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堂三段式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課是一種基本的課型,是英語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多角度全方位把握教學活動,著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這是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依據《英語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從英語課堂一節課的前、中、后三個時段進行閱讀教學實踐的幾點探索:首先,課前,精心設計導入,鋪設課堂自主平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其次,課中,多維解讀文本,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培養學生閱讀策略;最后,課后,多樣跟進訓練,助力學生英思形成,提升學生閱讀水平,以此落實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英語課堂;三段式閱讀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75
一、引言
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課是一種基本的課型,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它承載著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激發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是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閱讀教學,既要使學生獲得信息、拓展視野,了解文章體裁及結構,又要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訓練其閱讀技巧,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從而落實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依據《英語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水平出發,合理導入,立足文本、多維解讀,活學活用,嘗試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三段式(前、中、后)活動設計。
二、課前,精心設計導入,鋪設課堂自主平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解讀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起點。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地走進文本,對文本仔細研讀,準確把握文本信息和內涵。然后根據教材和學情,精心設計好閱讀課的導入環節。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驅動學生進入“自主閱讀”模式。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圖片、多媒體課件、視頻、實物、故事、歌曲等等形式導入。
1. 歌曲導入。歌曲導入是筆者比較喜歡的一種導入方式。七年級的時候會挑一些卡通兒歌,而在教八、九年級時,會選擇一些經典英美原版的歌曲:例如在教授七下“M11 Body language” 時給學生聽“If you are happy”;在教授過去時時給學生聽“Yesterday once more”;在教授現在完成時時給學生聽“Have you seen the rain?”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進閱讀效果。
2. 問卷導入。教師研讀文本之后,依據文本設計出一系列問題,引領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對文本進行多角度自由討論并做出評判,為閱讀全文做了鋪墊。例如在教授九上 “M12 Save our world Unit 2 ”時,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問卷:
逐步深入的問題,引領學生興趣盎然地依自己的想法去解讀文本,并非單純的教授,也體現了閱讀課“學為中心”的理念。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環節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并且導入也不是孤立于文本單獨存在的,它是對文本的預設和鋪墊,導入與文本應該渾然一體;導入活動的意義在于能使學生帶著目的和愿望充滿信心去讀,學生處于積極的閱讀狀態,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另外,文本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文本內容導入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每天的導入都是歌曲,也不現實,更會使人產生審美疲勞,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課中,多維解讀文本,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培養學生閱讀策略
新標準教材中每模塊的U2都是閱讀文本,這就需要教師去解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分析結構、梳理文脈、咀嚼文字、品味語言、巧妙設計閱讀課、有效引領閱讀課,采取有效的文本解讀策略,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文本解讀就是讀者深入走進文本,努力去了解文本的結構、意境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讀者與作者進行深度的心靈對話,剖析出文本的深刻內涵,從而增強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多維解讀文本。
1. 解讀圖片。插圖是一種直觀的視覺信息和教學媒體,是文本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傳遞著豐富的與文本內容相關的信息,有的映射文本內容,有的鋪設行文的脈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通過讀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綜合思維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閱讀。
