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學中要學會寬容,用心感化以情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寬容是什么?從字面上理解,是一種對寬容者的理解和體諒,是一種深度與才能,是一種睿智和明達。而我更覺得,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格水平的體現。
  有一個故事: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院子里散步,發現有人不守寺規,翻出去游玩了,因為墻角有一張椅子。老禪師想了想,把椅子搬開,自己蹲在原處等小和尚回寺。不多久,果然有人翻墻而入。在黑暗中,小和尚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院子,落地時,小和尚才發現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頓時,目瞪口呆,而老禪師語重心長的說:“夜深了,快回去睡吧!”從此,寺院里再沒有人翻墻夜出了。在這個故事中,老和尚沒有厲聲的訓斥,沒有苦口婆心的說教,但小和尚的心靈卻受到了洗滌和感化。世人懂寬容,卻難得寬容,想寬容,卻不會寬容。老和尚教育智慧所衍生出來的力量,就是寬容的結果。
  作為一名教師,學會寬容,是對自身情操的修煉,更始自身人格水平的提高。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許多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時候,似乎只記得嚴格,而忽視了寬容。誰都推崇這句話“嚴師出高徒”,因為這是千古佳話。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教師就應該“眼里容不得沙子”,必須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錯誤,并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在這種苛刻的教育要求下,學生更多的反映是恐慌和畏懼,甚至反抗。學生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受到挫傷,自尊心也受到傷害。同時也妨礙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師生關系更多的是走上了對立。
  在我的身邊,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事例:一次,一位教師在課堂上,無意聽到有兩位學生喊她的外號?—因為師生關系本來就有隔閡。這位教師勃然大怒,不但對學生大聲斥責,還遷怒于整個班級,要求學生給她道歉不算數,必須由學校出面,由兩位學生家長當全班學生的面給她道歉,否則班級停課。結果,她不但因為缺課一周而受到學校領導的批評,學生也堅決不給她道歉,還斥責她沒有師德,師生關系達到白熱化。其實,這位教師如果在學生公開道歉后,多一分寬容,此事也不可能鬧到如此地步。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作為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具有不同心靈的孩子,一定要懂得寬容,學會寬容。沒有喜歡作壞孩子而不愿作好孩子的學生,對于他們犯下的錯誤,我們大可不必求全責備,橫加指責,特別是他們如果已經處于一種不安與自責的心境下,更不應該“雪上加霜”。用寬容、幫助、關懷、鼓勵代替抱怨、斥責、譏諷甚至懲罰,或許他們更愿意接受?!昂惋L細雨”“潤物無聲”有時比“電閃雷鳴”更顯教育智慧。
  一個高明的教師,要善于利用寬容去感化孩子。教師的寬容,無疑會給孩子的心田注入信任和理解,無意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鋪平坦途。管仲是有了鮑叔牙的寬容,才成就了齊國的強大;劉邦也正是由于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長才能成就霸業。我們教師遇到了學生的錯誤,也要講究方法:
  一、不要對學生的頂撞一律視為人身攻擊
  聽見學生的頂撞而不生氣,可能是困難的,此時,你可以提醒自己,也許他的無禮言語或許與你的言行沒有多大的關系,可能是他把煩惱、憂傷發泄在你身上,學生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行為還稚氣未脫,他們的言語并沒有經過過多的思考,有時,去了解事實的真相,會讓你透過問題認識根源。
  二、心平氣和的告訴學生他的錯誤
  心平氣和處理問題不容易,但大聲斥責會讓他們顏面盡失,以至于會讓他們言行過激,將錯就錯。如果你感覺要發脾氣了,就做幾次深呼吸,想想應該先從哪個方面入手,化解他的抵觸情緒。用克制而堅決的態度告訴學生:你尊重他,也希望他尊重你,互相都要用尊重的口吻對話,但對于他的錯誤,不能一味遷就。如果他承認錯誤,就交代其該怎樣做人,讓他認識到承擔責任的必要性,這樣就更顯出教師的涵養。
  三、顧及學生的顏面
  學生也有自己的顏面,而且他們很重視自己的顏面。這是許多教師認識不到的,因為“師道尊嚴”已經深入教師的思想。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觀念,使教師處于絕對的權威地位,使教師往往不自覺的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來表達對學生的愛,“打是親,罵是愛”。而實質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每個學生都希望在社會或學校、家庭中,有最起碼的顏面,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應盡量“人后”解決。對于學生的進步,哪怕一丁點兒,最好都在“人前”表揚。這樣才會讓學生鼓起學好的信心,從而配合教師的教學。
  四、多與家長聯系,尊重家長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老師,但為人父母者,受文化水平、職業、性別等限制,有時所持觀點對學生有負面影響,這時,教師就要與家長互相溝通,在對其尊重的基礎上,引導家長采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對待學生學習或犯錯都寬嚴有度,但一定切記,不能把學生的錯,強加于家長身上,對家長寬容,也更能取得家長的理解,家長才能更有效的配合教師教學。
  五、對學生寬之有邊,嚴之有度
  寬容不等于縱容,對于不斷犯錯,擾亂教學并且無視教師威信的學生,堅決不能夠再寬容,對于年齡偏小的學生,可以請家長來校,與教師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可行性辦法。對于年齡偏大而屢教不改的學生可以請家長帶回反省,讓他對所犯的錯誤承擔相應責任。但是不能因此開除學生,讓其失學。
  對學生寬容,能使學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給孩子以自信,而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教育的成功,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得100分,但必須做到每個孩子向100分看齊。
  愿每一位教師都能以平和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以寬容的心去接納學生人生路上的“摔跤”。學會寬容,學會善待,讓學生也將寬容延續下去。
  德國詩人海涅曾寫道:“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來的?!弊屛覀兘處煻紥镀鹗謥?,讓學生的每一個世界都充滿陽光,充滿笑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1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