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TEM4閱讀任務語篇輸入及預期回答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以2016年改革后的三套TEM4閱讀試題為研究對象(2016-2018),以《關于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題型調整的說明》(以下簡稱《調整說明》為參照依據,以Bachman和Palmar(1996)的任務特性框架為理論依據,從語篇輸入及預期回答特征兩個維度探討改革后TEM4閱讀試題的內容效度[1]。研究結果表明,改革后TEM4閱讀試題的語篇輸入特征與預期回答特征總體上達到了《調整說明》的要求,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但在語篇類型的選取上仍可進一步提高:命題人可適當增大應用文在體裁中的占比,提高對科學、經濟、教育等題材的涵蓋度。
  關鍵詞:TEM4閱讀測試;內容效度;語篇輸入;預期回答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091-04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three sets of TEM4 reading questions after the reform in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 (2016-2018),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English majors (TEM4) question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djustment instructions") as the reference.The task characterization framework of Bachman and Palmar(1996)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iscusses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post-reform TEM4 reading test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ext input and expected answe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ading test enjoys higher content validity. However, further improvement can be made in material selection. Test designers are advised to include more passages of practical genre and passages related to science, economy and education.
  Keywords: TEM4 readingtest; content validity; discourseinput; expected response
   一、概述
  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是面向全國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的一項大規模、標準化考試,其權威性與影響力不斷擴大,于2010年考生數量已達約27萬人次[2],已成為評估英語專業本科“教與學”的一項重要指標。
  2015年,外語專業教學測試委員會對TEM4試題的研討商榷推動了新一輪調整方案的出臺,其中閱讀測試部分有較大調整:題型從過去單一的選擇題調整為客觀選擇題與主觀簡答題相組合,題量由20題減少為15題,測試時長由25分鐘延長至35分鐘,而總分數與權重均保持不變(見表1)[3]。
   “考試效度研究項目的實施,對考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鄒申,陳煒2010)。[2]??荚囆Ф仁侵缚荚囘_到其預期測試目標的程度[4]。作為效度研究的一部分,內容效度研究旨在檢測實際考試內容與考試大綱的吻合度,為考試的改進提供參考。鑒于TEM4逐年遞增的影響力和2016年TEM4閱讀測試任務的題型調整,對改革后的閱讀理解試題進行內容效度研究十分必要。
  二、文獻綜述
  在國內,研討TEM4閱讀測試內容效度的文獻很多,但研究樣本多為《調整說明》正式實施前的試題,如侯艷萍(2011)[5]、李恩耀(2012)[6]、強亞麗(2014)[7]等?!墩{整說明》執行后,少數以2016年新大綱樣題或真題為研究對象的文獻開始出現,如何錫梗(2016)[8]、劉寶全、胡芳芳(2018)[9]等,但以改革后2016-2018年試題為研究對象的文獻仍處空缺狀態。
  為對改革后的閱讀測試進行更全面的內容效度研究,本文結合《調整說明》,以近三年(2016-2018)的TEM4閱讀測試內容作為研究對象,從語篇輸入和預期回答兩個維度分析其內容效度,以期為試題命制者和考生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意見。
  三、研究設計
 ?。ㄒ唬┭芯繉ο?
  本研究收錄了近3年(2016-2018)的TEM4閱讀理解試題,閱讀材料共計9篇文章,包括45道問題(選擇題30道,簡答題15道)。
  (二)研究框架與理據
  如表2所示,本研究以Bachman和Palmar(1996)提出的任務特性框架為理論依據,結合《調整說明》,制定 TEM4閱讀測試內容效度的分析框架。其中,語篇輸入任務特征主要包括語篇類型(體裁、題材)、閱讀速度(總字數、時間)與語言難度(易讀度);預期回答任務特征主要包括回答類型及技能考察。
   四、結果與討論
  (一)語篇輸入特征
  1. 語篇類型
 ?。?)體裁
  根據《調整說明》,閱讀材料應保證體裁設置多樣化,需涵蓋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書、圖表、廣告)等體裁[3]。
  如表3所示, 改革后閱讀試題中議論文與記敘文占比最大,分別為45%和33%;說明文與描寫文占比較小,均為11%;應用類文本的占比為零。    可以看出改革后的閱讀材料具有較強的多樣性,達到了《調整說明》中的選材要求,但仍有繼續提高的空間。通常來講,議論文主要以抽象的思維方式來表達作者的主張與見解,側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確是測試中不可或缺的體裁。但同時,作為實用性最強的文體之一,應用類文本能對學生檢索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進行有效考察。因此,在體裁的選擇上,試題命制者可適當增加說明書、圖表、廣告等應用類文本。
 ?。?)題材
  根據《調整說明》,閱讀材料的題材選擇應具有多樣性,需涵蓋文化、社會、科技、學習、常識、人物等題材[3]。
  如表4所示,改革后閱讀試題中人物題材的占比為45%,社會和文化緊隨其后,分別為22%和33%。
