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師范學生師德認知現狀及改進途徑的相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筆者經過認真研究,發現當前民辦高校師范的學生對師德這一問題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如對師德的認知和情感失調、忠誠度不夠高、認知不夠充分等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相關工作經驗,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職業認同的缺乏、職業意義的忽視、健康積極等情感體驗的缺失。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師范 職業情感 情感體驗 師德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88-02
當前,民辦高校師范的學生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行業基礎師資力量的主要來源渠道之一。可以說,民辦高校師范教師的師德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未來,充分了解我國民辦高校師范教師的師德狀況十分必要。筆者經過問卷調查及實地走訪,對相關狀況進行了深入了解。經總結,多數民辦高校師范的學生的師德意識較強,能夠充分認識到師德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以下為詳述:
一、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當前師德認知現狀
(一)師德的認知和情感失調
所謂的師德就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具體指的是教師需要恪守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遵守的道德規范。而認知、情感的一致,是形成穩定的師德行為的重要途徑。在筆者調查過程中,發現接受調查的民辦高校師范學生表示:民辦高校師范老師必須熱愛學生們、對職業忠誠。當問到學生們當面臨師德與自身利益沖突該如何選擇時,絕大多數學生表示“放棄利益、遵從師德”;但是,當問到民辦高校師范學生們“如果有高收入或輕松的工作,你是否愿意舍棄教師這一職業”的問題時,僅有一小半的學生表示“我仍然堅持成為一名教師”。部分學生表示:“師德這個詞說著簡單,做起來困難”。以上情形可以看出民辦高校師范的學生們對師德認知、情感的不一致,是很難形成穩定的師德行為的[1]。
?。ǘ煹碌闹艺\度不夠高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有近一半的民辦高校師范學生認為教師這一職業“清貧”,還有一大半學生認為民辦高校師范教師們是否忠于教師這一職業應當由自己選擇,只有極少數民辦高校師范學生不贊同“當民辦高校師范老師太累的話,我會設法轉行”這一表述。這說明更多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會更愿意從事輕松或高收入的工作而放棄“教師”這一職業。同時,民辦高校師范的學生們的自主從業意向也對其未來職業忠誠度產生影響。
(三)對師德的認知不夠充分
師德同其他行業的其他職業道德相比是比較特殊的,其自身的內涵也更深遠廣泛。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有近四成的民辦高校師范學生并不能明確教師的師德的具體內涵,這部分學生對終身學習、嚴謹治學、團結協作等內容是否在師德內容的范疇內表示不確定。有近三成的民辦高校師范學生表示教師職業道德同其他行業職業道德并沒有不同。絕大多數民辦高校師范學生能認識到教師個人修養屬于教師職業道德的范疇,但是仍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對教師具體有哪些權利義務持模糊的態度[2]。
二、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當前師德認知改進途徑
?。ㄒ唬┍M快擺脫過于重視“實用性”的枷鎖
民辦高校師范院校應盡快擺脫教育過于重視“實用性”的枷鎖。學以致用、重視實用性是無可厚非的,但過于強調只會產生“異化”現象。民辦高校師范院校不僅要注重教學技能實際,更不能忽視對師德的重視程度。必須雙管齊下,讓教育充滿情懷,使學生重新認識教師職業的“神圣感”。
?。ǘ┰鰪娊】捣e極的職業情感體驗
當前過多的負面、消極的教師情感體驗,影響了民辦高校師范院校學生們對老師這一職業的興趣不高,更影響了師德的形成。民辦高校師范院校必須讓學生們在教育中體驗到滿足感,增強健康積極的職業情感體驗,使其感覺到為人師的驕傲和自豪。
?。ㄈ┬纬陕殬I認同
正如筆者前面所述,當前一些社會因素使民辦高校師范學生過度關注了教師這一職業同外界的負面“聯結”,而忽視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內在價值與其專業化的發展過程?;诖?,筆者建議要讓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盡快形成對教師的職業認同,不要讓尚未進入教師行業的民辦高校師范學生們感受“春蠶到死絲方盡”等教師道德枷鎖,讓學生們不再“談師德色變”,讓學生們遠離對師德的抵觸情緒,讓其增強對教師職業的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從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當前師德認知現狀、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當前師德認知改進途徑兩個方面對本人的觀點進行了闡述,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借鑒及參考。進一步提高民辦高校師范學生的師德認知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民辦高校師范教師們和相關人士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陸樹楠.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研究[J].現代交際,2018(14):100-102.
[2]張國俊,莊大昌,張慧霞等.中國夢視閾下的高校師德建設再思考[J].科教導刊,2018(20):65-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419.htm