?。?)讀圖預測,為進入文本做好鋪墊。新標準教材中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有配圖。我們知道:語言是第一文本,圖片是第二文本,所以教材中這些形象、直觀的圖片都承載了大量的信息,教師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吃透圖片,獲取關鍵信息,預測文本內容,為進入文本做好鋪墊。
例如:八上”M5 Teahouse U2”中就有這樣一幅圖片。教學時在進入文本之前,教師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以下問題:“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Who are they? ” 學生觀察圖片后很快回答出第一個問題:“They are talking.”緊接著筆者又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立刻學生們興趣高漲,眾說紛紜,對圖片進行著各種預測:有的說他們在談論菜價米價,有的說他們在談論 “鹿晗”,有的說他們在談論股市……各種猜測過后筆者圈出圖片中的茶壺茶碗,進行及時的點撥與引導,學生對圖片再次細致觀察后得出:“they are friends an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lives of common people in Teahouse.”從而順利進入本節課的教學文本。 (2)讀圖分析,為理清文脈掃除障礙。插圖是一種隱性信息,是對文字的補充和延伸,仔細分析有助于學生把握文本框架,理清文本脈絡。教師可以把這些插圖作為閱讀中環節分析重、難點的突破口,引導學生讀圖分析,為閱讀理解文本掃清障礙。
例如:七下“M6 Tour of London U2”是關于倫敦的一則游記,倫敦之于大多數學生只是熟悉其名字而已,并沒有實地游歷過。一系列生疏的英文地名,加之難懂的文字,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文本、把握框架、理清文脈非常之難,還好文本中有一則插圖,分析插圖學生可以對路線有了初步印象,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帶著好奇心閱讀文本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 解讀標題。標題往往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標題是文本的眼睛和靈魂,是文本的概括與提煉,是文本信息的發散中心,更是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關鍵。讀者可以通過解讀標題來把握文章脈絡、窺視行文主旨、觸摸作者情感。
(1)聚焦標題,把握文本重點。標題就是文本的窗口。新標準教材U2中的文本都有標題,有的甚至有很多小標題,讀者通過解讀標題,能從大處著眼、化繁為簡把握文本的結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例如:八上“M5 Teahouse U2”,文本簡介的是老舍的《茶館》。文本內容比較長,有三大段,那么如何能快速把握文本要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從小標題入手進行設計。
通過閱讀文本,學生整合文本信息,抓住文本要點,選擇合適的標題。這是以逆推的形式呈現對文本標題的解讀,授之以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2)聚焦標題,搜尋關鍵詞句。關鍵詞是指文本中能夠概括段落大意或者文本主旨的詞匯。關鍵句是文本的中心句,可能是文本的主旨,也可能是承上啟下的提示句。讀者可以通過抓關鍵詞句快速理清文本邏輯,得出文本大意。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首、尾段,因為英語文本大多開門見山、簡單透徹;其次要引導學生讀每段的首、尾句,因為那經常是段落的中心句。找準關鍵詞句是提高學生閱讀的重要技巧,對文本理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八上“M2 My hometown and my country”的 U2,標題就是“Cambridge, London and England. ”學生讀完標題就可以簡單地預測到文本的大概。作者要談論這三個地方。文章第一段第一句“I come from a beautiful city Cambridge”這句話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時段落中還出現二個關鍵詞 population、river,從標題入手,抓住這些詞句就等于抓住了這段文本的主要內容,甚至可以大膽預測第二段要談論London的population、river,第三段要談論England的population、river,事實也確實如此,學生聚焦標題,尋著關鍵詞句很快就弄清了整個文本的內容。
?。?)聚焦核心詞句,領悟文本主旨。在日常教學中,聚焦標題有時可以寬泛成聚焦文本的核心詞句。聚焦核心詞句,有助于領悟文本主旨。領悟文本主旨是文本閱讀的深層次要求,是透過表面文字走進文本深處,去感受文本素材的安排以及表達的中心。抓住核心詞句就等于抓住文本解讀的牛鼻子,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圍繞核心詞句反復揣摩去探討文本所蘊含的含義,這是閱讀的人文性的要求,傾注情感的閱讀必定會給讀者帶來精神的陶冶和心智的提高。
例如:有一篇閱讀文本:講述作者和父親一起去釣鱸魚,幸運的是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是不幸的是父親要求他放回去,因為距離鱸魚的開捕還有兩個小時。匆匆讀好學生也許揣摩不出來文字背后所蘊含的道理,所以筆者就抓住了文本中的核心句“morality is a simple problem of right and wrong,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actice.”(道德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讓學生去討論、去揣摩。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很快理解,父親之所以讓“我”放回鱸魚,因為我們要抵制住生活中的各種誘惑,嚴守我們的道德底線。
3. 解讀事件。閱讀課的本質是解讀文本。文本由事件構成,事件的發展常常是文章的主線。所以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標題、關鍵詞和中心句,也要引導學生關注事件,宏觀分析事件梳理文脈框架,微觀分析事件呈現文本細節。
(1)析全篇,梳理文脈框架。為了讓學生對整個篇章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教師可以從文本的體裁入手,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梳理文脈框架。初中階段的文本體裁主要是敘述型、說明性、議論型等。弄清楚這些,有助于學生了解文本的行文方向。
