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法制教育相關問題之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學校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法制教育旨在培養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我省一直十分重視中小學法制教育問題,相繼采取了不少指導和規范開展該項工作的措施。但是,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地方政府及基層教育機構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在學校普遍重視智育的氛圍下,中小學法制教育往往被忽視或流于形式,并沒有給足其應有的地位。本文旨在淺述中小學法制教育的意義以及其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法制教育;中小學;問題;措施
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指國家和社會各種組織有目的、計劃、有步驟地對公民進行常識性的、基礎性的法律知識的傳授,旨在培養其法律意識,使其成為國家法治建設進程中具備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的教育活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學普及法制教育,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民普法政策的落實,逐步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和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學生自覺學習、努力成才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1.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中小學法制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一項內容,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主體意識和規范意識,也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再者,中小學法制教育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行為自我約束觀念,減少盲從與沖動,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他們因法制觀念的淡漠而誤入歧途,中斷或喪失正常的受教育的機會。
2.中小學法制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的治國方略。中小學法制教育是建設法治國家戰略中重要一環,通過法制教育培育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這種意識不僅表現在學法、守法的意識,還包括依法行使權力,履行法律義務意識。中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相比較,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實效更為顯著。而且,從社會勞動力再生的規律看,要培養和增強公眾的法治意識,也應該毫不動搖地從中小學法制教育開始。
二、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 2020) 》指出: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在這個環境的創設過程中,依法治校是重要保障,特別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得非常重要,然而,我省中小學法制教育現實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笨梢?,中小學法制教育存在不受重視,實效性差等問題,因而需要采取相關措施解決其存在問題。
1、當前中小學法制教育并未受到應有重視。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和司法行政部門的重視不夠,法制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應試教育狀況沒有根本改觀,學校的升學率的高低一直是評價學校教書育人成績優劣的最重要標準,導致學校過分強調智育,家長和學生也把精力傾注于學習成績的視了德育教育。因此,中小學法制教育被邊緣化、被輕視甚至漠視。
2、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體系。在中小學法制教育過程中,形式簡單,教育方法缺乏多樣化,不求實效。許多學校的法制教育僅局限在校園和課堂之中,如法制宣傳專欄、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真正讓學生接近法律,體會深刻的實踐活動較少。還有不少中小學校沒有專門設置法制教育課程,甚至連形式意義上的法制教育也沒有。
3、法制教育師資配備不足,缺乏法制教育師資培訓制度。在我省中小學法制教育過程中,大多數中小學法制課教師由思想品德課教師兼任。他們往往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學知識,另一方面又相對缺乏實踐經驗,難以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從而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4、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法制教育不統一。中小學法制教育需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但是在現實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往往表現為教育口徑相互矛盾,教育責任不清,部門之間配合難,共同營造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
5、法制教育缺乏有效的考評體系。法律知識不是中小學升學考試的基本內容,或者說,在中考、高考中涉及的法律知識相當少。在中小學階段,法律知識沒有受到像其他學科知識那樣的待遇,因為現行中小學的教學大綱根本就沒有把法律知識直接納入到中考和高考的考試范圍,所以其必定被忽視。
三、應對措施
中小學法制教育具有其獨特性,其根本任務是逐步培養中小學生以憲法意識、公民意識以及以權利義務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法治意識,這是學校培養合格公民的需要,更是我國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需要,只有做好中小學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才能為構建法治國家提供堅實的公眾基礎。
1、加強思想認識。地方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提高對中小學法制教育的認識,加大中小學法制教育的投入,使全社會對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共識。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關鍵的是財力到位還不夠,學校的普法經費有限,青少年學生又是重點的普法教育對象,政府部門在經費投入上應予以確保。
2、法制教育要講究趣味性,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法。如:一是引入現代化教學設備,組織教學或者觀看法制教育錄像片;二是開展辯論、討論、演講等活動,拓寬學生的思維;三是適當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法院了解有關部門案情和審判的結果或到勞動教養所與改造好的青少年違法對象交談,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傊?,每個學校都可根據本校的條件和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
3、提高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質,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進行法制教育。學校進行法制教育,需要加強與家庭的溝通,也需要社會對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關注與重視,家庭及全社會都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努力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法制教育是法律基本知識的普及教育,其根本任務在于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這是學校培養中小學生逐步成為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為構建法治國家提供民眾基礎的需要。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我省對中小學法制教育,在認識上和措施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改善與加強。
參考文獻:
[1]張明新,對當代中國普法活動的反思.[J],法學.2009(11);
[2]車雷,英國的學校法制教育及啟示.[J],教育探索.2011第10期;
[3]劉志翔,普法教育與中學生成才.[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