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課程,其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故而本文針對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難點和疑點,對其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全面探析,以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實踐探析
小學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初始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后期自身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且伴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地不斷深入,閱讀教育成為了語文學科教育的關鍵點,為此經過十幾年來小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實踐,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簡單來講,“群文閱讀”指的是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教育工作者通過課前備課以及課堂整體設計,將相同主題或者題材的閱讀文章橫向聯系起來,讓學生閱讀過程中以小觀大,以此來逐漸培養起學生文章閱讀的敏感性,進而為學生文章閱讀理解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伴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由于尚處于探索階段,故而在進行實際應用過程中,各種教學問題也屢見不鮮,如,教師對“群文閱讀”方式和內涵沒有完全理解,缺乏有效的指導;學生閱讀能力低下,對“群文閱讀”還不能完全適應等。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1.選擇相同主題和題材的文章,使其與閱讀文本進行有機結合
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只有主題或體裁相同的文章,才能與閱讀文本進行有機結合,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在課前有規律、有組織、有計劃地將主題相同亦或是體裁相同的文章進行整合,而后在進行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過采取讓學生自主對整合文章與教學閱讀文本比較分析的教學模式,以此使其對課程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完整認知的基礎上,加深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進而為后期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提供給學生充足閱讀文章后,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文章主旨的概括、表達方式的分析以及各項內容的整合,從而在確保其課堂家鄉噢誒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同時,為其閱讀興趣的培養打下了堅實基礎。
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程教學時,教育工作者可采取讓學生自主閱讀《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四篇文章的教學方式,使其對每篇文章的主旨進行概括,以此為學生對課程內容主題深入理解教育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其“舉一反三”思維習慣的養成創造了良好條件,此外通過類比分析可知,無論是描寫錢塘江海潮雄偉壯觀的《觀潮》,還是講述自然大峽谷壯闊美景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其描寫的都是自然美景,相較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手段,這種通過同一主題或體裁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從某方面而言不僅可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等方面也發揮了顯著作用。
2.激發學生參與語文群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教育工作者后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作出了明確規范——在日常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由此可知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而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學生的學習意向是影響小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而相對于低年級語文文本而言,小學高年級的課程幾乎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文字,即通過文字表現情景、意向和主旨等等,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學生的學習意識往往并不強烈,甚至長此以往會導致其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的產生,進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整合其它文本資料時,可選用一些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課文群文閱讀的學習意向,而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還可通過借助多媒體圖片、聲音、視頻等元素,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從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性的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和討論,以此在確保其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基礎上,是其能對文本內容進行正確、有效歸納總結,從而在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為其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完成《觸摸春天》課程教學后,為從根本上加深學生對于春天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鍛煉其表述能力,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借助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以視頻的方式將《春之懷古》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春》等文本進行播放,從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為其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打下了堅實基礎,而除此之外,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還可將閱讀作品的尋找途徑告知學生,而后為其自主探索意識的培養創造了良好條件,另一方面除將同一主題文本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午外,教育工作者還可將同為盲女孩的海倫·凱勒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來帶領學生進行學習,以此通過一系列的引導,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整合能力、激發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素質教育取代傳統應試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基層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語文作為最基礎的一門課程,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將群文閱讀實踐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是現階段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參考文獻:
[1]鄭亞利.群文閱讀選材技巧淺析[J].教學與管理,2015(29).
[2]唐繁榮.群文閱讀,開啟語文教改的另一扇窗——群文閱讀的構建策略[J].新課程(上),2015(10).
[3]黃玲玲.小學低段語文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5(20).
[4]羅良建.群文閱讀:從“在閱讀”到“會閱讀”[J].教育科學論壇, 2015(10).
[5]王朔,李爽.群文閱讀實踐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04).
[6]李祖文.關于“群文閱讀”教學的一些冷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