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析學生攀比現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們的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它必然也會受到大社會的影響。我們所要探討的攀比現象更是如此。攀比現象我們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有礙現代中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它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比團結友愛,而是變著法兒比吃、比穿、比打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不良的攀比之風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令人擔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對此現象有所了解并加以教育,學校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對學生的攀比現象加以矯正。
  關鍵詞:攀比;比較;心理;矯正;教育
  菁菁校園之中,攀比邪風勁吹,豆蔻年華之際,斗富惡習盛行。而且攀比斗富的版本,一日一個新花樣,升級速度甚至堪與電腦病毒繁茂期間的商業殺毒軟件相媲美。同學間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比團結友愛,而是變著法兒比吃、比穿、比打扮、比排場、比玩樂、比私家車、比居家樓盤、比父母的官階和錢包。且不說耽誤學習,分心乏術,一些孩子仗著父母有錢有勢,便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常無視貧困學生的存在,別人說話不搭理,別人有事不幫忙,長此以往,同學間正常的人際交往便受到阻隔,正在形成中的人格個性無形中也被扭曲了。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家境較差,愛與同學比較,又總覺得自己底氣不足,于是乎怨天尤人,不思進取,經常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長此下去,他們將走向何方?很多學生因此而喪失了學習的斗志和信心,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憂心忡忡?,F今社會,攀比心理普遍存在,危害多多,不可小視呀!究竟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們克服攀比心理?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呢?我覺得,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協起手來,形成教育合力,才是當務之急。
  一、攀比心理學探析
  所謂攀比心理,是刻意將自己的智力、能力、生活條件等方面與別人進行比較,并希望超越別人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攀比也是如此。攀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動,人是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也是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虛榮”為基礎,追求的是“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時尚的東西我也要有”,以顯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一方面,中職學生處于人生的特殊階段,身體迅速發展,對身邊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思維能力缺欠,往往做出錯誤的選擇。若不加以正確引導,虛榮心會逐漸膨脹,心理產生價值偏移,必然導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怎樣使這種比指向積極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每一位中職學生必須思考和弄清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職責和義務。
  另一方面,從眾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學生相互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人格的發展和自我意識的形成完善,都是每一位同學作為個體在社會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在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就得與社會與人廣泛接觸,便會有大量好的和不好信息源源不斷地輸入同學們的大腦,而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學生往往缺少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而好奇成為第一需要。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必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社會上很多明星作秀的攀比,成了學生攀比的榜樣。于是乎將頭發染成花的,好好的牛仔褲挖幾個窟窿。
  二、攀比矯正
  首先,克服攀比心理,家長要率先垂范,樹立榜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好四個字:“適度消費”。該花的錢,父母不會吝嗇;可花可不花的錢,不妨適當節制,把錢花到“刀刃”上;不該花的錢,要堅決不花。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就能遠離攀比,杜絕不正當消費。在教育過程中,以孩子自身的健康發展為出發點,給孩子一個自由、自信、和諧的家庭環境。往往一個健康、自信的孩子不容易進行攀比。
  其次,我們老師要正面引導,加強教育,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我校一位資深語文教師,常把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她要求學生背誦詩詞、熟讀經典,如《論語》、《增廣賢文》等,在圣賢的引領下,孩子們自然而然能明白諸多道理,無需過多的言語。他們深知,在校園里,最受歡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個性完整、有所追求、與人為善的孩子。正是這樣,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步步形成了。
  我身邊的類似的成功教育范例很多,給我啟示頗多。還記得有一個旅游班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名家境不太好的同學,父母親都在學校食堂里當勤雜工人,但她卻穿著一身的名牌服裝,從不到學生食堂吃飯,平常不是吃泡面、零食,就是想著法子到外面吃。問其原因她承認是虛榮心在作怪。這名女孩子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她也覺得那些衣服太昂貴了,她也清楚經常吃泡面、零食對身體不好。但她覺得如果不跟上名牌的潮流就太落伍了,還有就是父母都在食堂打工不體面,丟她的面子,好像自己忽然就比別人矮了一截,所以她在自己也很矛盾的情況下,還是讓家里給她買了一些名牌衣服和一些垃圾食品。但是當她一身名牌出現在同學們中間的時候,她自己倒覺得很不自在,往日的那個天真活潑,樸實大方的她一下子在老師和同學記憶中消失了。在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她很快的認識了自己的問題,重新成為班上一只可愛的小燕子。顯然,盲目攀比對個體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不利的,而理性的比較才是我們中學生真正應該提倡的心理模式。
  當然,攀比也不是一無是處,關鍵是看比什么,怎么比,把握“尺度”最重要。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學生,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引導孩子在學習、勞動、品德方面與同學展開競賽,而不是在物質上盲目攀比。
  此外,通過自我教育,突破認識局限,增強自信。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自我調節,或放松身心,鍛煉身體,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或在極度疲勞時給自己放假休息,或者干脆換一個學習生活環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自己的心情放松下來,不卑不亢,學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現實。改“不良攀比”成“合理比較”,找到正確的參考點,全面提高自己。
  社會是個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信,只要人人自勉,端正態度,我們一定能夠營造出一種既和諧平等又健康輕松的社會氛圍。但愿我們的孩子少一點虛榮,多一些自尊;少一點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點盲目攀比,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點物質享受,多一些精神追求。總之,要想杜絕攀比之風,必須從根本做起。需要家庭、學校及學生本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信、健康的人格,才能避免與人盲目攀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