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分層教學法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在剛剛引入課堂的初級階段就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熱烈追捧,得到了教育界各階層人士的普遍認可。了解分層教學法對于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掌握分層教學法也成為了當代優秀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本文基于筆者在小學數學一線教學的經驗,結合自身在課堂中遇見的問題和情況,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應用,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244-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越來越看重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而不是盲目地進行教學工作。教師教學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原始的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的機械方式上,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來改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采用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法應運而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明確了發展道路,指明了發展方向。教師通過分析研究分層教學法,以此來改善教學質量,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1 分層教學法是什么
分層教學法指的是采用分層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階級進行教學。我國現有的分層教學法大多體現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不同梯度的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往往存在許多弊端,不利于各梯度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學習的方法是體現在學習的方方面面的,從最簡單的課堂預習環節開始,到課堂教學,再到后面的設計課后作業和課堂反思都應該體現教師分層教學的思想,從而真正的落實分層教學法,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能成為分層教學法的真正受益者。
2 開展分層教學法的意義何在
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法,要了解其與其他教學法而言存在的優越性和不同之處,只有深刻認識到分層教學法的優越之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和教師落實這一
方法。
2.1 分層教學法有助于我們進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方法,早在幾千年前由孔子提出,甚至于在今天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而教師所采用的分層教學法,對貫徹落實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具有重要的
意義。
首先教師先將學生進行分類,就是“因材施教”思想的重要體現,將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分類,針對他們所處梯度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考察,從而有更加針對性的練習和教學方法,以此來幫助他們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整體能力和整體數學素養。
2.2 分層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數學學習對有些學生來說,可能存在較大難度,如果教師將學生進行分類,對那些數學學習有較大難度的學生給予很大的幫助,在分層教學后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他們數學學習的難度,認清自身所處數學學習階段,牢固數學基礎知識,幫助他們培養起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3 如何進行分層教學法的教學
教師進行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應體現在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大致來說,體現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和課堂反思這四個方面。下面通過在這幾個方面的理解進行論述,分析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
3.1 課前預習
預習是數學學習的關鍵,小學生應該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課前所要學習的功課進行積極及時的預習。而教師的分層教學法,就需要從預習開始。教師將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在布置預習作業的時候,也應該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梯度,對基礎知識能力較弱的學生,首先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是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對例題中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進行大致了解,不多做要求。而對數學程度一般的學生,則需要他們在預習時要能夠除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外,對書中的例題要求他們能夠看懂,并且能夠自己算出來。而對那些數學基礎知識非常扎實,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求他們除了對基礎知識點熟練掌握外,對例題的變形也應該會解答,能夠一眼看出例題的變形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課后習題進行自我解決。針對不同梯度的學生,教師進行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增長了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減少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扎實自己的基礎。對數學基礎知識牢固的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會自主學習,有利于他們數學學習的進一步發展和數學方法的掌握。
3.2 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教師要把握課堂的每一分鐘,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堂時間,盡量將每一個知識點都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中解決數學學習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減少他們的數學課外學習占用的時間。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分類教學,指的是在課堂學習中將課堂授課內容分為不同的難度,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要求。這首先要求教師針對不同階級的學生,準備不同的例題。教師應該將課本中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牢固,在基礎知識牢固的情況下,對不同階級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對基礎知識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應該要求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在教師講述完基本例題之后,可以要求他們進行課堂練習,尤其是書本之后的課后題,要讓他們熟練掌握,做到會做會解答。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一般的學生,應該要求他們掌握最簡單的基礎知識后,在教師選取教授有一定難度的例題時,要求他們能夠掌握這種類型的例題,在遇見問題時有自己的思路和見解。而對數學基礎較好,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這類學生畢竟占少數,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時,不應過度占用其他學生時間來對這些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對這類學生,教師應該是在課后作業和課堂反思時對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學習時還采用其他形式,如小組合作進行學習形式,將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分類,每一個小組里應該都有不同層級的學生,讓他們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如在進行單位的換算的學習時??