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情景創設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在“情”與“景”的結合之中,削弱知識學習的生僻性,調動學生知識學習的樂趣與興趣。而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提供了便利,本文中結合我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情景創設中的應用提出相關建議。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空間想象情境
培養學生的空間智能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任務之一,具備空間智能的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外部的三維空間世界,并以此構建立體形象的知識,這種特殊的學習能力,將推動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發展。但一直以來,受傳統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依靠口述或者圖片的方式講解知識,這是很難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感的,學生的空間智能根本得不到有效發展。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及運用,可提供多元聯系的呈現方式,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立體地展現出來,可以為學生創造空間想象的情境,從而更好地挖掘大腦的潛在力量,促使學生的空間智能得到培養。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程時,能夠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特征有效地識別軸對稱圖形是課程章節知識的重點內容。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屏幕,為學生展示一個“飛機模型”,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觀察這一飛機模式圖片,并想象判斷自己看見的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從而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判斷認識。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動態變化情境
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要經歷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是一種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螺旋遞進式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抽象思維能力,但是抽象的水平比較低,整體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具體的形象思維作為支撐。但顯然傳統的教學無法給予學生這種支持,傳統教學受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學知識都是靜態展現的,難以進行動態處理,因此不利于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發展,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教師創造動態變化情境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得到培養。以《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程教學為例,多邊形是不規則的圖形,需要借助分割法將不規則的圖形拆分成規則的圖形才能依照公式進行計算。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3D動畫播放的方式,將多邊形的動態分割過程展現出來,從而在動態變化的情景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向更抽象的方向過渡發展。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模擬實驗情境
不只是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有實驗環節,小學數學教學之中,也有特定的實驗環節,只不過是過往由于時間、場地及實驗條件的限制,學生多半是在聽數學,很少動作操作真正地去實驗數學。而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指尖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實驗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教學中運用媒體技術,為實驗教學開展提供了保障,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模擬實驗情境。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這節課程教學時,過往由于實驗數據搜集整理比較煩瑣,因此很多教師選擇了一筆概括的方式,而在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的方式,通過設置相關的參數,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并可通過PPT課件,直觀地將相關的概率統計圖展現出來,從而結合數據走勢,做出相關分析。在這樣的多媒體模擬實驗情境之中,學生會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游戲情境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時常給人枯燥、無趣、死板的印象,并致使很多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而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成長發展的。而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網絡游戲開始盛行,并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如何將教育主題與網絡游戲載體有機結合,成為當下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的問題。而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為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創造了契機,并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青蛙吃蟲子”的游戲情境,在這個游戲中,電腦畫面之中會出示青蛙的初始位置,并會標志出蟲子的位置,在游戲之中,學生操作鼠標,可通過平移、旋轉、對稱等方式,移動青蛙的坐標,誰的青蛙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吃到蟲子,誰就是游戲的最終勝利者。與常規的教學方式相比,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更新穎有趣,學生會在多媒體游戲情境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數學知識。
五、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探究情境
美國著名的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其認為有了問題,思維才會有發展的方向,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也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但多是采用直白口述的方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而在運用多媒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視頻播放的方式,觀看中就可以將問題引出來。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公式》這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個“小豬蓋房子”的視頻,在視頻情境之中,有一只小豬,要蓋一個長8m,寬5m的籬笆房子,然后可在動畫視頻之中提出,“小豬現在只有20m長的籬笆材料,請問它可以蓋成房子嗎?”顯然與教師直白的口述提出問題探究情境的方式相比,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它可以刺激學生的直觀感知,這樣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問題探究之中,就可以幫助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
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趣味故事情境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故事應符合兒童的身心發育特征。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他們喜歡沉迷于故事的世界中大膽暢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是一種可行的方式。顯然與教師直白的口述講解方式相比,多媒體技術融圖、文、聲、像、影于一體,具有聲情并茂的特點,可以將故事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可以更好地為教學效果提供保障。如在學習《圓》這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程開始時,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圓周率”的數學故事,在這一故事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播放的方式,將祖沖之、劉徽、阿爾-卡西對圓周率的發現經歷展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看”的津津有味。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拓展了數學發展史方面的知識認識,同時也激發調動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彰顯出了多媒體情境創設教學的重要價值。
七、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現實生活情境
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如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是一種可行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而顯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為教師創設生活情境提供了助力,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察一段“校園生活”的錄像,在錄像之中,記錄了學生到校、上課、午休、放學的各個時間,教師就可以此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從而引導學生明確時間,認識鐘表,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知識。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超市收銀”的錄像視頻,從而讓學生對人民幣的價值有更直觀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體會。
八、結語
正所謂“情以物興”“物以景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可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從而削弱知識學習的生僻及晦澀感,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供保障。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教育技術相繼衍生,其中多媒體技術融圖、文、聲、像、影于一體,具有聲情并茂、情景交融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能更好地為教學效果做出保障。
?。ㄘ熑尉庉? 李 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