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習作多元化評改的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重視引導學生在習作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教與學觀點上的根本轉變。教師充當的角色,轉變為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同樣,習作的評改觀念也需轉變。
一、教師評改方式靈活多變
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于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扎實有效?!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習作評改方法。
首先, 針對習作要求有計劃地讓學生掌握一種評改方法。每次示范詳細批改,教師必須正確運用規范性的批改符號,尤其是刪、添、調、改等常用的符號,學習從字、詞,句、標點方面進行推敲一段話的內容,以及錯別字的辨析要求。教師在批改習作時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簡單批閱部分作文,再挑選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通過投影, 學生先自由朗讀,總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后口頭評議內容是否真實,結構是否完整等,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注意評語的寫法指導。寫批語是批改中的一大難事,引導學生可以先從條文式的批語寫起,逐步學會寫綜述式的批語。在批改、研習他人作文時,更提倡賞讀,對作文中用的準的詞,寫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號進行圈劃。欠佳的習作找出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評語更多的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啟發性的語言。
最后,讓學生把原文與修改后的文章對照,使學生加深印象,學會批改,學會習作。
二、學生自改互改學會方法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1.自我批改,深化理解
自改就是要求學生在謄寫習作以后認真讀讀自己的習作,可以是字、詞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與篇的修改,學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在指導學生自我評改時,教師要讓學生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變“他人改”為“自己改”。當大部分學生明確評改重點,掌握評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我評改。
2.交換批改,相互借鑒
同桌相互交換習作進行批改,互相學習各自的長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討不同的想法,這些內容多數以眉批的形式出現。讀給同桌聽,請他提意見,再修改,談體會,知道怎樣修改,從而提高自改作文的水平。獨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溝通。
3.分組評改,集思廣益
由于學生寫作水平,認知能力,鑒賞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小組互相討論批改更有利于全組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把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中有不同寫作水平的同學,選出小組長。評改時,每人發一篇習作,自己讀習作,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并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見,最后由一人執筆將小組的意見寫到習作批改欄中。老師巡視指導,了解評改情況,幫助解決疑難問題。評改后,各組代表談意見,推薦優秀作品、精彩片段全班欣賞。這樣學生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集思廣益,這樣的批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
4.教師再改,了解情況
習作互批后教師不能萬事大吉,及時檢查互批結果,對互批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補充、糾正,保證批改的質量。教師再次批改,是對學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導,是對本次習作的總體了解,為習作講評奠定基礎。
5.學生再讀批改
再讀批改,也應納入作文的后續要求。學生結合老師、同學的批語再讀作文,也可考慮同學、老師的建議,想一想,對作文進行再次修改或添補,可以寫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時還不知道如何進行修改,或有疑議也可以去請教批閱的同學。
6.閱讀作文,改后互學
小學生對同齡人有一種認同感,渴望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很希望看看同學的作文是怎樣寫的,即使互批,也僅僅局限幾個同學之間。我采取了把學生的作文放在教室的方法,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個同學開放,人人都可以翻閱,當然也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些作文又會成為班中的“暢銷書”。
三、家長參與評改拓寬渠道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除了老師、學生是評價的主體,可以讓家長社會參與進來。學生的家長身份、職業的不同,家庭背景環境的不同,這種家長和家庭的差異,正好是比較好的豐富的學習資源。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
以上這幾種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基本上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學中從實際出發,靈活地選擇,交叉組合運用。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指導學生習作,都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