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彝漢雜居小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關鍵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當中養成的某種習慣將會對學生未來產生影響。所以,老師需要認識到自身工作重要性,在養成彝漢雜居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當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彝漢雜居小學生年齡較小,喜歡模仿。所以,老師需要對自身日常生活行為舉止與衛生行為等進行規范??梢圆扇∽屝W生學會識別不衛生行為、樹立小學生衛生意識、構建衛生制度、老師樹立榜樣等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彝漢雜居;小學生;衛生習慣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小學生未來更好發展,使小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小學生一旦養成某種習慣,那么無論是在日常學習中還是生活當中,都會在無形之中遵循這一習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如果養成良好習慣,那么將會促進小學生更好發展,但是如果養成壞習慣,那么將會對小學生發展產生制約。我國彝漢雜居區因為特別的地理環境與歷史環境,從而形成特殊的鄉村聚落,并且彝漢雜居擁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如何做好彝漢雜居小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是人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本文將針對彝漢雜居小學生衛生習慣的養成進行闡述。
  一、讓小學生學會識別不衛生行為
  在彝漢雜居小學生群體當中,無論是小學生的思想還是心智都沒有達到成熟階段。所以,小學生無法區分某些不衛生行為。而也是因為這一點,老師需要讓小學生識別不衛生行為就更加簡單,讓小學生知道不衛生行為帶來的危害。例如,小學生無論是吃飯前還是玩耍后沒有洗手的習慣,那么老師可以找準時機,告訴小學生不洗手的危害,手部會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對小學生身體造成危害。如果在小學生手很臟的情況下揉眼睛、抹臉或者摸嘴巴,那么老師需要告訴小學生,手上的細菌會通過摸嘴巴、揉眼睛等行為跑入到肚子當中,大量細菌在肚子當中會產生肚子疼癥狀。如果條件允許情況下,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小學生播放細菌的視頻或者圖片。讓小學生認識到細菌是怎樣進入到器官或者肚子當中,認識到細菌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如果小學生在上完廁所后不洗手,那么需要告訴小學生如果手上占有糞便或者尿液,細菌會跑到身上[1]。在日常生活中,老師需要對小學生衛生習慣進行觀察,從而找準機會向小學生講解哪些是不衛生的行為習慣,也讓小學生明確不衛生習慣帶來的危害,從而在日后生活中避免不衛生習慣。
  二、樹立小學生衛生意識
  如果想要彝漢雜居小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需要樹立小學生的衛生意識。要讓小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讓小學生在良好衛生習慣養成中發揮主體地位,切不可使小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那么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將會更加困難。如果強迫小學生堅持做某一件事情,可能短時間內小學生能夠堅持,但是長期堅持卻是無法保障。所以,想要小學生長期堅持某一件事情,需要讓小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這樣小學生才能夠從內心接受,積極主動完成某件事情,并長期堅持下去。而養成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也是如此,需要讓小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作用,從而樹立衛生意識,避免不衛生行為。因為小學生能力有限,所以,老師可以采用更為直觀的方式,例如,播放視頻、播放圖片等形式,向小學生講解講衛生的重要作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能夠為小學生自身帶來怎樣的好處[2]。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兒歌或者順口溜形式,例如,“拍手歌”等,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的興趣,還方便小學生記憶。而且通過兒歌或者順口溜的方式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相較于生硬的傳授這種方式效果更佳。
  三、構建衛生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小學生當中,老師會對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護教室清潔、不可隨地吐痰不可隨地扔垃圾反復強調。但是,由于彝漢雜居小學生年齡較小,沒有較強自控力。所以,盡管老師反復強調,仍然會犯此類錯誤[3]。小學生對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及保護環境等沒有明確認識,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為養成彝漢雜居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老師需要在班級內構建相應的衛生制度,利用制度對小學生衛生行為進行規范,采用制度的方式小學生更易遵守。例如,老師每天早晨與中午要對班級情況與小學生周圍衛生情況進行檢查,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小學生的個人衛生情況進行觀察。針對衛生條件不合格的小學生老師需要及時指出不足,這樣小學生才能夠改正。在班級衛生制度制定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針對衛生制度小學生要給出一身的意見與建議,然后老師進行意見整合,每條衛生制度讓小學生舉手表決是否通過。這樣小學生自身制定的衛生制度,將會自覺遵守,從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四、老師樹立榜樣
  在彝漢雜居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養成過程中,老師在其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因為老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小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小學生良好衛生養成中,老師需要起到帶頭作用,為小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在日常班級生活當中,如果發現教師地面臟亂,老師需要及時收拾。并且可以帶領小學生打掃,拖地。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打掃衛生問題上老師可以教導,該怎樣拖地,怎樣打掃衛生,這樣在無形之中小學生還會對老師產生崇拜之情。老師還需要在教師中準備抹布,不定時擦擦桌椅或者講桌等,并且要整理好辦公桌書本等。這樣小學生會對老師的行為進行模仿,經常整理課桌,保證桌面干凈整潔。除此之外,能夠經常擦拭干凈自身的課桌,能夠積極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善于模仿,所以,老師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如果老師在日常班級生活中能夠熱愛環境,講衛生,經常打掃,那么將會對小學生產生良好影響,從而使小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五、樹立小學生典型
  對于彝漢雜居小學生群體而言,樹立良好小學生典型能夠帶動更多小學生的更好發展。所以,老師需要積極在班級當中,選取良好衛生習慣典型,并且在班級當中予以表揚,并給予一定獎勵[4]。例如,小學生在班級或者校園中積極撿起果皮紙削、主動打掃衛生、擦黑板,如果小學生該行為被老師看到或者知道,需要積極在學校中或者班級中對該小學生進行表揚。這樣不僅可以使被表揚的小學生樹立信心,還能夠讓其他小學生知道該種行為是正確的。有一名小學生樹立榜樣,將會激發起其他小學生的心理,從而使其能夠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除此之外,針對產生不衛生行為的小學生要及時進行教育,讓小學生意識到不衛生行為將會造成的后果,以及給自身帶來的危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彝漢雜居小學生在良好衛生習慣養成過程中,老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老師需要肩負起自身責任,不斷向學生傳授衛生知識,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班級內構建衛生制度,從而對學生的衛生習慣與衛生行為等進行規范,讓學生在小學時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斐.小學低年級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培養策略[J].教育觀察,2018,7(08):104-105.
  [2]郭新星.四年級隨班就讀小學生班級管理的教育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S2):5-7.
  [3]郭浩冉,羅虹.民辦學校小學生衛生習慣健康教育干預研究[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16,41(08):923-926.
  [4]趙宏,劉燕,李斌,文國穎,肖然,王秀娟,程海萍.青海藏區寄宿制學校中小學生衛生習慣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03):340-3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