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素養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口語交際素養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之一。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文遵循還課堂于學生的理念,把口語交際與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整合在一起,從一年級開始,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別人請教,就不同意見與人商討”的能力,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關鍵詞:口語交際;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地告訴我們:口語交際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而我們每天進行的語文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語交際機會,也拓寬了口語交際的渠道,使口語交際無處不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拼音教學中,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而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尤其是低年級。因此,我十分重視抓好這個時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在拼音教學中,抓好創設語言環境,誘發學生注意聽,樂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漢語拼音時,教材從學習bpmf開始,每課都安排了一些意境優美、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圖,并配有相關的詞、短語和句子。如:一個小男孩在家做賀卡,他的爸爸媽媽在家做家務的圖畫。我充分利用這些圖畫,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篇課文的插圖,想一想,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他(她)是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說完后再讀讀圖上出現的詞、短語或句子,并嘗試用上這些詞語完整地說幾句話,先小組內交流,再班上交流。這樣,把漢語拼音教學融化在“看看→想想→說說→讀讀→議議”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通過漢語拼音識字的同時又得到口語交際的訓練,提早發展語言。
  二、在識字和詞句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要提高識字量,就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我在識字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口頭語言,通過看、聽、想、說,把識字教學放在課文里學習。同時,又以聽、說為媒介,把字、詞、句聯系起來,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如在學生學會生字“手”之后,我啟發道:你有一雙手,他有一雙手,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同學們,你們說一說,人的手會做些什么呢?學生紛紛說出:“老師的手會操控計算機,畫出很多很美的圖形?!薄肮と说氖謺龉??!薄稗r民的手會種田?!薄敖夥跑娛迨宓氖謺諛尡Pl祖國?!薄拔覀兊氖謺懽帧!薄链?,全班學生已經從認識字詞到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我便因勢利導地概括出:“人是能干的,因為人人都有一雙手。同學們都有一雙手,在學校里,在家里應怎樣做呢?”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完善自己的語言,然后在班上匯報。學生就根據自己所做的說出來:“在學校里,我會掃地、擦桌子、擦黑板……在家里我會洗衣服、做飯……”這時,我又鼓勵學生以“人人都有一雙手”為話題,根據剛才討論、交流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說出幾句話,并讓學生互相評價誰說得好。通過師生、生生雙邊互動的口語交際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延伸了交際的范圍、拓寬了知識面,使學生逐步養成用普通話說完整話的習慣,并慢慢從說一句話向把話說詳細的目標邁進。
  三、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果說,在拼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樂于表達的興趣、敢于交流的勇氣,在識字教學中培養了學生聽清問題,領會意思,并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說流利的話;那么,在閱讀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訓練就應進一步提高要求,要訓練學生聽清問題的層次(聽老師的提問,聽同學的回答),回答問題要按一定的順序,語言表達要有條理。閱讀教學中的聽說訓練能起到促讀寫,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以說帶寫,使口頭表達能力向書面表達能力轉化,也是一項較為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
  1、啟發讀書,指導復述。
  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課,我注意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的提示思考: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并提出一些具體的閱讀要求:小燕子到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什么?讓學生認真多讀幾遍課文,借助課文中的插圖、聯系生活實際讀懂課文。然后讓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復述課文內容。班上交流后還要求對同學的回答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此訓練傾聽、表達的能力,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另外,每當教學一些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有趣的課文,我都布置學生課后把故事講給家長或小伙伴聽。通過這樣,實現從模仿說話到獨立說話的過渡。
  2、恰當地運用媒體,優化口語交際訓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閱讀教學中,我還經常采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聽說訓練形象化,多樣化,活躍課堂氣氛,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我在教《小熊住山洞》一課時,先讓學生一邊觀察文中美麗的插圖,一邊聽課文的錄音,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在學生把課文讀流利后,我又通過播放課文的動畫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小熊為什么一年四季都不舍得砍樹造房子?最后,動物們給他送來鮮花時會說些什么呢?你覺得要向小熊學習些什么?接著讓學生互相討論,取長補短,并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大膽想象,然后再進行匯報,相互評價。這樣的訓練,既把聽說訓練結合在一起,又形聲并茂,使學生感知思維,想象記憶,心理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四、利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促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教材中,每個語文園地都設有獨立的“口語交際”內容。它的內容廣泛,針對性強,對專門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這次口語交際,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垃圾是從哪里來的?你有什么想法去處理生活垃圾?并把想法畫下來。”對于一年級學生,要說出“垃圾是從哪里來的”并不是問題,難就難在:怎么去處理這些垃圾。為此,我就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調查了解,查找資料。在下一次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就根據學生資料來源的不同把他們分成了幾個小組,然后讓學生互相用采訪的方式進行口語交際,把觀察到的、搜索到的資料在班上進行互相的交流、質疑、討論。由于有了課前認真的準備,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有了想表達的內容,想交流的激情。最后,我還讓各小組的成員合作把該組的想法畫下來,做成一份簡單的手抄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觀察、搜索、整理資料、傾聽、思考、詢問、解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言語交際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特定的環境”,充分用好教材這個“特定的環境”,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口語交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洪玲 陳曉波主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