   由此可見,改革后的閱讀材料涵蓋了社會、文化和人物三種題材,占比相對均勻,符合《調整說明》中的選材要求, 但對科學、經濟、教育等題材的涵蓋尚有不足,不利于促進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廣泛涉獵不同題材,拓寬閱讀面。因此,試題命制者可在題材的選擇上稍作調整,進一步拓廣題材的涵蓋面。
  2. 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是影響考生閱讀成績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調整說明》對考生的閱讀速度也提出了一定要求:TEM4閱讀材料總字數可控制在1800字的范圍,要求考生每分鐘閱讀約120個單詞[3]。
  由于考生需要分配一部分時間用于讀題并作答,實際閱讀時間與考試規定的總時長存在一定偏差。根據楊惠中和Weir(1998)[10]提出的時間比例公式,當閱讀任務的回答類型為選擇題時,候選人閱讀材料的時間與回答問題的時間之比約為1:0.75。據此推算出TEM4考生的實際閱讀時長約為20分鐘,答題時長約為15分鐘。
  如表5所示,改革后閱讀材料的平均長度為1948詞,符合《調整說明》中對字數的要求;閱讀速度平均保持每分鐘98個單詞左右,稍慢于《調整說明》中要求的閱讀速度。由于閱讀測試中有一部分問答題,計算得出的閱讀速度存在一定偏差,考生的實際閱讀速度應略高于每分鐘98詞,試題總體符合《調整說明》中的要求。
   3. 語言難度
  《調整說明》要求考生能讀懂英美國家出版的語言難度中等的文字材料[3]。易讀度,作為測量閱讀材料難度的指標,主要用于描述文字材料易于閱讀理解的程度,與文字材料的句子長度、語法復雜程度等等緊密相關[11]。
  本研究應用了Flesh易讀度計算公式對2016-2018年閱讀試題的易讀度進行計算,其參考量表如表6所示:易讀度數值和文字材料的難度成反比關系,指數越高,表明閱讀材料易于理解的程度越低。
   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改革后TEM4閱讀材料的平均易讀度為63.73,難度介于中等(standard)和略難(Fairly difficult)之間,與《調整說明》中提出的測試要求高度契合,內容效度非常良好。
   (二)預期回答特征
  1. 技能考察
  根據《調整說明》,從技能考察方面來看,TEM4閱讀測試要求考生“掌握材料的主旨大意,理解事實和細節;理解字面意義以及判斷和推理;理解單個句子的意義以及上下文的邏輯關系”。[3]
  據此,TEM4閱讀題型可劃分為四大類:大意類、細節類、推斷類和釋義類。其中,大意題注重考生對篇章、段落大意的把握,考察總結概括能力;細節題注重考察考生檢索信息與整合信息進行綜合判斷的能力;推斷題注重考察考生對非字面信息的推理判斷能力;釋義題注重考察考生對詞匯短語的語義理解能力。
  如表8所示,在改革后TEM4閱讀試題中,細節類與推斷類題型占比最高,分別為38%和36%;大意類與釋義類的占比稍低,分別為16%與10%。由此可見,在保持對基礎能力考察的同時,改革后的TEM4閱讀十分注重對考生推理判斷能力的考察,有效地檢驗了考生對文本的真實理解,也對考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 回答類型
  根據《調整說明》,TEM4閱讀題型采用選擇題和問答題相結合的回答類型,不再使用單一的選擇題形式。
  通常來說,選擇題的作答有許多應試技巧,猜測、排除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考生真實的語言能力的體現,但改革后新增的問答題較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從表9來看,問答題中推斷題占比53%,釋義題及大意題占比分別為13%和7%,從而有效地考察了考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語言產出能力,保證了試題對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切實反映。
   總體來看,改革后的TEM4閱讀任務技能考察比例分布得當,回答類型設計合理;在注重考生推理判斷能力與信息提取整合能力的同時,也對考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語義理解能力進行了合理考察,表明改革后的試題達到了《調整說明》的要求,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五、結束語
  研究結果表明,改革后的TEM4閱讀試題設計與《調整說明》基本吻合,內容效度較高。從語篇輸入角度來看,改革后TEM4的閱讀速度和語言難度與《調整說明》高度契合,但在語篇類型的選擇上仍有提升空間,試題命制者可在體裁與題材的選擇上稍做調整,提高對科學、經濟、教育等題材的涵蓋度。此外,應用文在往年試題中基本被忽略,而這一體裁具有較好的真實性,建議在今后的試題中適當提高其比例。從預期回答角度來看,改革后的TEM4閱讀試題技能考察比例分布得當,回答類型設計合理,減少了考生對應試技巧的依賴,能夠對考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較為準確的考察。
  參考文獻:
  [1]Bachman, L. F. & A. S. 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鄒申,陳煒.回顧與展望——寫在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開考20周年之際[J].外語界,2010.
  [3]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測試辦公室.關于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題型調整的說明[R].2016.
  [4]王麗紅.論提高英語閱讀測試效度的方法[J].高教學刊,2016.
  [5]侯艷萍.近七年英語專業四級閱讀理解內容效度評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6]李恩耀.TEM4閱讀理解測試內容效度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1):165-167.
  [7]強亞麗.英語專業四級閱讀理解測試(2007-2013)內容效度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8]何錫梗.新考綱下2016年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閱讀理解題的延續與創新[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9]劉寶權,胡芳芳.英語專業四級閱讀測試效度研究——以TEM4(2016)新大綱樣題閱讀任務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8.
  [10]楊惠中,Weir, C.J.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11]Richard, J. C.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8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