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在華撤資的動因分析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不斷增加,撤資問題也逐漸產生,并對我國經濟、外貿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何正確的認識此現象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及解決措施,已成為我國政府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在華撤資理論入手,分析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動因及撤資動因并就此提出了建議對策。
1 跨國公司在華撤資理論綜述
隨著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進入合同終止期或生產標準化階段,跨國公司撤資行為相對于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時有發生并逐漸增加。跨國公司對華撤資是指跨國公司撤走資本,部分或全部終止國外子公司在地區或東道國的生產以及經營活動。
1.1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PLC)
維農把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創新、成長和成熟、標準化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于創新過壟斷著新產品的生產技術,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很低,創新國企業主要是通過出口來滿足這些國外的市場需求;第二階段,產品逐漸標準化,降低成本對提高競爭力的作用加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逐漸增強,因而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產品生產轉移到勞動力廉價國;第三階段,產品的生產技術、工藝、規格等都已完全標準化,創新國企業的技術優勢已經喪失,創新國將從勞動力廉價國生產的產品運回返銷國內,以滿足國內需求。至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而言,跨國公司撤資行為出現在衰退期,即標準化階段。
1.2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OIL)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由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和所有權優勢三個基本因素決定的。而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必須具備所有權、內部化和區位三種優勢。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對國際直接投資從動態角度進行分析,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一國不可能永遠擁有某種比較優勢,而當該比較優勢在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中消失時,跨國公司將會選擇撤出資本。而且一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效益主要取決于其所擁有的比較優勢,一國可以依據比較優勢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也可以依據其比較劣勢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即當一國的比較劣勢削弱或消失時,該國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也
會隨之削弱。
2 跨國公司在華撤資情況
圖1表明,隨著我國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規模也日益擴大。在產業分類中,跨國公司在華第三產業投資持穩定增長并且總額最大。而第二產業中在2003年獲得最高投資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勞動力價格水平也隨之上漲,中國對以降低成本為導向型動機的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并且引起該導向型跨國公司在華撤資。
從圖2中可得,亞洲區域對華進行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額在10年內穩居首位,并遠超其他地區,其投資額總體呈上升趨勢;拉丁美洲(巴西、開曼群島、墨西哥和英屬維爾京群島)位居第二,其每年投資在1200000萬美元上下浮動。2016年與2015年總體相比呈負增加,約為-13.50%,2015年與2014年則環比增長21.83%。
圖3表明,外商直接投資是指符合一定規定的國外單位在中國的投資或中國國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額,反映了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的情況。在2014—2016年中,七個大洲及其他國別地區的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每年趨于平穩,最高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地區是亞洲,約6百億美元到8百億美元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與按國別分外商直接投資額呈正相關。
3 跨國公司在華撤資的動因分析
跨國公司對華撤資有著較為深層次的原因而并不是短期興起。其中原因或是投資環境的變化,或是跨國公司自身原因??鐕緦θA撤資動因進行的分析如下。
3.1 跨國公司歸核化戰略
歸核化指的是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將其業務集中到其能力和資源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歸核化戰略思想能夠提高企業能力理論的實操性??鐕緦竞诵哪芰τ绊戄^小的業務進行分離出售,對于有利于增強跨國公司核心能力的資源進行購入,目的在于增強公司核心業務??鐕静扇w核化戰略的目的是為了接近目標或達到目標,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其競爭優勢,并借此在未來競爭中發揮相應的作用。
歸核化體現在跨國公司海外戰略上通常表現為通過業務剝離或資產剝離的手段,在部分國家中的部分行業進行撤資行為。因此,跨國公司對華撤資一部分體現了跨國公司歸核化戰略的實施。
3.2 跨國公司投資意圖的偏差
某些跨國公司并未能夠準確地預測我國的市場發展前景,且以獲得短期利潤為目的,并不重視子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在其獲得短期利潤的投資意圖下,一方面,母公司取得了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子公司卻面臨經營困難的局面??鐕镜哪腹疽矔谧庸具M一步經營困難的時候撤資以實現套現的目的。
3.3 國家新推行的政策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為了吸引國際直接投資,參照了國際慣例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并對跨國公司國際直接投資實施在稅收、進出口經營權和注冊資本等的優惠政策,其政策對跨國公司國際直接投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東道國政策優惠一旦出現變化或被取消,可能導致其對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吸引力下降,從而產生跨國公司撤資行為。
4 我國政府應對的策略
4.1 從“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
在跨國公司在華實現國際直接投資時,我國更應該注重質量并進行引資挑選,而不是只注重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忽視其引資成效。并且在選擇跨國公司在華進行國際直接投資時應加大力度吸引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類型及高附加值服務業的外資,減少引進利益風險大、投資與撤資周期短的易波動產業。這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的技術發展并且還有效減少撤資行為。
4.2 優化企業價值鏈層次
由于我國居民收入的逐年上升,從全球競爭事態而言,我國勞動力競爭優勢已經被削弱。我國也應積極進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價值鏈條,并盡力成為其中一個環節,如成為合作伙伴、生產商、服務商和供應商等,或為跨國公司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和全球經營戰略服務,學習跨國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營銷理念等。我國致力于強化企業價值鏈層次對我國在世界市場范圍內獲得有利的生存空間,從而最終達到促進產業發展和實現技術提高。
4.3 設立撤資監控預警機制
跨國公司在華進行撤資前會根據撤資戰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而可以根據我國國民經濟轉型進行階段性需要特征,對撤資可行性進行一定的預計評估,并且建立相關的撤資預警架構,降低跨國公司撤資的風險并降低跨國公司撤資對我國宏觀上的影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