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生態種植優質稻的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優質稻在農產品殘留、營養含量和食用口感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需要在各地區推廣種植。基于此,本文將生態種植優質稻技術作為研究對象,以“兆豐優”雜交稻為例,分析優質稻的栽培與種植要點,以期為農戶進行優質稻的種植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生態種植;優質稻;肥水管理
  優質稻是對比而來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比一般水稻品種性能更為優異的水稻,其腹白相對較小,甚至沒有腹白,存在較高的角質率,米色更為清亮,煮出的飯更具適口性,具備更高的售賣價值。因此,在種植戶開展水稻種植工作時,盡量選擇優質稻種植,采用有效的水稻種植技術,保障優質稻的產量,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
  一、優質稻的生態栽培技術分析
  1.水稻品種的合理選擇
  在開展優質稻的生態種植時,種植戶需要合理選擇水稻品種,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和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水稻品種。以福建省寧化縣為例,該縣選擇湖南農科院研發的“兆豐優”雜交稻作為水稻品種。該水稻品種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白葉枯病以及不抗矮縮病等病害出現的概率,其生育期為165天,非常適用于高海拔地區。
  2.種植區域的合理選擇
  在進行生態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戶選擇的水稻種植區域會對水稻的生長效果及水稻的栽培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種植戶需要根據水稻品種的特征及種植要求,合理選擇水稻種植區域。一般來說,生態水稻的種植區域選擇需要遵循如下要求:種植戶需要選擇海拔較高的區域,選擇海拔超過550米,而且周圍沒有化工廠或者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與此同時,種植區域的土壤不可以含有重金屬,并含有較高的有機質,保障生態水稻種植質量和產量的同時,降低生態水稻的種植成本。
  3.加強土壤肥水管理
  在開展生態水稻種植之前,種植戶需要將種植區域的土壤送往農業技術部門,由專業人員開展土壤檢測工作,根據檢測的土壤類型開展生態水稻的施肥管理工作,實現生態水稻的合理施肥,避免施錯肥或者施肥數量偏差等問題的出現。在實際的施肥中,種植戶需要在第一個實地費之前,按照一畝用5-10斤微肥及菌肥的規格開展散施,將農家肥的臭味發散掉,提升農家肥腐熟的效率,保障農家肥關鍵肥效的發揮。
  二、優質稻的生態田間管理分析
  1.合理選擇播種時機
  一般來說,生態水稻的播種時間選在春分后,在環境溫度高于12℃后,即可開始生態水稻的播種操作。在生態水稻播種過程中,種植戶最好選擇薄膜育秧栽培方式,避免生態水稻出現爛種爛秧或者在苗期受到鳥害鼠害,影響生態水稻的產量及質量。與此同時,種植戶需要根據土壤條件選擇合理的種子數量。一般來說,如果采用人工插秧的栽培方式,按照一畝地1.7斤種子的參數播種;如果采用機械插秧的栽培方式,按照一畝田2.3斤種子的參數播種。在生態水稻的秧苗期達到二葉一芯時,種植戶需要播撒適當數量的農藥,避免生態水稻出現稻飛虱。
  2.苗期管理
  在種植水稻之前,種植戶需要做好以下田間管理:首先,在開展犁田操作之前,將進水口用硫酸紗布包好,避免生態水稻的種植區域出現污水;然后,在稻田土壤中播撒適量的石灰,完成土壤的消毒,保障生態水稻的正常生長;其次,將田間地頭存在的雜草清理干凈,如果采用雜草回田方式清除雜草,需要將雜草燒掉,消滅雜草中存在的病蟲;最后,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種植生態水稻,盡量選擇種植過油菜花或者豌豆的田塊。
  在進行水稻栽培時,種植戶需要根據水稻品種的不同栽培要求,選擇水稻的株行距等參數。以上文中提到的“兆豐優”水稻為例,該水稻品種具備穗長粒多以及分蘗率高的特征,種植戶需要采用稀植的方式,將其株行距設置為20cm×20cm為宜,一畝田中插足1.6萬叢,并采用淺插的方式,提升水稻有效穗占據的比例。
  3.肥水管理
  一般來說,生態水稻的肥料施加需要遵循足氮適磷增鉀的原則,施加65%的基肥,保障生態水稻的穩定生長;施加20%的分孽肥,保障生態水稻的早發;施加10%的穗肥,提升生態水稻的穗量;施加5%的粒肥,保障生態水稻的健康成長。在生態水稻的施肥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將磷肥作為基肥,并在第二次中耕中施加適量的鉀肥,將鉀肥用于追肥,提升生態水稻的分孽成穗率以及結實率,提升生態水稻的產量。與此同時,種植戶需要做好灌溉管理,按照“寸水返青,淺水出孽,薄水孕穗”的原則開展田間水管理,保障生態水稻根系的有效成長,避免生態水稻出現病蟲害。一般來說,在生態水稻收割的十天前,種植戶需要斷水。
  4.病蟲害防治
  在生態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貫徹落實預防防護的原則,積極響應當地農業植保部門的工作要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一般來說,生態水稻的病蟲害防治主要通過生物農藥來實現,生物農藥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的農藥殘留,實現生態水稻的無公害目標。
  5.收獲管理
  在生態水稻的成熟度在85%-90%的范圍時,種植戶需要開展水稻收割工作。在生態水稻收割完成后,種植戶需要做好晾曬或者烘干工作,提升水稻的質量。如果種植戶選擇烘干操作處理水稻,需要將烘干溫度控制在35℃附近,避免水稻出現變味問題,影響優質稻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種植優質稻的流程相對復雜,需要種植戶明確各個環節的要點,才能夠保障優質稻優勢的發揮。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種植戶需要做好水稻品種、種植區域的合理選擇,并加強土壤肥水管理,合理選擇播種時機,做好苗期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按照規范流程收獲水稻,提升水稻的產量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溫良英.優質稻野香優航148在建陽種植表現及主要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8,36(04):55-57.
  [2]李一方,鄒夏生.懷集縣優質稻高產技術示范與推廣[J].基層農技推廣,2018,6(08):73-75.
  作者簡介:黃秀麗(1980-08-)女,籍貫:廣西天等縣人,學歷:本科,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現有職稱: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優質稻種植技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