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評改不設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的習作評改還是教師的“一堂言”,學生對于這種單一的評改方式失去興趣,收效甚微,甚至沒有效果。筆者認為,習作課程評價中,教師要以學生角度,基于學生視角,帶著欣賞來看待學生的作文。從兒童的認知角度出發。突出“情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自評中欣賞—自我推薦;講評中鑒賞——找尋亮點;合作評改——互評反饋;再評“發表”——展示交流。
關鍵詞:自我推薦 找尋亮點 互評反饋 展示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48-01
現在的作文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從游戲作文到創意作文。教師們挖空心思,設計精巧,讓作文課堂精彩紛呈。學生興趣盎然。議的熱烈,寫的生動。而習作后的評改卻冷清的多。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環節。而事實上,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評改,可以進一步激發、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自信心。逐步掌握修改技巧。但習作評改的現狀卻是高耗低效,不容樂觀。
1.習作評改緣何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
多年的寫作課教學,通過觀察以及和學生的深談、交流,通過教改項目的實施,調研與調查,筆者發現我們的習作課評改幾個問題最為突出:
?。?)習作評價方式單一,師生缺乏互動。調查顯示。評價主體90%以上是教師,評改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只有“改”。沒有“評”。老師在作文本上勾勾畫畫。在文末寫上幾句評語就算了事。與兒童的心靈之間存在多重阻隔。導致學生的主動性不強,自覺性不夠。一篇作文寫完后學生自己都不讀一遍就交給老師,絕大多數同學,拿到習作只關注作文的等第,最多會看一下總評。眉批部分學生幾乎不太關注。對老師提出的修改建議不會再付諸行動。教師的評語已經失去它的價值,似乎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
?。?)習作評語不易走進學生的心里。一是,教師評語多形式化,籠統且泛泛而談。如,“文章語言描寫欠生動,文章寫的不錯,只是有些地方太簡單了”、“開頭較差,寫作文,要多動腦筋,多思考”。等等,這種泛泛而談的評語,學生讀后無法理解老師的真實意思。也難以找到問題所在以及修改完善的角度??傮w上說,還是教師沒有針對性,沒有認真的評價。二是,拔高了要求,超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叭缥恼轮黝}不夠突出”、“開頭不夠引人入勝”等等,此中的“主題”一詞恐怕小學生難以準確地理解,這“引人入勝”的要求太高且很難具體操作化。
2.習作評改應基于學生視角,讓學生參與其中
習作教學不僅僅是老師指導學生“寫”,更重要的應該是指導學生自我“評”和“改”。只有在不斷的模仿、糾錯和修改中,才能成為“好作文”。要能夠基于小學生的“三觀”,從小學生眼中的世界出發,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認知。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通過創造性的設置多樣化的、富有情趣的評改和評價手段,喚起他們對習作的興趣和情感,在實際工作中,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自評中欣賞—自我推薦。小學生喜歡自我展現。渴望能得到得到別人的欣賞。因此,要讓學生有習作的自信心,有習作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完成習作后,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最出彩的,認為最棒的,在作文本上自己勾勒出來,并說明原因。教師在批改時,要從兒童的眼光欣賞學生的“自我推薦”,關注學生認可的閃光點。
(2)合作評改——互評反饋。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習作水平的差異情況,分別劃分若干層次,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概讀略讀,對所批習作有一個真實、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時要強調初步核查錯別字、標點和病句;估算出大概的字數;記錄下讀文章時的第一感受。
第二步,精讀細讀。仔細研讀原文,根據習作要求,邊讀邊思考邊評改。討論,識別該篇習作主題、表達的情感,是否能表達真情實感,注出眉批。
第三步,研讀評價,要求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客觀的評價,對習作提出建議并記下來和對方交流溝通。教師應指導學生要掌握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的原則,多溝通交流,能理解寫作者的意圖。
?。?)再評“發表”——展示交流。要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讀者,更多的傾聽者和欣賞者,讓學生得到情感滿足,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懂得寫作文的意義,以促進學生參與新的作文學習,要使學生對寫作有興趣。
模擬文章發表流程,可以在班級成立習作發表編輯部,實行“三審制”。一審是自己,把自己認為能發表的文章提交由學生小組組成的二審。二審通過后最后由老師終審。終審過程中。要一審和二審的學生寫出發表理由,并盡量滿足學生的發表欲望。要求學生在推薦中能說出理由,從中認識到自己習作的長處,讓別的學生借鑒習作的精彩點,博采眾長,互補互進。同時也可摘取一些典型的“語病”、“段病”、“文病”發表在板報中,但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得公開病句來自哪個學生的習作。
流程結束后可以進班級板報,向學校校刊推薦好的寫作,在繼續修改的基礎上向報刊雜志推薦,比如我校學生就在“金陵晚報”、“東方衛報”等相應版塊推薦發表。這種讓學生深入其中,能看到績效的活動,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3.習作評改,且行且珍惜
習作的評改還有很多方式,利用QQ空間加強習作交流和指導。繪制圖文并茂的習作評語等,當我們投身于課程改革中,創新習作教學,改變評價方法,更換教學理念后,定會有另一番感受:“滿紙童言童趣,滿懷喜愛之情!都言習作難閱,誰解其中快樂!
參考文獻
[1]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楊建達.讓作文講評多些“情趣”[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