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也是鄉村繁榮發展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對規范、完善農村合作組織做了較深層次的思考,從堅持原則、因勢利導、選配領導、完善管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的相應對策,以求又快又好地發展農村合作組織。
  關鍵詞 發展合作組織;運行模式;運行狀況
  中圖分類號:F321.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50
  在農業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出現過很多問題,如農業生產鏈單一、農民一家一戶干不了、經營體制不適應農業發展的需求等問題,而且伴隨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農村,農村勞動力減少。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這種局面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地股份合作社、社區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應運而生,已經成為當今農業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農民發家致富的新載體。發展合作組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的需要?;诖?,對海門市包場鎮發展農村合作組織的情況做了專題調查剖析。
  1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概述
  1.1 建設情況
  截至目前,包場鎮共建197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其中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28個、農地股份合作社32個、綜合合作社1個,合作社中有成員53 809人,帶動的農戶高達72 000多個,資產總額達到42 200萬元。合作組織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種植、養殖、服務,并形成了多產業的農業生產鏈[1]。
  1.2 運行模式
  目前,包場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多元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流通服務型。這種類型的農業發展以市場為依托,合作社根據往年的經銷經驗以及對市場需求的預估,合理安排生產,基本上做到了按需定產,不會存在滯銷的現象,保證了生產經營和市場需求的良好匹配,如東綠蔬菜、志堂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2)生產經營型。合作社組織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并就服務內容進行指導和培訓,成員參與經營,統一核算,收益按生產量或股金實行盈余分配,如徐兵農機服務、廣豐農機服務、翰明農機服務等專業合作社。3)示范帶動型。采取合作社與農戶合作的形式,合作社作為平臺向農戶提供市場需求信息、對農戶進行指導并帶動產品銷售,如海盛生豬、李氏牧業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為農戶提供一切服務,進行資源共享[2]。
  1.3 運行狀況
  包場鎮的專業合作組織尚處起步階段,還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需要。在對包場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調查過程中發現,只有20%的專業合作組織是可以正常運作的;60%的專業合作組織只有簡單框架,體系并不健全,也幾乎沒有開展相應的活動;剩下20%的專業合作組織,空有名頭,不能正常運作。總體來說,包場鎮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與成員之間的聯系不密切,大多數的合作組織僅是前期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但無法貫徹到產品經銷中去,而且合作組織普遍存在規模不大、資金匱乏、綜合實力較弱的現象。合作組織建立后也沒有健全的運行機制,管理渙散,從而不能有效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2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中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到位,合作基礎弱
  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的目的在于自上而下進行農業管理,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加強政府與農民的溝通,達到雙贏的目的。但從領導層面上來看,合作組織的某些管理者沒有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方面的積極作用,只重視成立組織,但不注重組織管理,沒有聯合人民群眾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商業化的經銷模式去帶動農業發展。而從農戶的層面來看,他們不懂什么是專業合作組織,不理解專業合作組織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方式。因為農民普遍的經濟能力比較低、文化水平也不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低一些,對加入專業合作組織也是半信半疑,缺乏積極性。
  2.2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有的合作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對于如何進行組織的自我約束、如何監管、利益如何分配等,沒有一個完整的管理機制。同時,也沒有良好的決策機制,一些合作組織在管理決策時忽略農民參與的重要性,做出的很多決策缺乏民主性且無法在實踐中執行,導致決而難為,合作組織形同虛設。
  2.3 成員缺乏專業性,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專業的管理者,帶頭人往往是村中威望比較高或是種植、養殖高手,但這些人也很難完全把握專業合作組織的運作模式,他們懂如何種植、養殖,卻不一定懂管理,對科技技術和市場經濟的動態把握程度不高,并且合作組織中的成員也是農機素質較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由缺乏專業的人組成的合作組織往往服務效率低,組織規模小,也難以帶動周邊農戶的產業發展,并且由于經濟實力比較低,也難以推動組織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2.4 管理較滯后,扶持欠力度。
  包場鎮建有農經站,分管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但是專業人士少,合作組織多,從而就出現了人少事多、無法顧及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技術指導不到位、專業培訓敷衍了事、與專業合作組織之間的配合不協調等問題,從而無法為專業合作組織的生產經營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對策
  3.1 加大宣傳,堅持原則
  當地應注重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法》,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和自愿、民主、平等、互助、互利的原則,讓農民了解專業合作組織,并積極支持和參與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發展。
  3.2 擇優汰劣,順勢扶持
  包場鎮有大部分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不在運行,根據實際情況擇優汰劣,對運行正常的專業合作組織進行鼓勵、指導、扶持,集中力量,加以引導,把這些合作組織做大做強,爭創市、省、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對于不在運行的專業合作組織,包場鎮應引導其到工商部門及時注銷,反對那種應付考核、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不良作風。
  3.3 挖掘資源,選配領導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領導(帶頭人)的選配,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專業合作組織興衰存亡的關鍵。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的選配,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考慮。1)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夠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和新理念。2)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夠有效組織成員進行生產經營。3)有群眾基礎,讓組織成員能夠信任并且擁護。在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善于發現人才,并著重培養,尤其是年輕人,要多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真正實現農村人自己的合作組織為農村人辦實事。
  3.4 完善管理,取信于民
  合作組織在內部管理中要健全賬冊,規范核算,定期公開,要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充分體現成員對組織內部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以取得成員對專業合作組織的信任和支持。
  3.5 求真務實,增強后勁
  增強后勁就要從增強“四個后盾”著手,以求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又好又快發展。1)技術后盾。根據不同產業或行業,與相關的大專院校掛鉤,建立長期的產、學、研關系,切實解決技術瓶頸。2)市場后盾。要大力培育營銷隊伍和經濟人隊伍,不斷拓展市場。3)人才后盾。要大力培養(或招聘)管理型、技術型以及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發展。4)資金后盾。專業合作組織本身辦好自己的實體,為自身發展增強實力;政府或財政要給予支持,放寬扶持標準;金融部門也要給予一定的扶持,切實解決專業合作組織的資金瓶頸問題,以增強
  發展后勁。
  參考文獻:
  [1] 張崇鈺.青島峰會后的上海合作組織[J].淄博師專論叢,2019(1):61-65.
  [2] 張小冬.農民致富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J].鄉村科技,2014(17):10.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