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設計與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是生命科學領域內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基礎條件,實驗動物學作為眾多高校研究生的基礎課程,卻很少在本科階段開設。隨著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本科生越來越多,為本科生開設實驗動物學相關課程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闡述了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課程的具體內容和考核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實驗動物學;本科生;動物實驗;生物醫學工程;實驗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126-03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areindispensabl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basic conditions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Experimental zo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many postgraduate students, but it is rarely opened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With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pply for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enter research laboratorie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ers' research projects.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zoology related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the basic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elective course for experimental zoology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course.
Keywords: experimental zoolog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imal experiment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chniques
實驗動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內的一門綜合性新興學科,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為研究對象,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條件[1]。旨在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實驗操作能力,為其從事動物實驗相關的科學研究奠定基礎[2,3]。目前已成為眾多高等醫學院校中研究生的一門基礎課程,但相關課程很少在本科階段開設。生物醫學工程是生物醫學與理工科的交叉學科,以醫工結合為基礎,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的理論知識以及醫學與工程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從事教學、研究以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目前此專業本科生的生命科學相關知識僅限于《生理學》和《系統解剖學》兩門課程的學習,而實驗動物學方面的實驗操作能力有所缺乏。根據學院現有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室條件,闡述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詳細探討擬開設課程的內容設置和考核方式。
一、開設《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必要性
實驗動物作為現代生命科學實驗研究的四個基本要素AEIR之一(即動物、試劑、設備和信息),被稱為活的試劑和活的精密儀器[4],是生物科學實驗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基礎條件,在科學研究和實驗教學中具有突出貢獻[5]。動物實驗是指借助實驗動物,采用特定的實驗方法來檢驗或探索相關科學問題而進行的實驗研究。動物實驗作為科學領域內必不可少的一種研究手段,也是實驗教學的重要形式,生物醫學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動物實驗[6]。
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本科階段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號召,學校鼓勵在校本科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并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7,8]。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的缺乏卻成為了很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的阻礙。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原則,為滿足該專業本科生對動物實驗的實際需求,培養本科生的科研素質,擬開設《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該選修課以實驗動物理論知識和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術為核心內容,強化實驗動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側重實驗操作技能的鍛煉,從而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其獨立開展科研課題提供一定的基礎[9]。另外,隨著全國研究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本科生階段實驗動物學的學習將成為一種新的競爭優勢,可以幫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實驗課題,能夠使其更快地融入科學研究。
二、開展《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可行性
目前,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的多個科研實驗室和科研項目涉及動物實驗,擁有多套實驗設備和成熟的動物實驗技術。同時,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于2018年獲批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具備強硬的軟硬件條件,足夠撐起《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教學任務。學院所有科研實驗室均對本科生開放,接納本科生在課外時間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已有不少本科生借助動物實驗平臺獲得多項國家級、市級以及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并結題。本科生完整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并已公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為《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熟的動物實驗技術和穩定的實驗平臺為《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開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學院將與本校研究生《實驗動物學》課程的教學團隊合作,借助研究生實驗動物學課程的教師隊伍,對本科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實驗課將由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多名熟練動物實驗技術的教師承擔。定期進行集體備課、討論學習、新課試講等教學活動,安排教師外出聽課和學習,打造一支具備較強專業素質的教學團隊,能夠較好地完成此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課程內容
