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解除評教壓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學生評教的意義
學生評教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的課堂表現、講授效果及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一種活動。教學活動是一種教與學雙向互動的活動,教師的教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和積極配合才是成功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乃至人品感受最深,因而他們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最具發言權。
現在的學校管理體制及其改革的影響,特別是與教師利益直接相關的如聘用制度、崗位制度、競爭制度、學生評教制度、學生擇師制度、勞酬結合的制度的實施,給廣大教師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導致教師產生不安全感,心理負擔過重,影響其工作積極性與工作興趣。
如何能夠合理的看待學生評教并從中吸取合理因素,來促使教師發展自己,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以減緩教師的心理壓力,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二、正確解讀學生評教中的信息
我們對我校高職學院的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其中有82%的同學承認自己是公平公正的對老師進行評教,在回答“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這個問題中,有86%的同學喜歡對自己尊重的老師,有72%的同學喜歡博學多才的老師,有8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更平易近人一些,最好能夠成為同學們的朋友,有60%的同學希望教師能充滿激情的講課,還有62%同學提到老師講課時最好能夠穿插國際形勢、專業發展方向、趨勢、就業前景等內容。當然這與我們高等職業學校的性質有關,我們的學生在中學時成績往往中等或中等以下,在我們傳統的以考試為中心只關注分數的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往往會受到冷落,甚至是嘲諷,所以他們特別渴望尊重。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就業為導向,就會更關心專業、前途。但這從一定程度上使我們更好的了解到了學生心目中好教師的形象,也對教師的自身發展提供了方向。我們從每月教師評教表中選出成績前十名的教師進行了聽課、評課,并通過跟學生座談,發現這些教師基本吻合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形象。這說明我們每月進行的評教還是能比較真實反映情況的,當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這需要我們繼續完善評教機制。
三、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應采取如下措施。
1.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這一點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來說特別重要。前面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喜歡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尊重,信任,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1)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在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如果在教學、教育過程中建立了親密、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傾向性,從而促使其情感發生合乎規律的遷移,從喜歡教師到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約弗夫曾調查發現,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存在正比的關系,其中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是學生對學科形成積極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對學生熱情關懷,會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自信心,而這正是學生堅持學習、熱愛學習所必須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下,教師的指導方式有命令式向啟發式過渡,有全盤托出向促進學生思考過渡,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容許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容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分享著學生的喜怒哀樂,使學生感到自己是與教師合作的志同道合者在這樣一種相互信任、尊重、和諧的民主的氣氛下,學生敢于創新、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斷擺脫陳規束縛,產生新觀點,解決新問題,使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提高教學效益
在學生中存在這樣一種最普遍的心理:“我喜歡這位老師,所以我喜歡他(她)教的這門課”。“愛屋及烏”或“厭惡和尚恨及袈裟”學生覺得和藹可親,人格高尚、學識淵博的教師他們喜歡,對他們有一種積極的期待,隨時準備傾聽他(她)的講解,毫不懷疑地接受來自他(她)的信息,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2.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并能博覽群書
教師知識淵博,往往會引起學生的仰慕,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求知欲望很強,而課堂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的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傳授給學生更多有用的知識。
3.要掌握靈活多樣的教學技巧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互動完成的,學生能不能主動學到知識,掌握技巧,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內在動機外,更重要的是教師運用一些教學技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要有教學激情
在學術與教學上成就較大,學科素養非常好的教師,在課堂中總是充滿激情,情緒高漲,一進入課堂便會興奮,能開放、開明、民主地面對學生,喜愛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教學中能夠使自己的積極上進的思想、情緒、有效的學習與研究方法影響和感染學生。
5.要有自我反思
教師必須對學科進行反思、對教學進行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進行反思。具體而言,一是反思自己的學科素養,是否與學科的發展相適應,自己對學科前沿的信息與成果是否把握;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形式、教學的效果是否達到了學生的要求,教學模式是否需要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己是否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興趣,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意識、科研意識,是否在學生的為人與做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個教育者的教化與示范作用;四是反思自己的發展,在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獲得了發展與提高,自己的經驗積累、學術積累是否明顯等。一個經常反思的教師也會持續地構建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與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師必然與教學成功相伴在一起。
如果我們每個教師能夠用更多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學會與學生溝通,能夠一視同仁的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相信我們都會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也會因此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培養自己的自信心,減緩因為評教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帶來的壓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