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小學數學教學情景課堂的創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情境教學模式是在普通教學模式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起步階段,這個時候一般都活波且好動,并且對新鮮的事物都有極大的興趣。正因為這個原因,教師需要一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創設情景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突出在求職欲望上。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設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景課堂 創設方法 自主學習
正文: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是老師依據所需教學的內容,并且以使學生能夠充分吸收知識為目的,從而設定的,有利于教學的一種學習環境。
教學情境在廣義的角度來說,就是針對學生的,使之能夠更好學習的學習環境。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面對著學生,采取的一些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是需要老師們能夠綜合的利用各種教學的手段,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帶動他們學習,并最終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對學習的求知欲。
一、創設教學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數學現象。在創設情境時,要保證情境盡量的真實或接近真實,因此這些情景、事物就需要是學生們在生活中能夠找到的,見到的。學生熟悉的情境、事物,面前能夠更好的去探究相關的問題。
2.有效性原則。教師們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除了要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興趣,將知識點融入其中,保證學生們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明白數學和生活的關聯性,還應該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不過分的分析解讀,要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明白數學在生活的具體應用。
3.科學性原則。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時候應該要考慮到事物的客觀規律,從而確保學生們學習的知識是正確的,客觀的,符合發展規律的。
4.趣味性原則。興趣是學生們能夠自主學習的根源。所以教師們應該要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去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最終能夠更加有效的進行課堂的教學。
二、情景課堂創設方法
1.實物教學
情景課堂的創設主要是根據具體的課程任務和課程要求,盡量根據學生們的喜好,將現實中場景、事件或者物體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能夠在真實、形象的課堂中更好地學習和吸收知識。
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課本中要求學習“加減法”。由于一年級學生本身年齡較小,處在剛接觸學習的時候,本身就對于數字只有模糊的認知,跟別說在數字基礎之上的加減法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以實物演示的范式進行教學,像是拿出10顆糖果,給某個學生5顆,然后讓學生算算還剩下幾顆。之后,再從這位學生那里拿走2顆湯溝,再讓學生算算自己還剩下了幾顆糖果。學生就可以依據教師手中糖果數量的變化,從而形象的認識打加減法的概念,也就是加就是事物增多,減就是事物的減少。這樣子,學生對加減就有了一個簡單的概念了,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用手指頭、粉筆等事物詳細的說明加減法的概念,最終將數學加減的概念具體化。
2. 創設出故事情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聽故事是小學階段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之一,基于這個點,一個有故事性的情境,自然也可以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
例如,對于數字加減的教學我們還可以創設出另外的情境:
有一天,小貓一家約定一起到公園的湖邊去釣魚,于是他們就一起來到了公園的湖邊,在釣魚開始不久,小貓就被一旁的花蝴蝶吸引了,跟著蝴蝶越跑越遠。終于,小貓記起來今天是要釣魚的,于是趕緊跑回公園,這時爸爸媽媽都釣到了雨,小貓自己卻什么也沒有。這個時候如果小狗爸爸分給小狗一只,那小狗有幾條小魚呢?如果分給兩只呢?諸如此類的提問,讓學生們了解加減法的概念。
3. 創設懸念疑問情境,調動學生思考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在愉快的環境中兒童更愿意去學習。心理學認為:疑問是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疑問的產生也就伴隨著思維的產生。有了疑問,孩子們才可能去探究、去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盡力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們就可以常常創設一些懸念情境,提問一些問題。這樣能有效地激趣、質疑,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和強烈的思考探索欲望。
例如:筆者在教學《可能性》一課的時候,就設計了三個懸念疑問:
(1)在古代歐洲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奴隸因為冒犯了國王,導致了國王想要殺他。但是這個國家又有一個奇怪的規定,死囚在臨刑之前可以進行一次抓鬮來決定自己是生是死。法官會帶來兩個盒子,盒子里分別放著生和死,最后拿到的紙條就對應著罪犯的生死。然后對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判斷這個奴隸最終摸到的字條會是什么結果。這樣子的懸念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始思考,最終引導出可能的知識點:不確定結果是什么的時候,就可以用可能來進行描述。
(2)然后再繼續設置懸疑:只是這個國王確實十分的生氣,一心想要處死奴隸,于是就背著法官將活的字條換成了死。緊接著再提出以為:奴隸的命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最后再提出新的知識點,因為不管奴隸怎么選擇,都是死的字條,所以結果只有一種,像這樣只有一種結果的情況,就可以使用“一定”來描述。
?。?)然后末尾再對故事進行轉折:不過有個人提前偷偷告訴了奴隸這樣的情況。奴隸思考了許久之后終于想到一個方法。在法官把盒子拿給奴隸的時候,奴隸拿起其中一張字條,直接吞了下去。這時候故事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了,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奴隸的結局,將整個課堂推到高潮。
4. 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可以擁有輕松的學習環境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所處階段的特殊性,他們的課堂需要輕松愉快,需要在教學中適當的帶入游戲,以保證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就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保有興趣的學習。
就比如說在教學《找規律》這一課的時候,教學的知識點就是循環排列的規律,為了讓學生能夠學習并掌握這一個知識點,就設置了一個排隊領禮物的游戲。這在個游戲當中讓小朋友舉手參與這個活動,分別依次的領取寫有“1”、“2”、“3”、“4”數字的頭飾,再按照這樣的順序排好隊,這樣1號小朋友就能最先領到禮物,在1號領完后,教師發出疑問:如果1號想再領一次,應該要站在哪里?最后再和小朋友們一起得出結論:應該要站在4號小朋友的后面,然后呢,2號小朋友領完應該站到1號小朋友后面。這樣子循環的領幾次禮物就可以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到循環排列的規律,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建情景課堂,主要就是利用了學生心理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加入更多生動的元素,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同時提高了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繼而保證能夠更好地教授數學知識。數學情景課堂的創設手法具有多種方式,但其根本不能改變。
參考文獻:
1楊春山.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探索[J]. 魅力中國, 2014(10):129-129.
2居宏斌.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初探[J]. 教師, 2010(20):89-89.
3李星云.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07(3):16-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