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探究情境的創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2年畢業至今,進入自己從教生涯的第七年,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摸索和實踐總結,發現一個好的探究情境創設對生物教學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而以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成為了我們付諸實踐的課堂新模式。本文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實際,就探究情境的創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一點見解。
在教學中,常用的探究情境種類包括自然情境、形象情境、實驗情境、問題情境、體驗情境、遷移情境、激勵情境等。具體到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創造以下幾種常見情境:
1以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為輔助,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
如今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這也為生物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情景素材來源,如動植物的圖片、課件、動植物的趣聞、最新生物科學進展等,再結合多媒體手段輔助,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當前熱點,開闊知識視野。例如,在“種間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在沒有真實情景的情況下,直接和學生討論這些問題是枯燥低效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視頻、音頻、圖片、flash等多媒體資料并進行篩選加工,然后向學生展示,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場景之中,形象生動。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探究教學情境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問題,生物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收集相關教學資料,從生活經歷中提出鮮活的問題,將教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景中,使學生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例如,在學習“血糖調節”時可以給學生呈現一份糖尿病患者的化驗單以及胰島組織、細胞的圖片,接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糖尿病有什么特征?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怎樣治療糖尿???這種來源于實際生活的問題會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習興趣。
3利用實驗,創設直觀明朗的實驗情境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新課程改革也非常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學,課堂上通過實驗演示或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現象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情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深入探究,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認識。例如,生物膜選擇透過性這一知識點,可以引導學生完成這樣一個趣味實驗:①課前在校園中把鮮艷的花瓣摘來,分成兩等份放在兩個小燒杯內。編號A、B;②在燒杯A中倒人少量冷水(浸沒花瓣),在燒杯B中倒入等量的開水;③觀察顏色變化。學生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討論花瓣顏色來自液泡中的花青素,花青素不能透過選擇透過性膜,故在冷水中,花瓣顏色不變;但一經煮沸,細胞在高溫下死亡,選擇透過性膜變成了全透性,花青素即從細胞中滲出,進入水中,從而使水變成了紅色。采花的任務可以交給學生,有些學生采來的花顏色很淡,可以討論顏色淡的花實驗效果好不好。并可在實驗中驗證,從而提醒學生預習課本并多動腦筋。
4巧提問題,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眴栴}情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情感體驗,激勵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恰當問題情境創設,也是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方法,就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來說,每節內容的開端部分都是問題探討,這是教材的亮點,結合圖片和文字,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此為鑒,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時,對糖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教學時,可以用俏皮的語調問學生“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腥苏f吃早餐時要‘啃面包前先喝幾口牛奶’;也有人說要‘喝牛奶之前要先啃幾口面包’。大家是這么做的呢?到底那種合理科學一些呢?”課堂開始將學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問題設計到教學情景中來,讓學生帶者問題進行探究思考。
5了解生物史,創設體驗科學探究精神情境
生物史也就是生物科學探究的歷史,科學家在探究過程所充滿的艱巨性和創造性、洋溢的科學精神、滲透的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啟示我們在科學教育中要突出探究這一重要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他們的科學素養。《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難點,在實踐教學中可將光合作用的發現史中的經典實驗貫串在光合作用過程的教學中,從赫爾蒙特的柳苗實驗初次提出了水參與植物有機物的制造開始,經過普利斯特利的“小鼠、蠟燭、植物”實驗、英格豪斯經過實驗確認植物凈化空氣是太陽光照射植物的結果、薩克斯的綠葉遮光實驗闡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之一淀粉,最后到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來闡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由此就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這樣從科學史的角度娓娓道來,步步深入,學生的了解也輕松自若,從而化難為易。
總而言之,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何生物有關現象,除了上述常見的幾種探究情境的創設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創設出更多的探究情境,并將創設的各類生活情境其進行優化組合,以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趙潔(1988.2-),女,陜西渭南,陜西省富平縣迤山中學,2013級碩士,學科教學(生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