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心靈的翅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加強人文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幾千年來流傳的古詩文,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積淀著輝煌的人文精神,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讀出對美的追求,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節奏感。閱讀古詩就像在欣賞一首首或深沉或輕柔曼妙或慷慨激昂的曲子,課文所選的古文如《陋室銘》、《與朱元思書》、《醉翁亭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也非常適合閱讀。同時,古詩表情達意,通常用對偶、比擬修辭手法,用凝練而簡約的語言,使得詩作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無限遐想,也能夠啟發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走進詩中,感悟意境:李白筆下的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氣磅礴。王維筆下的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此閑適,白居易筆下的水“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綺麗可愛,王勃眼中的水“秋天共長天一色”浩渺又恬靜……在作者的筆下,這些“水”有了生命,有了色彩,讓人心中涌動不同的感覺。讀《使至塞上》追隨王維感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昌齡的“青海長門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是何等的壯闊雄渾又蕭索寂寥?!短一ㄔ从洝芬藷o限向往,《小石潭記》及《醉翁亭記》帶給人無限留戀。好的詩文就像醇酒,越品越香,越品味越濃。
二、品出對生活的理解,讓心靈獲得解放
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生活的生存環境,理解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悲愴。讀《天凈沙·秋思》,感受游子對故鄉的纏綿悱惻的思念和愁腸百結的淪落感。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怎能不激發青年一代的雄心壯志。范仲淹的《漁家傲》大氣磅礴與悲涼難抑的交融讓人思潮翻滾。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相思之情詩如此難耐。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報國熱血顯出英雄本色,學生的愛國熱情也一起迸發。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和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異曲同工都指導學生以一顆平靜的心來對待生活。
這兩個方面,層層深入又互相滲透,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一些優秀的古詩文作品,以增加語文課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使學生在閱讀的享受中,獲得心靈的解放,在心靈的解放中為理想插上理性的翅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