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樂觀對待生活態度簡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無論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在工作中,人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這些難以順利解決的問題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如果不具備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那么將會因為遇到的這些問題而一蹶不振。因此,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必須要足夠重視學生積極樂觀心態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積極;樂觀;生活態度
如今,社會正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人們的意識也隨之發生改變,人們在追求個性的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有的人因為創業失敗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高中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而選擇跳樓,還有很多年輕人因為感情、工作等問題而每天郁郁寡歡。這種事情是需要引起教師和家長關注的,教師和家長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需要逐漸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讓學生能夠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要逐步塑造學生的性格,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三觀。
一、家校結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學生停留時間最長的不是家里就是學校,因此,現在很多學校都開始重視家校結合,既要從學校的角度入手,還要從家庭方面入手,全方位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態度。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習慣,塑造學生性格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需要采用合適的教育手段,使學生能夠從小就具有樂觀積極的態度。但是目前,仍舊有很多教師未能正確認識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些家長不愿參與家長會;有些家長的工作太忙,沒時間參加家長會;甚至有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與自己無關。這樣的想法、做法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甚至會讓學生開始無視規章制度,這些學生也就難以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如今,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教育,主要是來源于教師的教學以及課文內容的熏陶,而這就需要學校要認真挑選合適的教材,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在所有的環節中都滲透積極樂觀的情緒。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切勿將自己消極的心態展露出來,要讓學生受到教師積極心態的熏陶,也能夠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家長需要認識到自己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要中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及時在家庭中,也不要在學生面前釋放自己的消極情緒,切勿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恐懼感。
二、從書籍故事中學會樂觀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飽讀詩書,這是因為故事中擁有很多學生平時無法經歷的事情,例如,學生無法像魯濱遜一樣擁有荒島求生的經歷,但是《魯濱遜漂流記》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樂觀,在面對險景時如何積極地面對。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多多去閱讀書籍,從書籍中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感悟到更多樂觀的內容。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為學生挑選合適的書籍,并制定出合適的書單,給學生提供有個合適的環境,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興趣與愛好,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悟故事中的思想,最終懂得一定的道理。
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室內營造出一個積極樂觀的氛圍。教師可以將一些帶有激勵、樂觀的語句和標語張貼在教室內,學生隨時都可以看到這些話語,長期堅持下來,就能夠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三、情景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心態
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開始運用情景式教學,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行為反應和情緒體驗,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地參與到自我教育中,有利于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挖掘出學生的心理潛能。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情景劇或者簡短的視頻引入課程內容,在引出話題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分享和討論,深化其中的內容。在完成交流和討論后,教師要讓學生去進行表演,借助親身經歷的方式深入理解[1]。最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反思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品質的內化、人格的提升[2]。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在上美術課時,有名學生在睡覺,老師并沒有發現,他的同桌將他叫醒時,被老師發現,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在播放完短片后,教師需要提出問題:如果你是睡覺的那名學生,那么你會在下課后怎么做呢?請說出理由。這樣的情境十分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也會產生共鳴,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聯想到自己,有利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解決方法的同時,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出了問題需要積極面對,而非是逃避問題學生也能夠因此學會換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多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除了情景式教學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從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來發現自己以及他人的優缺點,學會積極地面對問題和挫折。例如,生活中學生一定會遇到被人誤會的情況,這時教師就可以圍繞著這一點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去思考一下是否自己曾誤解過別人,被人誤解了應該如何去解決。教學情境是一種事件的重造,能夠給予學生真實的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轉化自己的情緒,認識到在被人誤解時,不是消極面對,而是要采用各種方法消除誤會,積極地面對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活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敢于直面困難。
四、體驗式教學增加學生積極體驗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都是極為活躍的,生性好動,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濃烈的好奇心[3]。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積極開展體驗式的課堂模式,采用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心理體驗,更好地消化心理健康知識,借助活動行程一個良好的生活態度。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樂觀態度。教師在上課時,要給予學生五分鐘的時間,來熟悉講臺上學生的衣服與配飾。五分鐘結束后,學生需要蒙上自己的眼睛,講臺上的學生要迅速進行換裝,換裝結束后,學生去觀察講臺上的學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在開展這場活動前,教師要鼓勵學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觀察能力,一定會成功的!借助這種帶有強烈激勵性的話語,能夠激活學生的觀察熱情。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需要點評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和鼓勵;針對表現不夠良好的學生,教師要與其一同尋找出現問題的原因,將學生的注意力專項積極、樂觀、正面的角度。最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和點評,學生既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要指出他人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夠取其之長、補己之短。這樣的教學模式帶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的話語將會成為學生積極樂觀態度培養的關鍵所在,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心理體驗。
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果學生從小就未能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未能樹立起良好的三觀,那么在其長大遇到問題后,將會作出錯誤的選擇。家長和教師需要認識到,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生活才能夠讓學生健康成長,稍有逆境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樂觀態度,讓學生能夠正視困難,不畏懼困難,勇于解決問題。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需要足夠重視學生積極樂觀心態的培養,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輕易放棄。
參考文獻
[1]馬小麗,楊云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91-92.
[2]李寅彤.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OL].學周刊,2019(15):63[2019-06-03].
[3]湯妮,湯燕.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建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2):22-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