質和學習習慣短時間內很難改變;最后,活動課學生喜歡但前期的準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經常開展的可能性較小。二、學生“學”的現狀50%以上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但課堂上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僅為15%,積極思考的只有18%,50%以上的人是被動學習,多數人上課不發言,只是機械似的聽和記,60%以上的學生認為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學習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生源質量。中職學校學生多為初中階段的“分流生”或中考成績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習慣差,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二是課程設置。中職學校語文課屬于公共課,排課較少,每周兩課時且時間跨度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想要全面(既要教給知識又要培養能力)兼顧很難做到。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想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的現狀,我們得先考慮中職語文教學的定位,我們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學生的職業需要她們具備的語文素養是什么,我們如何結合職業要求及學生實際有效整合教材,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教學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未來職業的需要。三、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策略1.確立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校的重要地位。學校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導和考核,堅決糾正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偏見與做法,將語文教學擺在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與專業學習密不可分,語文學習非但不能削弱,反而必須加強,它的工具性屬性在掌握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在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實現培養目標等教書育人方面的龍頭作用,與其它學科同步改革,共同提高。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語文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這種教育思想的著眼點是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工作的目標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為標準,重新審視教育教學策略,重新設計教學目標和教育要求,創建有利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3.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正確的教學觀體現于教與學關系的處理。在教學活動中應將教師和學生均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客體是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手段等),只是教師是相對成熟的主體,學生是未成熟的主體,教學活動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在認識和實踐中趨于成熟。所以教師要發擇主導作用,學生要發揮主動作用。確立了這一教學觀,語文教學活動的任務則十分明了。教學目標既定后,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以及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探索、思考空間,啟發并引發其在參與、體驗中使能力、智カ、情感得以開發和培養。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一旦確立,教學改革的思路就會拓寬,實施教改的途徑才會直接而正確。4.改革教學評價。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一直延續初中的模式,以期末統測為主,教學評價的范圍較為狹窄,手段簡單,形式單一。因此,要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教學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學評價是一根指揮棒,它指揮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職學生大部分是中考考場的失敗者,改革目的就在于讓他們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幫助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因此,必須一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并同時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現評價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讓成功的良好情感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及學習效果,讓學生自主發展。具體思路是:將學生學習紀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語文實踐活動的情況、課后練習的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并以此作為考核學生學習狀況、評定學生學科成績的主要依據。具體操作方式為:學期總成績=平時考核(50%)+期末測試(50%)平時考核=學習紀律(10分)+參與課堂教學狀況(10分)+課前演講(5分)+語文實踐活動(15分)+課后練習(10分)新的考核評價方式,教師在記分冊上認真填寫課堂活動情況、作業情況,詳細記錄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準確評價。另一方面,除教師評價學生外,很多情況下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互相欣賞、互相協作、互相激勵。在加強了過程性評價的情況下,考試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自我挑戰、自我評價、自我認識的一種輔助手段,只要平時認真、努力、積極地參與,他們就可以自信地說,我的成績我做主!參考文獻[1]張敬梅.《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及改革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2012(10).[2]劉鷹.《中等職校語文教學現狀調查及改革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4(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