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于初中的教育而言,除了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的整體水平教育工作。因為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心智不夠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偏差。本文就是對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對“學困生”的教育工作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實現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未來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用心感化;班主任;學困生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中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實現自身德育教育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在學生面前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進而實現對學生有效的身心發展的教育。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實施良好的教育工作,不僅可以養成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平時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道德素質的良好培養。但是班主任對“學困生”的管理和引導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因為班主任對一個班級的成功管理,主要體現在學生整體素質和學習水平上,并不是個別的學生優秀,為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以及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與學生構建平等的關系
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過程之中,首先應該對學生予以足夠的熱愛,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學會欣賞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因為初中這一階段,學生由于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中,相對其他階段的學生更為敏感,同時又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更需要學校和老師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因此,班主任應該將自己的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像爸爸媽媽一樣對學生予以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針對一些“學困生”,班主任要給予更多的引導和關心愛護,這樣才有利于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和素質能力。班主任應該具有豐富的愛心,在班級的教學和管理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和自己的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在對班級的日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對所有的學生平等對待,做到不偏心,一視同仁。不能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照,同時也不能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特殊地苛責和批評,只有做到你對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平等對待,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使其自尊心得到進一步的滿足。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原意聽取班主任的教誨,“學困生”對自己不良的行為實現有效的改正,進而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實現學生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巧妙批評
“學困生”不是嚴厲批評后才能改正,而是要加以正確的溝通和引導,對其成績差或能力較弱,要給予正確的管理方法,采用合理的方式對“學困生”巧妙批評。班主任在進行班級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總是難免要對一些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進行批評。但是班主任應該采取一定的批評技巧,注重自己的語氣和用詞,在保證尊重學生自尊心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批評。班主任在批評學生之前,首先可以找出學生的一些優點,對其加以表揚,然后再指出學生某些行為習慣的錯誤,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告訴學生“老師知道你是個好孩子,相信你一定可以改正自己的錯誤”。
這樣的批評方式可以使得學生的自尊心得到合理的尊重,進而使得學生對這種批評的方式更加容易接受,不僅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同時也可以意識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進而與班主任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將班主任當成自己的長輩和朋友。采用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和教育,班主任應該對學生實現全面的了解,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注重自己的語言技巧,這樣才可以實現對學生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改正學生缺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使得學生可以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三、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
一些學生變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的忽略,但是家長也有很重要的責任。要想實現對學生良好的教育,僅僅憑借班主任個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此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家長實現良好的溝通,在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方面達成一致目標。班主任應該讓學生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實現正確的認識,定期開展家長會或者家訪活動,將學生在校園之中的表現向家長明確告知,并且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之中的表現。
同時,班主任可以進行“德育和成績教育報告”的制定,和學生家長共同記錄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學習成績情況,這樣就可以和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實現對學生良好的綜合能力教育。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可以擁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素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未來的良好發展。
四、讓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過程中,應該讓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實現充分發揮,使其成為自己在班級管理和教育之中的幫手。因此,班主任應該對班干部進行合理的培養,在不對其正常學習造成影響的前提下,鼓勵班干部和班主任一起投入到班級管理和教育的工作之中。班主任首先應該對班干部的行為習慣以及個人思想品質實現進一步的規范,使其在協助教師實現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起到帶頭作用。
對于班級干部,教師可以采用定期評選的形式,讓學生根據每一名同學的表現來進行班干部的評選,爭取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擔任班級干部的機會,為“學困生”創造鍛煉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班主任要給予公平競爭,一視同仁。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得班干部在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同時還可以讓“學困生”在擔任班干部的過程中都實現自己思想道德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采用這一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班級,既可以擺脫傳統班級管理中班干部人選一成不變的形式,讓學生在競爭中實現對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對思想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可以讓每一名學生在擔任班干部的過程中體會到自身承擔的重要責任,進而對自己的行為品質實現嚴格的規范。這樣的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及道德品質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綜上所述,初中這一階段正是孩子身心發展以及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班主任應該格外注重對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教育工作。班主任應該對學生予以足夠的尊重和愛護,采用合理的技巧對其不良行為進行批評,與學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讓班干部發揮出有效的帶頭作用。這樣才可以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效果,提高“學困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成績等,促進班級整體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傅華.班主任如何教育轉化“學困生”[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8):17.
[2]廖獻藝.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雙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2(14):84-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