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財務會計信息化教學實施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職業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涉及到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等領域的內容,教師積極采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教學,有效使用信息化會計軟件如用友、金蝶等組建實訓實驗室,必將會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信息化教學也會給這門課程帶來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學內容的優化等,讓學生真正領會財務會計的精髓。
關鍵詞:職業院校 財務會計 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63-02
《中國教育信息化2035》給我國教育學界指明了發展方向,在高等教育階段,每所院校、每個專業、每一學科,甚至是每一門課程都應重視信息化教學,切實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具體到職業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這門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涉及到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等領域的內容,又是一門既要求理論教學又必須加強實踐操作的課程,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積極采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教學,必將會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信息化教學也會給這門課程帶來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學內容的優化等,讓學生真正領會財務會計的精髓。
1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具體要求
1.1 財務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模式
信息化教學指的是根據互聯網技術領域中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方式、教育與學習方式發生變革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構建出一個多元化、集圖形、視頻、聲音、教學軟件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繼承了傳統教育的優點,并把互聯網技術充分運用于教學過程中,深受師生的歡迎。
1.2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具體要求
在信息化教學的宏觀環境中,職業院校財務會計信息化教學應全面提升這門課程的信息化程度,向學生灌輸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明白會計信息化的要旨,為以后提供信息化的財務數據打下基礎。從實踐的角度而言,這門課程本身就是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財務會計也是一個信息化系統,信息化教學就是提前讓學生熟悉財務數據信息化的提取、處理、利用與傳遞過程,感受到真實的模擬操作環境,從而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實踐操作、信息化實訓訓練聯系起來,為他們真正成為高質量的會計從業人員打下基礎。
2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需要完善的環節
2.1 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滯后于財務會計信息化發展速度
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日新月異的過程,信息化的更新速度遠遠超過了具體實務的發展速度。信息化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改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職業院校中,具體到財務會計課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教學,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建設模擬實訓實驗室,給學生提供模擬操作的空間,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緩解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為學校降低教學成本投入。但是,由于信息化的更新速度較快,同時國家對會計領域的政策、法規、具體會計條文也不斷變化,這就使得一些模擬軟件也需要不斷升級、換代,同時財務會計教材的出版需要一個周期,最新版教材的出現一般都滯后于財務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速度,這就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2.2 精通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教師隊伍相對不足
在我國會計領域,會計畢業的畢業生一直是稀缺人才,尤其是那些學歷層次較高、具備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更是社會的搶手貨,這種稀缺性人才的有效供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我國高校財務會計信息化教學離不開這種復合型教師,他們在教學領域的付出是實施財務會計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保證。然而,這種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存在一定的難度,具體到高等教育末端的職業院校,由于薪酬待遇、發展空間、社會地位的影響,這類院校很難吸引到高層次人才前來任教,這就影響了這門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效果。同時,當前的職稱評估制度中,側重于對論文、科研項目的考核,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實踐能力的考核缺乏完善的實施辦法。目前在一線教學的教師也側重于申請項目、發表論文,這也在客觀上影響了這門課程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情況。
2.3 這門課程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尚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教學是一個不斷完善、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教學模式,目前各個職業院校都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教學效果的課程評價體系,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效果、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出肯定的評價與鑒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門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實施。
3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實施辦法
3.1 構建多種元素融為一體的教學環境
根據教育學的相關理論,作為聽眾的受教育者在接收新鮮知識時,靠視覺的觀看功能只能吸收知識總量的20%,靠聽覺的記憶功能只能吸收其中的15%,但是,如果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就可以吸收知識總量的65%,因此,教師必須這個方面下功夫,提升授課內容的信息化程度,把學習者的視覺與聽覺都調動起來。具體到財務會計這門課程,一些會計公式、記賬憑證、財務報表這類的知識,單憑理論講授,學生肯定覺得有些枯燥,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知識點借助于Flash、PS之類的制作軟件,制作出容納圖片、聲音、動畫、動漫、音樂之類的信息化元素的課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播放、講解一些知識點,幫助學生攻克相應的難點與難關,以及賬務財務會計工作的知識要點,提升學習效果。
3.2 以信息化手段來完成課后作業
財務會計學習效果的提升,離不開課后作業的完成,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后作業才能鞏固所學知識,慢慢提升操作能力。傳統的紙質、書面作業過于簡單,教師可以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把作業傳給學生,在作業要求中教師可以根據財會教學內容布置很多職位工作要求來明確對應崗位的工作內容,如在“單貨同到的材料采購業務”這個賬務作業完成過程中,鼓勵學生用PS圖片制作軟件,以圖片的方式來完成作業內容、操作步驟、每個崗位的任務等,把作業當成一次次真實的實踐操作。
3.3 鼓勵學生用信息化交流平臺實施雙向溝通
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將知識點進行評價與總結可以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同學們完成電子單據后可以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傳到群空間,不同組的同學點擊進入之后,可以審核各組的業務單據,找出其中填寫錯誤的地方,并提出建議或意見完成評價。
3.4 積極使用會計信息軟件,構建實訓實驗室
學生學完財會課程所有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財務軟件進行系統化實驗教學。具體做法:將用友、金蝶等企業級網絡財務軟件、模擬企業的財會資料文件安裝在服務器上,將諸如總賬系統、報表系統、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應收應付系統、資金管理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工作站上。教師按照財會內容和教學的要求,設計多個實驗角色,比如系統管理員、財務主管、出納、審核等,采用分組的形式組織學生,每組模擬各自企業建立各自的臺賬,通過上網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諸如工資、存貨、固定資產等方面的核算,將各自系統產生的憑證通過網絡傳遞到總賬系統,再由使用總賬的同學完成審核和記賬。然后可由總賬系統完成結賬,報表系統完成報表的編制。
參考文獻
[1] 王盛.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J].財會月刊,2011(6):95-97.
[2] 秦詩敏.淺析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56.
[3] 朱麗燕.中職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2012(26):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