例如:九上M3U2,文本簡介了Norman Bethune 醫生的人生經歷。教學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How many paragraphs and number them
Ss:5paragraphs
?。?)Please divide the paragraphs into parts
文本經過這樣一分析,根據時間的先后順序清晰地理出了文本的脈絡和框架,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整體分析文本、宏觀把握文本的思維。
(2)分段落,呈現文本細節。教學時,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之后也要引導他們對細節進行把握。對于文本的解讀而言,泛泛而談和細細品味缺一不可。給文章分段,關注文本中的who、 when、 where、what、why、how等等描述事件發展的基本信息,讓學生逐段細品,鼓勵學生不厭其煩地閱讀,引導他們喜歡閱讀。
總之,基于文本解讀的英語閱讀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課型,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對文本進行不同角度、多種維度的全方位解讀,文本解讀的深度將決定閱讀教學的廣度和高度,文本解讀值得所有同行研究。 四、課后,多樣跟進訓練,助力學生英思形成,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四個最基本的技能,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閱讀教學不應是獨立的教學模塊,而應該巧妙地與聽、說、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閱讀后,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復述、縮寫、改寫、續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文本編對話、分角色表演文本片段、還可以作為聽力材料或辯論的素材??傊ㄟ^學生的分工合作,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文本教學后半段來,都能得到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
1. 課后文本復述。文本復述不是背誦,它是對課文內容、語言、情感的內化、重組和表達的過程,因此,切忌照本宣科。復述不但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篇章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并使這些轉化為實際語言輸出能力。
例如:七下“M3 Making plans U1”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復述文本中三個主人渴望去做的事情。七下“M4 Life in the future U1”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對這個對話進行復述,了解文章四個人對未來學校生活的不同看法。以及七下“M7 A famous story U2 ”教學中借助圖片及關鍵詞的輔助,筆者讓學生講述一下愛麗絲掉進兔子洞的故事。課后復述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樣不僅讓學生語言知識、語言輸出得到了強化,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2. 課后故事演繹。新標準教材中有些文本人物很多,依據文本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而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編新故事,然后分角色表演。這能有效推動學生在語境下恰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而獲得口語交際技巧。
例如:七下M8U2,講的是金鳳花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課后筆者讓學生寫好劇本、分組排練并且使用適當的道具,把這個故事表演并講述出來。學生興致很高,課堂求知欲得到極大激發。
3. 課后辯論賽。多維解讀過的文本,學生對之了熟于心,可以舉行辯論賽給學生創造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鞏固語用的同時培養人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比如:新標準七下“M5U2 Online shopping”有關網上購物的話題。筆者就舉行了課后辯論賽,正方觀點是:網上購物的advantages;反方觀點是:網上購物的disadvantages辯論時學生們都可以各抒己見,思維碰撞場面非常激烈,在活動中學生們感受到了學說英語的快樂,減輕了開口說的畏懼感。
總之,課后由閱讀文本而開展的一切聽說讀寫的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多樣跟進的訓練不僅讓學生語言知識、語言輸出得到了強化,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這些都有利于下一次的文本解讀和理解從而形成了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應該抓好三個時間節點。重視課前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全方位多維度解讀文本,學會宏觀把握框架,學會微觀把握重點;課后多樣跟進的訓練,活學活用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同行會更重視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更有效進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褚艷.基于閱讀文本語境的語言點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 (7).
[3] 孫長鳳.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方法交流,2011(3).
[4] 徐曉紅.聚焦文本,解讀關鍵詞[J].國外外語教學,2005(1).
[5] 蔣春燕.圖片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5(8).
?。ㄗ髡邌挝唬赫憬∑胶行聜}中學 3142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