目前,實驗動物學的傳統教學多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方面欠缺,不能滿足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對動物實驗技能的需求[10]。因此,該課程將以實驗課為重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演示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將所學理論知識充分融入課堂實驗,讓學生掌握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分為理論課(8學時)和實驗課(22學時),共30學時。其中,理論課內容包括實驗動物基礎理論知識、實驗技術操作方法、實驗動物倫理與福利,以及動物實驗安全;實驗課內容主要為動物疾病模型的制備和篩查,采用實驗分組的形式,實驗教師指導協助,由學生單獨完成實驗,實驗結束后撰寫小論文。具體課節和學時安排如下:
第一節課 實驗動物學理論基礎(4學時)
第二節課 實驗動物學理論基礎(4學時)
第三節課 動物實驗技術基礎(3學時)
第四節課 動物疾病模型的制備 1(4學時)
第五節課 動物疾病模型的制備 2(4學時)
第六節課 動物疾病模型的制備 3(4學時)
第七節課 動物疾病模型的篩選(4學時)
第八節課 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3學時)
第一節課將由教師講授實驗動物學基本概念和常見實驗動物的生理特性,實驗動物福利倫理、生物安全與質量控制,實驗動物的品種與飼養,以及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復制等理論知識。
第二節課將由教師講授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包括實驗動物選擇的原則、動物實驗的影響因素、動物實驗的準備、動物麻醉和給藥方法以及生物廢棄物的處理等實驗操作知識。
第三節課將由實驗老師講述接觸動物的常規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項,向學生示范小鼠的抓握、固定和標記的技巧方法,講解動物行為學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并采用多媒體等方式向學生展示。帶學生熟悉動物實驗所用的儀器設備、試劑耗材和操作流程等。
第四、五、六節分別為焦慮和癲癇等不同疾病動物模型的制備,由實驗老師提前準備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試劑耗材以及實驗組小鼠,向學生演示制備小鼠疾病模型的實驗流程,學生按照實驗分組和實驗操作步驟獨自完成動物模型的制備,實驗老師將從旁協助。
第七節為動物疾病模型的篩選,由實驗老師講解不同動物疾病模型行為學的檢測指標,由學生獨自進行行為學檢測,對前面三節課上制備的焦慮和癲癇等動物疾病模型進行篩選,判定動物模型制備是否成功,實驗老師將從旁協助。
第八節課由實驗老師為學生講解實驗數據的獲取、統計和分析方法,以及撰寫論文的注意事項,論文的撰寫應由學生獨立完成。
因《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課時較短,實驗內容僅僅涉及動物模型制備的部分流程。為了充分調動本科生對動物實驗的興趣和科研積極性,鼓勵本科生將實驗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根據意愿自行組成實驗小組,借助開放實驗室平臺和動物實驗技術,開展動物疾病模型制備的完整實驗,提高學生在課題設計、實驗觀察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鍛煉本科生的自主科研能力。教師與各實驗小組學生建立持久的網絡交流群,不定時提供實驗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有利于《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不斷完善和教學改革[11]。
四、《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檢驗和評價學生對此門課程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在考核方式上側重自主學習、實驗操作和論文寫作等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進行科研工作打下基礎。參考其他高校實驗動物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課程將取消理論考試,采用實驗操作和論文撰寫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課,鍛煉自主查閱文獻的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4,12]。實驗操作考核占50分,論文撰寫考核占50分。實驗操作成績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以及實驗態度來評定,論文撰寫成績根據所寫論文的結構和內容、實驗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來評定。通過實驗操作和論文撰寫情況,綜合評估學生對此課程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此課程的完善和改革。
五、結束語
實驗動物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技術學科,是生命科學領域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隨著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本科生越來越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對實驗動物學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秾嶒瀯游飳W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將以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目標,鍛煉本科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論文寫作能力,取消理論考試,加強實驗技術的學習要求。在課外時間提供開放實驗室平臺和實驗相關技術,鼓勵學生將課堂實驗內容延伸到課外,自主設計和開展實驗課題,力求進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培養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為本科生日后獨自開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礎。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革。
參考文獻:
[1]王利梅,施如席,劉佳,等.如何上好實驗動物學課程教學進行專業人才培養[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7):116-122.
[2]李進濤,王利梅,角建林,等.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8):632-635.
[3]吳艷玲,張先,崔振宇,等.“雙一流”模式下高校研究生實驗動物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8,28(11):111-114.
[4]楊玲,張泉,王怡,等.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5:174-175.
[5]楊正梅,王勝,楊根嶺,等.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6):508-510.
[6]張仕斌,孔德營.醫學碩士研究生實驗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J]. 現代醫藥衛生,2016,32(8):1251-1254.
[7]劉建衛,章明星,潘建明,等.中醫院校本科生階段開設“實驗動物學”選修課的探索[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8,28(11):123-125.
[8]崔亞利,耿梅英,徐瑞濤,等.“實驗動物學”教學中培養本科生專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 19(1):92-95.
[9]羅滿林,顧為望.實驗動物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0]張愛華,曾文滔.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7,27(3):93-95.
[11]李維國,趙勇,師長宏.高等院校實驗動物教學中動物實驗體系的改革和構建[J].山西農經,2015,5:124-125.
[12]冷揚,鮑波,蘇小華,等.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教育現狀及教學改革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5:175-1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