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產品有效供給現狀及問題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省農產品市場整體上呈平穩狀態,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農產品市場供給狀況仍然不容樂觀。該文主要以安徽省農產品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了當前安徽省農產品的供給現狀,并在現狀中發現影響有效供給的問題所在,對于提高安徽省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農產品;現狀;有效供給;問題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0-0014-02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傳統農業不斷升級,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呈現旺盛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安徽省的“三農”也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但從國家統計局、安徽統計局等數據來看,安徽省農產品仍然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現象,農產品經濟發展也落后于其他城市?;谝陨锨闆r,筆者對安徽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現狀以及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1 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研究現狀
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網密布,被稱為"魚米之鄉",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而安徽省發展速度尤為突出。對比江浙滬皖閩幾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省份直轄區的人均主要農產品產量可知,安徽省的糧食、棉花、油料和豬牛羊肉遙遙領先其他幾個省份直轄市,具體見表1。
安徽省一個農業大省,但其農產品生產存在規模小、季節性及分散性等局限,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水平相對全國來說屬于中等偏上,提高安徽省農產品競爭力既可促進該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又可促進全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提高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必然要求要相應地明確農產品的有效需求程度。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步升級,在農業生產領域引進了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逐步過渡到現代化。
安徽省統計年鑒數據表明:2017年安徽省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6642500hm2,與2016年相比有所增加。油料種植面積為698325hm2,與2016年相比略有增加。棉花種植面積為147010hm2,蔬菜種植面積945140hm2。其中宿州、亳州、阜陽的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其他市相比較大。
2 農產品供給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整體逐漸提高,市場需求比例相應調整,農業的總體弊端逐漸顯現出來。除了自然環境的限定以外,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的落后、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的不完善、服務體系的混亂都造成產業區域結構內部比例類似、形式差異日益減小的現狀,省內各個產業機構都沒有顯著的地域特點,缺乏特色產業。雖然安徽省各地的產品種類都較為齊全,少量農作物在分工上也有所調整,但是大部分的產品仍未形成較完整的分工體系,缺乏合作。農業產業結構趨同現象日益嚴重,增加了區域間產業分工與合作的難度,阻礙了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
2.2 農產品信息流通不暢 農產品的銷售是否暢通,主要在于農產品的信息交流是否及時。由于生產者和消費者不直接接觸,信息交流需要有媒介來介入市場。但市場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信息的收集效率較低、真實性難辨。目前安徽省農產品流通中的信息建設不全、信息服務也不夠完善,導致農民無法準確掌握市場需求,易造成供大于需、產能過剩,從而導致農產品價格降低,農民利益受損。
2.3 農民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安徽省農民收入增長逐漸加快,但相比于中部其他省份,還存在很大差距,并且這種差距還在持續擴大。對此,國家也采取了相應措施,提高一些農產品的進價來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即使國家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農產品自身的特殊性仍決定了其價格上漲幅度要遠低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農民低收入狀況無法得到改善。農民收入不高與城市居民收入相差過大給農民帶來了消極影響,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2.4 農業基礎設施不牢 農業水利工程設施有的陳舊破損,長年失修,部分功能無法使用,無法滿足農業發展需求。落后的農業設施無法很好地抵御自然災害,造成生產效益低。相關調查數據表明,安徽省阜陽市低產田約占耕地面積的65%,有37.5%低產田是靠河或湖邊,雨水季節極易遭受洪澇災害影響。新建的泄洪渠也滿足不了當前農業生產需求。相關的其他農業基礎工程建設速度也較為緩慢,生產基礎不牢,極大阻礙了新時期農業發展。
3 對策建議
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安徽省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亟需提高,而在安徽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若要充分發揮科技生產力,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創建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其次,對于安徽省相對豐富的農業技術資源,應嘗試建立農業職業教育組織機構,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的技術型人才,并積極鼓勵他們深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指導農民種植生產并加強對農民的農業科技技術培訓。同時要繼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
4 總結
雖然近年來安徽省傳統農業升級,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農產品產量較其他省份高,較往年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小農業與現代化市場仍存在矛盾,農產品有效供給仍然存在問題。農業產業結構的趨同現象有待改變,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有待加強,提高安徽省農產品競爭力對于促進安徽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以及促進安徽省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提高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必然要解決安徽省農產品供給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從事農業生產,努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平衡農產品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
(責編:徐世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