梢园才挪煌〗M里的不同學生,進行課堂講授。如a小組,它們講長度單位的換算。b小組,就可以講面積單位的換算。而c小組則可以進行體積單位的換算的講授。在學生講課之前,應該在組內進行溝通交流,排除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3 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的針對性應該更強。教師對不同層級階段的學生,要留不同難度等級的課后作業。這首先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就存在較大難度,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面面俱到,對每一類型的題都有把握。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該重點考察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他們扎實基礎,對他們的要求基本上停留在能夠準確快速的計算出課后題即可。而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一般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在掌握課后題后,為他們專門尋找有難度的題作為思考題,鼓勵他們通過思考解決這些問題。而對基礎知識較好、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也應該提高,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數學學習上,除了給他們布置有較大難度的作業外,還應鼓勵他們自己獨立思考,掌握不同的數學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時,除了要求學生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來解題,和鼓勵他們采用整體思想和成比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拓展解題思路,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還可以在課后專門為他們留有試卷,對他們進行課本外的拔高訓練。
當然,這些并不意味著教師對不同階層的學生有明顯的區別對待,有不同的分類,當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提出他們也想進行更多的課后練習,做難度較大的試卷時也應該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進行數學學習,但同時也應該提醒他們要量力而行不要顧此失彼。
3.4 課堂反思
對課堂反思的分層教學,更多的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這要求教師在評價測試時要時刻關注,并且考慮到各個階層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在不同階層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來進行反思。如在期中考試后,教師發現學生成績不理想,大多數學生的考試成績偏低。此時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首先要先看看試卷難度,看試卷難度是否適合所有學生,而不是盲目的批評學生或者過度指責自己。如果試卷難度較大,一些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做不出來是很正常的。教師要理性看待成績,幫助學生分析自己試卷中存在的問題,是否做到了不應該失分的題都不失分,如果這種情況,即使學生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也不應該過多指責,是試卷問題占大多數。而如果是學生本身對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扎實,教師就需要引起重視,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看是自己在教學中做的不到位,讓學生無法理解,還是學生的個人原因導致的成績不理想。除此之外,教師自己在出考試題時,應該整體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生所處梯度,盡量做出一份可以全面分析掌握學生綜合能力的試卷,而不是只針對某個梯度的學生的試卷。
4 目前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法中遇見的問題
由于我們國家采用分層教學法的時間較晚,研究力度不夠,評價體質不完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
4.1 工作開展難度大,工程量大
分層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以及最后的課堂反思中都做到全面的系統的分層。這就對教師個人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師本身對工作的熱愛程度都有極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仔細的摸排,將他們分別歸入正確分層教學的層次之中。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除了在日常的教學中進行備課,還要和學生有更多的課外交流,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對教師本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強的針對性。
4.2 學生容易產生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
將學生進行分層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對自身優劣之分產生心理負擔,對心理承受能力好、心態積極的學生來說,到達更高一階層是他們向上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然而對有一些成績沒有那么優秀的學生來說要想到達更高一階層存在較大難度。他們的成績和真正優秀的學生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由于虛榮心和好勝心作祟,往往使他們在分層考核時采用不正當的手段,讓教師無法真正定位學生。如果不能將學生正確分類,那么在今后的一系列設計對于他們而言就顯得針對性較弱,也就不能真正地幫助他們進行數學學習。甚至有學生在較高梯度階段學習后,由于基礎知識不牢,接受能力較弱,不能吸收掌握高梯度學生所學知識,反而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師將學生進行分類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是為了讓他們有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這種思想的灌輸,不要讓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或者其他負面情緒,告訴他們不同梯度的學生也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只要自己不斷努力就可以進步的。
4.3 對不同梯度學生評價方式不夠系統
如今的評價系統和評價制度還有很多漏洞和有待提升的地方。如教師在進行的分層教學的評價到底是應該以學生的平常表現入手,綜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還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綜合其他方面的因素進行評定,將學生分為不同的梯度。如果不能正確地評價學生,那么進行分層教學就會顯得毫無意義,只是單純地浪費時間和精力。除此之外,如果教師要進行分層教學法之前的測試,對試卷的選擇和分類以及知識點的覆蓋面等方面就會有很高的要求,試卷太難或者太易都會影響分層教學的效果。
5 結束語
分層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核心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各種層次學生,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深刻了解和認識這一方法,從課堂實際情況入手,結合教材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分層教學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記錄,和其他教師共同交流,不斷改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出新課改下真正需要的學生,真正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雯浩.關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
[2]梁春慧.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05).
[3]黃鋒.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05).
[4]仲文.淺議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16(36).
[5]李秋羅.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5(28).
[6]鐘海彬.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時代教育,2015(08).
【作者簡介】
張澤興(1971~),男,土家族,重慶彭水人,學歷:大專,小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