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問題與語篇閱讀“如影隨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英語語篇閱讀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取信息,讓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在語篇閱讀教學中應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問題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發揮著組織和調控教學的作用,引領學生積極體驗,因此問題設計在語篇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英語語篇閱讀
前言:
在閱讀語篇閱讀中設計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語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談談語篇閱讀中問題設計的實踐與思考,以提高小學英語語篇閱讀的有效性。
一、閱讀前設計問題——激發興趣,走進語篇
讀前熱身活動是英語語篇閱讀的前奏,對于建構語篇文本的內容結構有重要意義。教師設計與語篇主題相關的問題,通過問答去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掃除影響理解語篇的障礙,為順利閱讀做鋪墊。
?。ㄒ唬胄蛦栴}。
問題導入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語篇文本與以往經驗、知識之間的聯系,自然導入語篇話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ǘ╀亯|型問題。
鋪墊型問題是教師針對學生理解語篇語言點而設置的問題,其目的不僅是尋求問題的答案,更是利用問題對這些語言點進行適當的鋪墊,從而減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認知壓力,保證閱讀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和邏輯性。
?。ㄈ╊A測型問題。
預測型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語篇插圖后提出的問題,旨在激活學生思維,推測語篇大意。預測型提問,能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推斷和探究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極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閱讀中設計問題——理清思路,理解語篇
讀中活動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閱讀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獲取文本的細節性信息。教師可以根據篇章結構、語言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句法等設計一些帶有整體性、層次性、梯度性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語篇,探究語篇的意義。
?。ㄒ唬ёx型問題。
英語語篇閱讀提倡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學習和理解所學語言材料。導讀型問題是在整體呈現語篇之前,教師根據完整的語篇情節提出的概括性和整體性問題,幫助學生快速把握語篇的主旨大意,培養整體閱讀的習慣。
?。ǘ┦崂硇蛦栴}。
梳理型問題是教師在學生整體初步感知語篇的基礎上,緊抓語篇主線而設計的主干性問題,它能幫助學生理清語篇脈絡的關鍵。這些問題要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注重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有力撐起語篇的“骨架”,使語篇的語言與情感有向心力。
(三)細節型問題。
許多教師只注重整體性問題和主干性問題的設計,忽略細節型問題的設計,導致對語篇的理解淺層化。細節型問題是教師根據語篇中的一些細小而關鍵的字、詞、句提出的一些關鍵性、隱蔽性的問題(如以what, who, when, why, how等提出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靜心閱讀,捕捉文本細節,達到透徹理解語篇的目的。
三、閱讀后設計問題——檢測評估,提升語篇
讀后活動是整個語篇閱讀教學的升華階段。教師要設計一些回憶型、理解型問題來檢測評估閱讀的質量。恰當得體、精巧的問題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認為有效的問題設計應基于對語篇教材特點和內涵的深入挖掘,根據文本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才能問出智慧與價值。以下是筆者就PEP小學英語教材語篇閱讀的問題設計談談自己的思考和認識。
?。ㄒ唬┱w設計——化零為整
PEP小學英語的閱讀文本中,結構對話文本占較大的比例。如Pep7 Unit3 A Let's Read這類文本的特點是語言的重復性大。一些教師提問的方式往往是遵循常規,將文本分解2-3個段落,逐段提問。這樣的弊端在于過雜的問題讓學生難以從整體上把握語篇主旨,不利于閱讀技能的形成。
(二)鏈條設計——逐層深入
PEP小學英語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一定的邏輯性。教師應遵循略讀,細讀的設計思路,設計連貫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達到思維的循序漸進,從現象到本質,逐步加深對所讀文章的理解,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閱讀技能。
總之,教師只有在潛心鉆研閱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以本而問,精心提問,才能使問題更好地為閱讀教學服務,為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服務。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語篇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提高小學英語語篇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林,王薔:《英語課程標準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秦益鋒、王培生:《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德問題設計》、《小學英語教學設計》2010年第4期。
[3]張志遠:《兒童英語教學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