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在《周記》中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枪什诺氯M謂之‘圣人’,才德全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边@里司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的精辟見解,把德放到統帥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對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區別。在人才的培養問題上,孔子也認為,如果人僅有一定的智慧、才能,但沒有仁德,那么,智慧、才能不久就會失去。他告誡人們不能僅注重才智,而忽略仁德的培養。
當代中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們思想活躍,積極向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另一方面,他們又怕苦怕累,言行不一,追求享受,自私任性。因此加強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尤為重要。
加強中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是關系到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合格公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目前初中學生的道德品質、精神面貌總體上是好的,但是在部分學生中也存在著令人十分憂慮的問題,特別是缺乏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做人的基本行為規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極端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
2.言行不一,缺乏誠信。
3.勞動觀念淡薄,缺乏責任意識。
4.追求眼前享受,缺少遠大理想。
5.是非、善惡標準混亂。
6.知與行嚴重脫節。
造成當代中學生道德現狀的因素主要有各種社會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學校方面的因素。鐘明華教授認為,人格的完善比知識的完善至少是同等價值的,不應有偏頗,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人更重要,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除了傳播知識之外,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培養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
一、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古代孟母三遷、擇優而居,就是因為孟母認識到了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對此,要把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體系。學校如果不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是難于完成教育任務的。學校要加強與家庭、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長與中學生子女之間難于逾越的“代溝”。學校還要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必須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提高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必須狠抓校風、班風、學風,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心、公德心、自尊心,榮譽感,奠定做人的基礎。要提高他們對社會事物善惡美丑的分辨能力,從而達到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效果。
二、加強尊敬師長、知書明禮教育
尊敬師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連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養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時帶頭敬長。朱德元帥亦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他把對母親的愛化為盡忠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知禮講禮、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外化。今天敬長傳統美德不僅不能丟,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三、進行感恩教育
1.在具體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例如思想品德、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學中,就有一些比較好的材料,教師可緊扣這些材料,滲透感恩教育,以課堂為主渠道,把教材里所蘊涵的感恩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進行感恩系列活動
如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以“感恩”為話題的作文競賽、以“感恩”為內容的主題班會、“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等等活動滲透感恩教育。
3.在節日活動中滲透感恩教育
如“三.八”節,讓學生感恩勞動婦女的勤勞和任勞任怨的品質;母親節,讓學生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和母愛的博大;端午節,讓學生感恩愛國詩人屈原的憂國憂民情懷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清明節,讓學生感恩先烈的壯舉和先人的美德;重陽節,讓學生感恩長輩的關懷和家人的親情;教師節,讓學生感恩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師恩和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
4.愛心祝?;顒?
如每天送父母或老師一句溫馨的祝福;每天上學和放學時向父母或老師問好等。
5.感恩的具體行動
如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爭做家務活、按時完成作業、熱心做好事、樂于助人等。
通過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使學生形成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真摯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加強愛心教育
愛心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要培養中學生對社會萬事萬物都具有一片真誠的愛心,教育他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主動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使他們真正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當他人需要幫助時就主動去幫助別人,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幸災樂禍;當他人有困難時就應該積極想辦法去為他人排憂解難,不要冷眼觀看,熟視無睹;當遇著有老人、殘疾人、孕婦時應主動給他們讓座,為他們提供方便;遇著有人問路,要熱情熱心給別人指路,不能捉弄別人等等。要讓學生知道,當自己給別人方便時,自己同樣得到了快樂,自己有困難時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同時還有許多人也在默默為他人奉獻著。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和諧、互助、團結、向上的大家庭。
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端正當前辦學指導思想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要求。要處理好讀書與做人的關系,使學生真正做到“立定腳跟處世,放開眼孔讀書”。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巧妙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對中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道德品質,真正使下一代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