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素質教育已經徹底取代了應試教育,如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是現代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而通過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化歸思想,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將首先概述化歸思想的內涵,詳細闡述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化歸思想,希望可以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化歸思想;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34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適用于“化歸思想”,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各種數學知識。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化歸思想,使學生能夠通過化歸思想解決各種問題。讓學生在遇到任何數學問題時,都能夠通過已經掌握的手段和方法,將這個問題轉化成為自己熟悉的問題,從而使用熟悉的方法進行解決,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化歸思想的內涵
化歸思想就是“轉化”與“歸結”的建成,指的就是人在解決和探究數學問題時,可以通過相應的方式將這個問題進行轉化,使這個問題能夠用已知的方法進行解決。對化歸思想,我國和國外的很多數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歐幾里德所著的《幾何原本》、波利亞所著的《怎樣解題》以及我國的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都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有很多的古代故事都體現出了化歸思想的應用,比如《曹沖稱象》的故事。總而言之,化歸思想的作用就是將陌生轉化為熟悉,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將復雜轉變為簡單,將含糊轉化為明確?;瘹w思想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這也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擁有的一種重要思維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未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數學教學運用化歸思想的具體措施
1. 培養學生將復雜的問題化歸為簡單的能力
數學應用題有很多很長的題目,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很容易會被這些很長的題目所影響,對學生的思路產生阻礙。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解決應用題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化歸思想,將這些復雜的問題化歸得更為簡單,使學生能夠忽略沒有用的話,優化解題的結構,讓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到解題的方案,從而找到正確的解題手段,提升解題的效率,降低問題的難度。例如,甲地距離乙地有150公里,A車的速度是每個小時40公里,B車的速度是每個小時50公里,A車從甲地出發去乙地,B車從乙地出發去甲地,相對行駛了一個小時后,問:兩車會在多少公里處相遇?教學這道題時,首先就要排除這個問題無關緊要的地方,那就是兩車不管從哪里出發,兩車相遇的距離是不會變的,之前行駛了多久也與問題答案無關,所以只要找到路程和兩車的速度就可以了,根據這兩個已知點就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2. 培養學生將陌生的問題化歸為熟悉的能力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熟悉的問題更容易解決,能夠更快地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而在面對比較陌生的問題時,學生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解題效率。而通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化歸思想,能夠讓學生將陌生的題目轉變成熟悉的題目,就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讓學生學會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筆者在教學《不等式》(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的相關內容時,就列出了這樣的問題:下面哪幾個數字是不等式y+5>12的解?(1,4,5,6,8,10,12)。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容易就可以解決,然而初中學生是初次接觸不等式的相關知識,這就使得學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解題效率。而教師通過運用化歸思想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學過的知識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就這樣引導學生,首先將這個不等式轉化為y+5=12這樣的一元一次方程。學生之前已經學過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樣的問題,那么答案顯然就是y=7。那么,再根據不等式的問題,想要使y+5>12,那么只要y>7就可以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通過這樣學生熟悉的知識,就可以很輕松地解決問題。
3. 培養學生將抽象的問題化歸為具體
數學學科相比其他學科有著一定的抽象性,同時還有著很強的邏輯性,這就增大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特別是初中學生比較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其思維方式也主要是形象思維。而初中數學的知識相比小學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更強,也更加抽象,這就讓初中學生普遍感覺初中數學知識很難學,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但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歸化思想開展教學,教會學生如何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問題,這樣很難的問題學生就可以輕松地解決,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各種數學的原理,讓學生能夠學會正確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化歸思想是一種極為“有用”的數學思想,它有著很強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同時也是一種數學能力的體現。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就有必要讓學生擁有化歸思想,鍛煉學生運用化歸思想解決各種數學問題。然而,化歸思想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而學生很容易會受到自身知識結構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提升化歸思想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袁國君.探究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6).
[2] 陳玉蓉.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化歸思想的實踐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2).
[3] 羅大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化歸思想的滲透策略探究[J].時代教育,2017(8).
?。ㄗ髡邌挝唬赫憬非迨醒闶庢偟谝恢袑W 3256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