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翻譯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人與人之間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中,語言可以說是交流合作的橋梁與關鍵。語言翻譯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經濟貿易交流的順暢程度。而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色性差異與語言習慣。只有深入了解不同語言之間所存在的文化差異,熟悉不同語言間的語言使用習慣,才能達到語言翻譯的準確性。為促進日語翻譯工作的更好進行,先需要對日語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現狀有所了解。
關鍵詞:日語翻譯;語言文化;差異問題
1引言
中國和日本是鄰國,在長久以來的交往過程中,日本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從中華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精粹,并將這些文化精粹和本民族的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文化方式以及日本人的性格。盡管日本文化中間有著中華文化的影子,但是中日之間的文化上是有著很大差異的。
2日語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現狀
目前,國內高校對技能型、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研究多基于英語翻譯本科專業,例如沈麗君的《地方高校應用型轉變背景下翻譯本科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升路徑》、孫文緣、戴聰騰的《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等。而包括日語在內的非通用語種與英語專業最大的不同在于零起點教學,且翻譯教學資源、實踐機會等均無法與英語專業相比。要把零起點的日語本科專業學生培養成為符合市場要求、能夠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翻譯人才,需要借鑒英語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更需要探索一條結合本專業實際情況的新路。翻譯職業核心能力是衡量外語專業畢業生是否具備翻譯資格的重要指標之一,但立足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外語教學研究并不多,如吳亞琴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探索》、徐寧的《基于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其研究對象均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目前,將翻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與日語翻譯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還是空白。
3當前日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日語作為熱門學習語種,在中文與日語的翻譯研究上已經進行的很多年。但是日語翻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3.1使用的日語教材相對陳舊
現在比較權威的日語教材就是《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已經成為很多院校日語專業的首選教材。除此之外,比較權威的日語教材比較少,資料詳實的日本文化教材就更加少了。以至于市面上的日語教材比較混亂。這給教師教學也帶了一定的麻煩?,F在關于日語方面的教學資料比較少,尤其有關日本文化的參考資料更少,很多教師為了講授日本文化,就得多方面查找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的教材內容也不夠全面,內容相對老舊,可借鑒的意義比較有限。
3.2翻譯準確度欠佳
翻譯工作要求從事翻譯的人員需要對于兩種語言都極為了解。在中文和日語的相互翻譯過程中,雖然廣大翻譯人員的中文基礎都不容置疑,而且通過學習也都具有較強的日語功底,但是由于日語作為第二語言,翻譯者對其掌握程度必然不如母語。所以在實際翻譯過程中常常出現一些文字翻譯不夠準確,表達意思模棱兩可等狀況,這很大程度影響了翻譯效果。
3.3“中式”日語習慣難改
由于對于日本文化與語言表達習慣掌握的不夠透徹,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一些不符合日語邏輯的“中式”日語出現。這是表達習慣和文化差異所導致的,這樣將生硬的中式日語翻譯法很影響日語翻譯的效果。
4應對日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方法
4.1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跨文化心態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重視對中日語言、中日文化進行對比,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中日語言與中日文化之間的差異。這要求教師能夠至少做好兩項工作:第一,教師在日語課堂的跨文化教育中,需要重視文化情景的創建,通過引導學生對具有差異的文化情景進行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中日文化之間的不同;第二,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在日語課堂之外進行拓展性的閱讀與交流,從而發現中日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以上兩項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學生深化對中日文化差異的了解與理解,并推動跨文化教育從教師教向學生自主學轉變。當然,在做好以上兩項工作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樹立平等、包容的文化觀,避免學生在了解中日文化差異的過程中受到自身價值觀念的束縛而產生文化偏見現象。另外,在日語教學的跨文化教育當中,教師不僅需要促使學生接觸更多與中日文化差異相關的知識,而且需要推動跨文化滲透到詞匯教學、語法教學、語篇教學、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從而將日語教學活動改造為文化教學互動,促使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夠與文化教學實現緊密的融合,從而確保學生能夠以日本文化思維對日語語言知識租出掌握。
4.2注重“日式”語言邏輯性
語言翻譯的準確性需要從語言習慣與語言邏輯出發。在日語翻譯中,首先要注意日語中男女用語、不同身份之間人敬語與謙辭的使用。談話者身份的不同對于日語表達的影響,是日語翻譯中最容易混淆和產生錯誤的方面。日本文化當中一直極為重視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尊卑有分這些觀念,這種文化習慣導致日語具有天然的“輩分”邏輯性。無論從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上來講,還是從對于日本文化的尊重來講,在日語翻譯中都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翻譯的重視,盡量減少的避免因為用詞不當而產生的誤會與沖突。讓語言中的良好社會風氣能夠通過翻譯延續下去。這種對于日式語言邏輯的遵守,是促進國際交流與文化互動的關鍵。
4.3尊重日語表達的委婉含蓄
語言為人際交往的主要媒介及承載體,因此,采用日語交流的過程中,交流者同樣飽含著“以和為貴”的思想,委婉的表達著觀念及感受。日語的表達方式相對委婉。利用日語交流時,應掌握該技巧,以“以和為貴”為準則,對思想及理念進行表達。該類表達方法的優勢在于,可進一步提高他人對思想觀念的接受程度,使“和諧”得以體現?!耙院蜑橘F”這種精神主要代表著對人類生活中矛盾的調整,對于日本人來說,會盡可能的避免對立的發生。換句話說,“以和為貴”的精神就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對立、矛盾的消除的一種精神。“以和為貴”價值觀是日本社會集團性、同質性的特征,也是日語的原點。在日語中,會極力的避免“斷定”這樣的肯定語句,普遍會使用委婉的表達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例如,「……だそう」、「……であろう」、「……のように思われる」、「……みたいだ」、「……らしい」、「……だと思われる」等表達,都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幾種委婉性表達。在日語交流中,很少會出現直接否定對方觀點或是直接表達自己觀點的語言表述。例如,在企業中,表述自己對上司或是其他同事(小林先生)的看法時,常會用「小林さんは面白い人だと思われている」(小林先生被認為是一個有趣的人)這樣的表達。在這樣的表達中,潛藏的含義為“認為小林先生是有趣的人”是具有一定的根據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看法,而是大多數人所贊同的。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并不能對這一看法負責任。在這樣的表述下,會最大程度的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體現了“以和為貴”的精神。
5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與歷史的沉淀與精華,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文化底蘊與思維方式。日本作為與中國貿易往來及政治交往極為多的國家,日語翻譯表達的準確與得體,是促進兩國交流合作的關鍵。如何更好的進行日語翻譯以促進兩國經濟文化交流,是廣大日語翻譯從業者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夏國鋒.日本茶文化影響下的茶葉日語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02:316-317.
[2]江麗娟.關于日語翻譯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J].文學教育(下),2017,06:142-143.
[3]陳家興.日語翻譯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3,23:2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