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簡析小學作文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小學生根據自己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不同的具體經歷,用書面語言積極、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形式。
  【關鍵詞】小學作文;心理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82-01
  作文教學一直是令我校教師頭痛的事,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是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學生作文水平不高已成了長期困擾教師作文教學的嚴重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小學生根據自己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不同的具體經歷,用書面語言積極、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形式。在訓練過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師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自主意識,在評價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積極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它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作文“講真話,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1.培養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
  小學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無疑是對學生智慧的禁錮和個性的扼殺。培養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老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一些缺點,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讓他們自我成長,從而使學生個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揚起來,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2.培養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
  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在訓練方法上應強調:(1)只定范圍不命題,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鼓勵學生在一個范圍內,從生活中找素材,寫出真情;(2)重視表達方式,但不限文體,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鮮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數;(4)強調寫真情實感,但不限于寫真人真事。
  3.培養學生作文有新意。
  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生活的感悟需要長時間逐漸培養,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就不愁沒有新意。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
  二、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寫童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童話化作文的訓練就是要放飛他們的想象,讓他們猶如翱翔于藍天的雛鷹、遨游于大海的魚兒,使他們充分享受作文課帶來的快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象條件,鼓勵大膽幻想。
  童話作文的內容,涵蓋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在訓練中,我們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就再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才得以充分地發展。
  2.教會構思方法,提倡個性表達。
  童話往往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人們,所以在訓練學生寫童話時得講究巧妙的構思。一個富有新意的題材,構思不好,它也不會吸引人。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敘文在發展學生的語言方面更具優勢,學生擁有廣闊的表現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其次,童話是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真實的反映,它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這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
  3.注意立足現實,要求合理想象。
  我們要向學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義。對于合理與否,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并不能掌握要領。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激發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實,合理想象。
  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
  為了使學生能寫出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時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達出來,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會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訓練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變化與細微變化,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日月星空。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有意識地組織活動,可以使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在重大節日里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深入農村,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這樣,可以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
  3.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我們要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讓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總之,我認為,只要在習作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上幾點,作文就再也不會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習作的“攔路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3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