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實施策略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依據校內調查顯示,結合國家、省、市信息化教學大賽情況,在目前中職語文課堂中,存在著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方式欠佳,具體表現在:第一,強化信息化呈現,弱化文本主體地位,致使教學內容偏差;第二,過多呈現信息化手段,過少把握語文教學主線,致使語文課程目標達成片面甚至偏離,一定程度上折損語文課堂實際效果;第三,借助信息化形式,照搬傳統語文教學模式,致使信息化教學模式流于表面,沒有展現出信息化手段應有活力。以上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直接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語文教學偏離本位,偏離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偏離語文課程教學目標,學生閱讀賞析、寫作等能力未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沒有提升。基于此,結合實際語文教學實踐及收效,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需要、回歸到學科本身。
  關鍵詞:中職語文  信息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08-02
  1  語文信息化教學實施原則
  語文教學偏離學科目標現象,與教學設計、具體課堂教學實施、信息化手段運用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就根本上來說,語文本體地位意識不強。為進一步強化語文本體意識,規避語文課堂實施偏離學科目標現象,在語文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就要明確教學實施原則。
  1.1 回歸語文文本,確定教學內容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堅持從文本出發,將解讀賞析文本作為教學主線,充分尊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注重學生文字閱讀能力培養,將數字資源作為輔助文本理解的重要手段。
  1.2 明確學科定位,做好語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明確語文學科定位,依據《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學科目標,做好語文教學,把握語文教學主線,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切記以偏概全,學科混同。
  1.3 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深入了解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等前沿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運用信息手段合理呈現出課堂狀態,借助數字平臺提升教學效果。
  1.4 借助信息手段,搭建長效學習平臺
  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要關注課內,更要關注課外,結合知識習得規律,注重學習階段性、連續性。信息化本身已經融入學生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語文教學樹立拓展、延伸意識,激發學生興趣,發揮信息化手段的優勢,擴大學生學習時間空間,由課內延展到課外,促進逐步學生建立終身學習意識。
  以上原則是語文信息化教學應該秉承的,在此原則下,我們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更需要方法以及可實施策略?;谛1窘虒W改革嘗試,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將可實施策略陳述如下。
  2  語文信息化教學實施策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教學關注度也隨之越來越高,信息化教學手段如何在中職語文課堂有效實施,也成為現下語文教學探索的重要方面。部分老師將信息化教學理解為運用高難度,甚至專業級計算機技術來制作課件或者建立網絡平臺,這種理解偏差不僅容易導致語文教學定位不明確、備課繁重,而且也容易導致信息化教學推行舉步維艱。究其根本,最佳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就是用最合適的方式達成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
  2.1 樹立明確的、可達成的教學目標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帶有意識形態領域的學習與熏陶,從學科性質來說,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量化性。但語文學科的這個特點,不影響課程目標的明確,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向,結合《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以及當代中職學生自身特點,課程目標越明確,學習方向越清晰,越有利于信息化教學實施。另外,也要注重課堂目標的可達成性,充分尊重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學有所獲。例如,參照平均中職生語文水平,在曹雪芹《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目標定為鑒賞林黛玉形象,達成的可能性就比較強了,如果定為仿寫出另一個林黛玉形象,達成的難度就較大了,全課利用再好的信息化手段也不可能完成這種大跨度的成長。
  2.2 確立具體化、有共性的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樹立應該具體化,結合學生現有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準備,直擊要害,便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予以把握。另外,也要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果教學重點、難點僅是對個別學生而言的,而不具備群體性,并沒有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
  例如,在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教學中,難點確定為賞析全文的清晰筆調,就略顯抽象,如果換成掌握文章具有詩意的用詞,由實而虛、虛實結合的寫景手法,隨著難點的具體化,就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又如畢淑敏《離太陽最近的樹》中,結合00后學生自身特點,多數從小就有環保意識,如果難點還停留在樹立環保意識就略顯個別化了。
  2.3 安排層次性、遞進性的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而教學環節又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在注重環節之間獨立性、關聯性的同時,更要注重環節間的遞進性,讓學生們感覺隨著課堂進程,不斷有新的挑戰,由淺入深走進文本,借助信息化手段,學生了解自己每一個環節完成程度。另外,也要注重環節內部的層次性,利用信息化平臺,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例如,曹禺《雷雨》中,利用視頻資源從雷雨情境創設引入課堂,到利用畫圖等相關軟件確定人物關系,到利用不同任務卡等方式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把握人物代表階層,就是不斷構成遞進式的環節設計,層層深入,探究主旨。另外,在不同人物性格以及代表階層把握環節,不同人物性格把握起來也各有難易,可以讓學生借助電子卡片的形式任選其一,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建立成就感,為下一步學習帶來動力。
  2.4 開展激勵性、及時的評價反饋,建立長效學習機制
  評價與反饋,在整個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中建立激勵性的、及時的評價與反饋更是十分必要,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說明文教學中,特征與順序、說明方法等分屬于不同課節,在每次教學過程中,及時在網上反饋學生寫作成果,不斷鼓勵把課內教學所用的APP,例如微信、每篇等,運用到課外,融入到生活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教師鼓勵為牽引,把原來無趣的說明文寫作課程,轉化為學生展示圖片、配上音樂的富有一定個性的作品,進一步培養說明文寫作興趣。另外,借助網絡平臺在線評分,將不同課節學生作品分批展示,配上教師評語,連點成線,凸顯學生每一步進步,也便于隨時復習全部的說明文相關知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信息化探索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偏差,而這種偏差,恰恰能促進我們思考,推動我們不斷探究語文信息化教學應該堅持的原則,不斷探索現實教學中實施性策略,這些都推動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不斷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穎.信息技術與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融合淺析[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8,6(3):93-96.
  [2] 江雪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與實踐探索[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19.
  [3] 閆珂.淺談信息化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8,495(33):112-113.
  [4] 甘玲.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8(21):472.
  [5] 吳冬萍.信息化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語文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8,107(23):55-56.
  [6] 吳娟.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8,16(23):168-169.
  [7] 何秀芳.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132.
  [8] 盧嬋娟,謝洋麗.巧用信息化技術 優化中職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2):57-58.
  [9] 李樂.以信息之水,澆灌教學之花——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語文教與學變革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8):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