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OC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聲樂課程中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MOOC環境下,針對傳統聲樂教學的不足,發揮翻轉課堂、微課、MOOC的優勢,將線上與線下實體課堂教學完美融合,更大限度的發揮數字網絡教學與實體課堂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MOOC;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聲樂課程;實踐研究
高校聲樂教學旨在培養高素質的音樂表演及聲樂教學人才,課堂上以聲樂理論為指導,聲樂技巧為載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表演實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伴隨新時代研究型高校和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運用能力被提高一個新的高度,學生的培養要與社會就業密切相連,作為聲樂專業的學生,能夠在新時代勝任社會工作崗位,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演唱能力及實踐教學能力,但目前中國高校聲樂教學仍然存在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高校傳統聲樂教學背景與現狀分析
?。ㄒ唬﹤鹘y聲樂教學觀念更新速度較慢,教學內容不豐富
中國傳統聲樂教學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各高等院校聲樂課堂上大都是以聲樂理論、演唱技術為主要內容,教育教學理念一直以來更新速度較慢。伴隨中國高等院校招生擴招,高校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調,大部分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并沒有更多的精力進行聲樂教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聲樂理念更新速度慢,多學科交叉、多元文化交叉滯后。
(二)傳統單一的聲樂教學模式導致當代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無法滿足現代音樂人才的培養
中國傳統的聲樂課堂一般采用教師講,學生課上聽、課后練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式一直延用一對一授課、集體課、小組課的模式進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專業學生對于課堂上重要的聲樂理論、聲樂技巧、聲樂器官解剖掌握并不透徹,課后對于聲樂技巧不能夠準確練習,反而會養成一些不好的聲樂演唱習慣,難以修復,這些原因導致聲樂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逐漸失去對聲樂的熱愛,甚至轉行。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現代化聲樂人才所需要的信息量,如何將多元文化、多學科交叉的知識點融入到聲樂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審美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思考,是高等院校聲樂教師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前、課上、課后過程性考核欠缺,學習質量不高
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都是采用課上講解理論知識與基礎練習,課后專業教師布置作業進行練習與實踐,課后大部分學生是否真的在按質按要求進行練習與思考,學生是否在主動學習,教師無從考證,專業教師只能通過課上還課的狀態進行基本判斷,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欠缺學生過程性考核,導致學生課后進步的效率低下,大部分學生長期僅限于學生課上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長期下去,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動腦思考的能力,無益于應用型專業學生的培養。
二、基于MOOC環境下高校聲樂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鑒于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的弊端,結合當代聲樂專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的優點與大型現代化數字網絡(MOOC)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更符合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的需求,更利于應用型學生的培養,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ㄒ唬┱n前以微視頻為素材,以翻轉課堂為手段進行教學實踐的引導
微視頻是以時間不長的短小視頻組成,彼此之間又具備一定的邏輯聯系,其內容主要涉及聲樂專業中基礎的聲樂理論概念、聲樂技巧的講解與示范、作品風格的把握、語言的拼讀、核心聲樂技巧的講解、作品的二度創作分析、舞臺表演等重點、難點方面的知識。首先,根據班級學生的聲樂階段性不同,專業教師可以提前安排班級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專業教師將特定的具有趣味性、代表性、實踐性的微視頻上傳給全體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專業實踐的預習,這種方式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了全新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課前進行探究式、討論式、實踐式的自主學習。其次,利用微視頻片段式的特點,將直觀的聲樂圖像和生動的聲音相結合,大大激發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聲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微視頻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將未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將班級同學調整到同一個進度,有利于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
?。ǘ├镁€下實體課堂的優點,滿足學生的專業個性化需求,提高專業學習深度
首先,課前以微視頻為素材進行預習,讓大部分學生必須將專業教師上傳的視頻進行分析、研究,將視頻中正確的理念、概念進行理解,把不懂得及理解不一樣的地方主動與班級同學進行探討交流,進行探究式交互學習,把一些特別難理解的知識點及專業技術帶到課堂,在線上實體課堂中與專業教師進行交流,這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到實體課堂,教師由傳統的傳道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與交流者,學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主導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MOOC環境下,雖然大型開放網絡課堂具有參與人數多、優質資源多、信息量大、容易提高學生積極性、解決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限制等優勢,但大型開放網絡課堂教學很難解決聲樂專業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問題及提高專業學生個體學習深度的缺點,這種情況就需要線上與線下實體課堂的完美結合,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只有將二者巧妙的融合,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學效率,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最后,利用混合教學模式中翻轉課堂的教學手段將課前變為知識的預習,課上變為專業教師與學生解答疑難問題的平臺,學生帶著思考進入課堂,教師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重點,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利于教學深度的提高。例如: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分別給大一聲樂學生上傳兩個有明顯區別的名人名家關于歌唱呼吸的視頻,提前讓學生了解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如何吸氣、如何呼氣?專業教師上傳視頻的教學設計在于:在歌唱中,吸氣大同小異,在呼氣中,雖然各家各派都強調橫膈膜的保持,但也存在個體的差異,比如在胸腹式聯合呼吸中有主動收小腹與小腹保持吸氣狀態、被動微收的區別,在專業學習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專業分歧,專業教師主要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發現歌唱氣息和物理力學的關系,明白歌唱呼吸中的力量分為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支撐我們的歌唱,根據個體的需要和適應,懂得:“條條大道通羅馬的道理”,不會限制性的束縛在死胡同里,將專業學活,更加利于學生專業實踐水平的提高和思維的進步,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三)加強課后實踐環節訓練,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把握好課前預習和滿足學生課上個性化需求還遠遠不夠,課后的實踐練習,知識的鞏固才是重中之重。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是課上老師講完專業知識,進行個性化練習以后,課后主要布置作業為主,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利用前兩步的結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維已經調動起來,課后建立線上與線下多元化實踐考核機制,認真抓好學生的課后實踐環節。1、專業教師建立線上交流平臺,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每日練習、討論、交流打卡,根據每一位學生發表的觀點和個人實踐練習的視頻為主進行過程考核,打破傳統聲樂教學中,以考勤、期中考試的方式代替平時表現;2、課后,班級每周輪流進行分組小型音樂會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習成果,并邀請其他班級學生觀摩,可以進行獨唱、重唱、班級學生進行鋼琴伴奏等多種形式進行,將學生的實踐性表現計入本學期過程考核成績;3、每一位學生下次上課之前,專業教師首先檢查學生課后實踐練習鞏固情況,并且利用聲樂集體課的模式讓本組、本班同學進行交流鼓勵,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將線上與線下過程考核密切結合,才會更加全面的檢測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在MOOC環境下,只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數字網絡的優質資源,以微視頻為課前導向,以翻轉課堂作為教學手段,將MOOC與線下實體課堂緊密結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相互促進,辯證統一,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才能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利于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永忠.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有效培養學生主動性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4.
[2] 蘇麗麗.SPOC理念下的聲樂教學論課程教學模式設計[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
[3] 徐正.MOOC環境下高校電機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論壇,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