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情感教育作為新課改強調的重點內容,對教育體制的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國初中美術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通過利用情感素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引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與日俱增,讓更多的教育者意識到,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美術教學更是如此。情感教育的切入點是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有效手段,情感教育不斷的被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是因為它能夠疏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和障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初中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學科,而情感教育恰恰迎合了初中美術教學的需求,情感教育對美術教學效果的影響意義非凡。教師只有利用好情感教育的引導功能,才能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意義。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教育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以藝術作品為載體,向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滲透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傳統文化等人文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善于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對生活產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水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教師利用情感教育,把德、智、體、美、勞的思想觀念寄托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親近大自然、走進日常生活,促進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素質水平的提高,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初中生正處在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必要手段,通過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其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原則
  1、堅持引導性原則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主觀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堅持引導性原則,為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從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行為準則和學習目標,促進情感教育的順利實施。
  2、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個性和性格,學習能力也有強有弱。因此,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手段,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實現學生整體的素質提升。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1、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啟發學生的情感認知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滲透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情感認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思考相關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怎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什么樣子的?通過這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引發情感的共鳴,通過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健全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以往的初中美術課的教學評價當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都是以學生書畫作品與實際物體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成績,并以此來估計教師的教學成果。其實這是一個教育誤區,教師沒有認識到美術這門課程本身所蘊含的創造性的意義和價值,在對初中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將初中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融入進去,健全評價體系,對初中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例如,在學習《春天的暢想》時,教師不應該只考量學生所畫內容是否與春天有關,還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包括學生對造型的掌握、對色彩的敏感度、對情感的表達等,只有將這些內容統統融入到評價體系中,才能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提高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作畫環境,可以讓初中生在比較安定和諧的環境之下進行更好的創作。而這種創作,正是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培養自己審美情感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徑。在這里,良好的環境并不單單指學生作畫場所的干凈、整潔、和諧,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在其作畫的環境當中感受到藝術的氛圍,能夠在觀察和體悟環境的時候,內心產生創作的靈感。教師可以建議學校為繪畫課堂開辟專門的教室,由美術教師來負責設計教室內部的布置,具體的操作上,可以打破以往文化課教室當中單人單桌的僵化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當中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并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由走動,在這樣寬松安定和諧的環境下作畫,可以讓學生在更放松的狀態之下集中注意力,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之在藝術當中,也就可以讓學生在全神貫注地繪畫當中使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學習《藝術表現的深層次意蘊和審美價值》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著名畫家梵高的個人傳記,通過展示梵高的作品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美術帶來的美感,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Don McLean 為梵高的《星空》所創作的《starry night》,讓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整合情感資源
  初中美術教學素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教學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教學素材進行深度挖掘。這樣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滲透的過程中,就能夠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好地達到情感的共鳴。初中美術教材中蘊含很多關于勞動態度、愛國情懷、良好生活態度的情感素材,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素材在美術教學中適時有效地展開情感教育。例如,針對初中美術教材中的“勞動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這一內容,就可以充分地將熱愛勞動的情感價值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勞動光榮產生認同感,從而滲透勞動的情感意義。
  5、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然而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源于對生活中美的發現。那么,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感悟身邊的一切積極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教師需要做的是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不斷引導學生學會發現。例如,當學生在學習中國民間美術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民間的藝術,如剪紙、窗花、年畫等民間藝術形式。這些民間藝術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將美術的實用性和審美性高度結合。將實際的美術形式融入課堂之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成功塑造了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要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收集更多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美術指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好教師的引導和指揮工作,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陸春.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1(9).
  [2]陳翎妍.試論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成才之路,2016(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