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體化:高中“立德樹人”的必由之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秉承“至善”的校訓和“人格完善,學業精進,體魄強健”的育人目標,積極探索“德育一體化”的路徑方法,包括德育課程、德育活動、德育網絡、能力素養和德育隊伍的一體化,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高中;德育一體化;立德樹人;道德實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21-03
【作者簡介】張亞斌,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江蘇如東,226400)校長,高級教師,南通市骨干教師。
高中德育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大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將高中教育的各個體系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全面互動的整體,是我們的一貫追求。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始終牢記黨的教育方針,秉承“至善”的校訓和“人格完善,學業精進,體魄強健”的育人目標,積極探索“德育一體化”的路徑方法,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以勵志班會為中心,實現德育課程一體化
“德育一體化”的關鍵環節是課程的一體化,是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的一體化,是課堂德育與課外實踐的一體化。學校立足于將班會課、日常學科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的融合作為重點任務,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進、課上與課下聯動的“閉環”系統。
學校與“三大步勵志教育”課題組合作,圍繞高中學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每個年級均設計了八個主題,每個主題三個單元的,共計二十四節主題班會課。每節課均圍繞主題內容,配有視頻,講稿和主題活動單。如高一年級開學后第一主題為“習慣和理想”,安排了三個班會課課程“精心塑造自己”“好習慣好人生”“我能行、一定行”,同時準備了視頻資料《鷹之重生》《鄧亞萍的精彩演講》《瓷娃娃樂觀自信文學路》,編印了三個主題活動單:“理想調查表”“體驗習慣”“生涯規劃”。通過規范化的設計,將各自為政,完全仰賴于班主任個人素質能力的班會課,打造為系統化、規范化的德育主體陣地。
加強學科德育滲透,實現全科育人。學校實行課堂教學內容專題化、教學方法生本化、教學手段現代化、考試方式多樣化改革,開創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專任教師與育人導師緊密結合的德育實踐教學新模式。教師將德育資源的挖掘和應用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把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在課程設計上將課程要點與思想實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極大地增強了課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學校重視開展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打造“第二課堂”。依據德育活動的序列,每周開設“揚帆起航”“突出心重圍”等勵志活動課程,學生結合主題活動日,開展了“模擬法庭”“課本劇大賽”“陽光心理劇場”等實踐體驗式活動;每年均組織學生奔赴沙家浜、南京等地開展了“紅色之旅”“立志之旅”“勵志之旅”等德育游學活動。實踐體驗式的德育活動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受教育者的人格,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讓德育變成了學生的一種自我需求。
二、以勵志教育為核心,實現德育活動一體化
“碎片式”的德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是細小而微的,甚至會因為組織部門的不同而產生交叉重疊和反復矛盾之處;而一體化的德育活動則能尊重青少年道德生長規律,尊重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和生長環境的特征,更能做好“立德樹人”這篇“大文章”。
在“德育一體化”實踐與探索中,學校依托學生勵志體系、導師育人體系、德育課程體系和管理評價體系四大體系,強調體現激勵性原則,對學生進行正面啟迪和積極心理暗示。學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動:每晚勵志10分鐘,每天三讀勵志信,每周一次勵志主題班會,每月一次勵志電影,每月一次會操及勵志信誦讀展演活動,每月組織一次校園勵志之星評選。
通過系列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長期持續擁有昂揚向上的成長動力。尊重學生的德育主體地位,用激勵喚醒自我,努力做到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找到前進方向。將個人成長與祖國繁榮進步、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使之成為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三、以全面協同為宗旨,實現德育網絡一體化
將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納入德育體系,形成德育網絡一體化,能夠拓展學校德育的外延,發揮家庭和社會的積極影響。學校精心打造了一批優秀班主任和育人導師。同時努力推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立體化的德育工作體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運行機制。通過辦好家長學校,增進家校聯系,并利用家長學校、開家長會等,請教育專家和有代表性的家長現身說法,講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充分利用家委會這一途徑,將德育活動從單純的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社會。整合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督學三者的引橋作用,統籌校外資源,豐富學校德育課程資源庫,強化德育實效。
保持校內外德育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形成“德育一體化”網絡,不斷優化、持續延伸學校德育的過程和成效,這種教育合力使高中德育更具全面性和長期性。
四、以先進文化為引導,實現能力素養一體化
在全力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學校打造全方位的文化浸潤體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實踐中提煉形成的“誠信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等品牌頗受學生們青睞。
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以“三大步勵志教育”的活動課程為依托的社團活動,有具有豐富教育內涵的綜合性活動。學校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在課程中,奠定學生人文底蘊,校園藝術節,鼓勵他們積極實踐,表現美、創造美;班級小講堂、學校大講堂等各種活動,鼓勵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弘揚美好的事物。其他如主題為“書香校園”“理想前途”“誠信”的班報評比,班級形象代言人、星級學生、優秀學生的評選;高一年級“走紅色路線、樹愛國情懷”、高二年級“追尋革命歷史、放飛青春夢想”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通過組織各類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讓學生樹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 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全力豐富主題教育種類和形式,在實踐中提煉形成每月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并將品德、法制、國情、安全、藝術、體育、志愿者服務、習慣養成、書香校園建設等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如以傳統節日為依托的節日課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并形成了傳統節日活動資源包。學校將德育工作貫穿于常規工作中,確保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安排,師生在主題實踐活動中,受教育、提精神,學習有理想、做事有規則,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有序性。
五、以全員參與為目標,實現德育隊伍一體化
“德育一體化”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教師自覺地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就能積極主動地從教材隱含的德育資源中挖掘出豐富的德育元素,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只有這樣,“德育一體化”才能落地、生根、發芽。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完善“學校德育一體化管理隊伍評價”等評價制度,對德育一體化的開展情況、隊伍建設、制度完善、課程開發等方面進行學期和學年評價。著眼于工作隊伍一體化,重點抓好年級工作小組、班主任和育人導師這三支隊伍。建立德育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分層目標管理,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要求做到“一、二、三、四、五”。一是導師每月對負責的小組開展一次活動,二是每周兩次批閱成長記錄,三是每月抓三個典型生進行重點育人,四是班主任導師每月上好四次主題班會課,五是所有導師都要實行五導: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成長向導。我們加大德育工作考核獎勵權重,與績效考核和評先評優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強化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
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以挖掘學生的德育潛能作為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深入發展的著力點,整體思考學校德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德育一體化”工作機制,校本化地開展了勵志教育活動,德育成效喜人?!白寣W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為在新形勢下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探索出了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資料】
[1]翁鐵慧.大中小學課程德育一體化建設的整體架構與實踐路徑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8,47(5):5-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