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相關教育工作者越來越追求高效課堂,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效果。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需求以及性格特點等等,融入生本教育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曾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主要動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用生動、有趣、真實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使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情境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數學問題,這也是新教材中所倡導的。與此同時,教學情境必須圍繞教學內容進行創設,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應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知識、探究知識以及獲得知識,這樣創設的教學情境才更有意義。
  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中,教師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主題為“買與賣”的教學情境。開始上課時,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教具擺在講臺上,這些教具包括飲料機、叉子、杯子、盤子以及不同面額的紙幣等。之后教師創設情境:“我們今天臨時開一個餐廳,我們化身為這個餐廳的服務員和顧客進行買賣交易。”接下來教師為學生分組,并為每個小組提供相同的人民幣,學生在買與賣的練習過程中,認識人民幣。這種教學情境還原了實際生活場景,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大大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探究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建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同時還應加強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探究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問題的設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注重問題的設計,保證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應緊扣課本教學內容,要有智慧含量,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問題的設計才具有重要價值,更值得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互動交流。教師提出的問題一般由學生自主探究,如果提出的問題較難,可以采用生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學生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互相學習,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時,教師提出問題“找到24的因數”,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出24的因數,學生在找因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找到24的因數并不難,主要是要找全24的因數比較困難,學生找完之后,教師應讓學生回答是如何找到24的因數的,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讓部分沒有找全24的因數的學生上臺講一下自己的思路,其他學生可以找出該學生存在的不足,幫助他完善思路。最后教師再請一名找全24的因數的學生講解自己的思路,讓學生共同探討、總結找因數的方法,總結因數的特征。
  三、注重實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構建高效課堂,還應注重課堂實踐,不能只關注課堂教學,還應加強課外實踐,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充分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價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時,教師為學生布置課下實踐活動任務:統計本班學生一周內的上網次數,算出平均數,并制作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開展調查,通過詢問等方式獲得本班學生一周內上網的次數,并將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描述,然后制作成條形統計圖,最后學生根據制作的條形圖,得出相關的結論。學生完成任務后,在課堂上進行反饋,學生對整個實踐過程簡單說明,并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遇到的困難,教師針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表揚完成好的學生,同時解決學生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作業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學習成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鞏固練習這一環節,并精心設計練習作業,提高學生鞏固練習的效果。在設計練習作業時,應遵循現實性、發展性以及活動性,其中現實性要求練習作業應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作業的生活化;發展性要求學生通過練習作業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活動性要求練習作業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練習作業應更加開放,更具針對性,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熱情,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學生上交完作業后,教師還應開展教學評價,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教學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不斷完善學生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首先是基礎性作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簡單的分數乘法的計算題,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口算快速完成;其次是提升作業,教師為學生布置的分數乘整數的計算題要帶約分的、用分數乘分數、分數乘整數、小數乘整數,還有混合運算、運用簡便算法等計算題;再次是拓展性作業,教師應為學生布置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先讓學生自我檢查,將做錯的題目改正過來,之后進行同學互評,一方面找出錯誤的題目,另一方面評價是否書寫規范。學生互評之后,再交給教師,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與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的作業情況提出不足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彌補學生的不足,加強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五、結語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想要構建高效課堂,還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在新形勢下,構建高效課堂,還應注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且通過鞏固練習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成績逐漸提升。
  (責任編輯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